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时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fetalmonitoring,EFM)目标是减少产时胎儿窒息的发生,防止中度和重度胎儿窒息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心减速的类型包括: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可变减速及延长减速。正确判断和识别心减速的类型和临床意义,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减少新生儿抽搐、窒息、脑瘫或时胎儿死亡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又可减少过度的干预。

  • 标签: 产时胎儿电子监护 胎心减速 产时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产妇中随机性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给予心监护,并采用Apgar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组100例患者,Apgar评分在7分以上的有94例,占94.00%;Apgar评分在4~6分的有5例,占5.00%;Apgar评分在3分的有1例,占1.00%。本组100例新生儿无1例死亡,窒息的新生儿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给予心监护,有利于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产程 胎心监护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监护在围保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胎心监护孕产妇资料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没有接受胎心监护的孕产妇资料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几率、新生儿出现窒息的几率以及胎儿窘迫出现几率,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剖宫产几率、新生儿出现窒息的几率以及胎儿窘迫出现几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在围保健工作中开展心监护,能够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确保胎儿的健康与安全,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出现几率,能够在围保健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围产保健 胎心监护 应用效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猪场的增多,特别是种猪的远距离频繁流通及饲养管理不科学,母猪流产和病、死、弱、畸形的病例时有发生。引起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畸形仔、弱仔的原因较多,总结起来大体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两类。

  • 标签: 母猪流产 畸形 原因 非传染性因素 规模养猪场 饲养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时及时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降低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对87例产妇于临产后出现的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选择适当时机,徒手将头旋转成枕前位或枕左前位、枕右前位等。结果87例产妇头位异常纠正成功61例,剖宫产23例,头吸引术助娩3例。结论加速产程进展,活跃期纠正异常头位成功率高,先露部在坐骨棘水平以下者较在坐骨棘水平以上者易于纠正,减少产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率。

  • 标签: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徒手旋转
  • 简介:【摘要】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由于急性或慢性缺氧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综合症状,这种疾病目前的临床发病率大约为 2.7%~35.8%左右,这也是导致死宫内和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目前导致发生临床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胎儿窘迫的检测手段进行管理时,所应用的方案以心监护为主,通过心监护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开展有效的综合化处理,能够及时的使产妇将胎儿娩出,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所以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做好胎儿的心监护并开展综合化的治疗。

  • 标签: 胎儿窘迫 围产期 产前监护
  • 简介:摘要母输血综合征是妊娠期胎儿血液或部分成分通过破损的胎盘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循环系统,最终导致胎儿不同程度失血及母体类似溶血的一组症候群,是一种少见的产科疾病。由于发病隐蔽,产前诊断比较困难,容易漏诊,诊断时胎儿往往已严重贫血,甚至死宫内。分娩过程中电子心监护(electronicfetalmonitoring,EFM)的心率图形是胎儿心脏和中山神经系统对血容量变化、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反应的间接标志,本文从我院2018收治的一例严重母输血综合征监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母输血综合征伴不典型心监护的图形判读与处理,旨在总结经验以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胎母输血综合征 胎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时电子心监护结合产前无应激(NST)心监护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此期间接受诊断的足月妊娠产妇共300例。均行时电子心监护和产前NST心监护。结果 时电子心监护胎儿窘迫的特异度为39.00% (39/100),敏感度为92.50 %(185/200);产前NST心监护胎儿窘迫的特异度为53.70 % (58/108),敏感度为84.38 % (162/192);两者联合监护的特异度为61.62% (61/99),敏感度为95.52%(192/201),相较于时电子与产前NST单一心监护,两者联合监护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更高(P

  • 标签: 产时电子胎心监护 产妇 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
  • 简介:摘要据临床研究表明,窒息死亡是目前围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围生期对胎儿进行监测,对诊断胎儿的安危状况、降低胎儿病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监护是反应围生期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重要指标,”利用心监护有利于实时掌握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围保健中。本文就NST监护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能对临床心监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胎心监护 围产保健 脐带受压 假阳性问题 单胎妊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阳佼伶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阳佼伶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临床中高龄产妇数量逐年升高,高龄产妇任免后对自身泌乳量及奶水质量均有所担忧,感觉无法保障母乳喂养。对此,本文对高龄二胎产妇母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3种简单方便的催乳食疗方,希望为高龄二胎产妇母乳喂养提供参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心监护在围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产妇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未给予心监护,观察组给予心监护。比较两组妊娠结果。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轻度新生儿窒息率4.29%、重度新生儿窒息率4.29%均低于对照组的15.71%、17.14%(P<0.05).结论:心监护在围保健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胎心监护 窒息率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监护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产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7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常规心率监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观察组进行心监护和临床护理,以此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时进行心监护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同时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对胎儿的监护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产时胎心监护 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保健阶段实施心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几个月收治的临产产妇共100例,按照监护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监护(对照组)及持续心监护(观察组)。观察组内发生宫内窘迫人数及胎儿窒息比例。结果观察组中宫内窘迫率为18%,对照组仅为6%;但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仅为4%,对照组为14%。结论心监护可及早发现胎儿异常并对窘迫危险早期处理,降低窒息危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围产保健 宫内窘迫 胎心监护
  • 简介:摘要时电子心监护是一种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手段,Ⅱ类监护图形是可疑心监护图形,在临床常见,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典型,提示胎儿在宫内可疑窘迫,对于该类图形,需正确识别和解读,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如宫内复苏)及后续的再评估。本文重点介绍各种宫内复苏方法及对各种复苏方法的评价。

  • 标签: Ⅱ类胎心监护 宫内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提示胎儿脐带绕颈临产后心监护对周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产前超声诊断206例孕妇入待产室,常规采用外监侧法进行心监护。结果206例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及频发晚期减速不详图形47例(占挖.9的,发生在潜伏期者9例(占21%),活跃期33例(占69%),第二产程5例(占10%),均及时改行急诊剖宫产术,无重度新生儿窒息,轻度新生儿窒息5饥全部复苏成功,无围产儿死亡。结论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进行全产程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有效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产儿的死亡。

  • 标签: 超声 脐带绕颈 胎心监护 中医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