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儿童脑裂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儿童脑裂头病17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的MRI表现,部分病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回顾性分析该病就诊时的诊断符合率及统计两位影像学医生在掌握该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前后诊断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增强扫描12例,病灶均显示强化,8例病灶呈环形、串珠状或匐行管状强化。7例MRI复查发现2例病灶强化的位置及形态有改变。病灶匐行管状、串珠状、扭曲条索状强化及随访病例病灶位置及形态的改变是儿童脑裂头病MRI典型征象;17例脑裂头病患儿临床首诊时、行第一次影像学检查后及随访后多次影像学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11.8%和28.6%。两位影像学医生在掌握该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后诊断检出率提高到64.7%、70.6%与85.7%。结论儿童脑裂头病的脑部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把握该病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对减少临床误诊率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裂头蚴病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脑裂头病的临床表现、MRI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进一步探讨其手术指征,显微手术治疗入路选择、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及术中、术后相关药物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例伴癫痫发作脑裂头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病例术后病理学分析等确诊为脑裂头病,且完全符合文献中提及的关于脑裂头病的诊断标准。术后未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随访6~40个月,影像学检查、血清免疫学化验未见复发,均无癫痫发作发生。结论个人史、MRI特点、病理学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等指标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脑裂头病的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显微操作,术后药物治疗等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及脑裂头复发可能。

  • 标签: 脑裂头蚴 癫痫 显微手术 皮层脑电图检测
  • 简介:牦牛棘球病,又称多头病,为多头绦虫感染寄生牛脊髓、脑部等诱发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的寄生虫病。此病多见犬养殖频繁活动区,控制此病的发生,对提升牦牛养殖效益大有裨益。文章由此为出发点,就牦牛棘球病的诊断和防治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牦牛 养殖 棘球蚴病
  • 简介:曼氏迭宫绦虫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等多种脊椎动物,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末宿主,引起裂头病。人类感染曼氏裂头主要是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或采用生蛙肉或蛙皮外敷消炎。我国曼氏裂头病的报道广泛,但湖北黄冈一直未见公开报道。预防曼氏迭宫绦虫裂头病的关键,是消除用生蛙肉或蛙皮外敷消炎、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等陋习,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 标签: 裂头蚴 第二中间宿主 人体感染 病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绦虫属是圆叶目的多节绦虫亚纲动物,由1个有4个吸盘的头节、1个小颈部和1个一连串节片形成的大链体组成。头节将寄生虫吸附在小肠粘膜上。接近头节的是未成熟节片,链体中间是成熟节片,包含雄性和雌性性器官(雌雄同体),链体末端是妊娠节片,包含数千个卵。

  • 标签: 多节绦虫亚纲 棘球蚴病 囊尾蚴病 妊娠节片 未成熟 绦虫属
  • 简介:曼氏裂头病(sparganosismansoni)由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的幼虫寄生于人眼、皮下或脑等部位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虽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39个国家有该病报道,但由于病例数极少,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经常误诊,很难术前确诊,即使是手术后病理科也不容易明确诊断,往往需要求助于病原微生物教研室协助诊断。本院收治了1名乳腺曼氏裂头病患者,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裂头蚴病
  • 简介:摘要:羊脑多头病防治是提升养殖户山羊养殖工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不管是什么品种的山羊,用什么方法来驯养,都需要保证羊脑多头病的防治效果良好,这样就会获得更好的收益。在当今时代的形势下,羊脑多头病防治更需要从新的视角去更好地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加强。

  • 标签: 羊脑多头蚴病 诊断防治 方法措施
  • 简介:摘要:羊脑多头病防治是提升养殖户山羊养殖工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不管是什么品种的山羊,用什么方法来驯养,都需要保证羊脑多头病的防治效果良好,这样就会获得更好的收益。在当今时代的形势下,羊脑多头病防治更需要从新的视角去更好地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加强。

  • 标签: 羊脑多头蚴病 诊断防治 方法措施
  • 简介:摘要:羊脑多头病防治是提升养殖户山羊养殖工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不管是什么品种的山羊,用什么方法来驯养,都需要保证羊脑多头病的防治效果良好,这样就会获得更好的收益。在当今时代的形势下,羊脑多头病防治更需要从新的视角去更好地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加强。

  • 标签: 羊脑多头蚴病 诊断防治 方法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脑裂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确诊的脑裂头病例特点。结果脑裂头病临床表现以癫痫、轻偏瘫和头痛多见。CT表现特点为低密度灶伴点状钙化,不规则或点状强化。MRI可见病灶区有串珠样增强或扭曲的条索样增强影。本组4例中3例在CT定位行立体定向活检,1例手术开颅取出,预后均良好。结论CT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在诊断和处理脑裂头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裂头蚴病 CT 立体定向活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裂头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7月至2019年5月确诊的62例脑裂头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手术组(39例)及药物驱虫组(23例),手术组患者在导航辅助下开颅手术取虫并切除病灶,未取到活虫的患者行癫痫灶切除术或皮层热灼术。药物驱虫组患者均予以吡喹酮治疗,剂量为60 mg/(kg·d),10 d为1个疗程;间隔2个月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直至达到治愈标准。所有患者随访1~8年,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裂头抗体检测结果判断预后;同时采用改良Engel分级评估患者治疗1年后癫痫控制情况。结果39例手术组患者中34例取出活虫,共35条。随访1~8年后,手术组治愈34例,未愈5例;药物驱虫组治愈7例,未愈16例;手术组患者治愈率高于药物驱虫组(87.18% vs. 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1年改良Engel分级结果显示,39例手术组患者中改良Engel分级Ⅰ级36例,Ⅱ级2例,Ⅲ级0例,Ⅳ级1例;23例药物驱虫组中改良Engel分级Ⅰ级9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000,P=0.000),平均秩次提示手术组患者疗效优于药物驱虫组(25.21 vs. 42.17)。结论手术治疗脑裂头病继发癫痫疗效优于药物驱虫治疗。

  • 标签: 脑裂头蚴病 癫痫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囊型棘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4月22日至2022年3月5日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肝囊型棘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腹部影像学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15例肝囊型棘球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9~78岁,中位年龄为51岁。15例患者中,农民12例,自由职业者2例,不明职业者1例。11例患者因腹部胀痛、乏力就诊,1例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3例患者未诉明显不适,为体格检查中发现。8例患者的棘球囊肿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2例为肝左、右叶多发。2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未出现胆瘘、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腹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4~23 d,所有患者均服用阿苯达唑(400 mg/次,每日1次)。结论肝囊型棘球病以肝右叶多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手术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需规律服用阿苯达唑。

  • 标签: 肝囊型棘球蚴病 疾病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肝囊型棘球病(HCE)是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棘球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影像学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而忽视其自然衰亡病程的系统研究。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普及使研究者能够获得HCE病程不同时期、不同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学状态的临床资料。笔者基于CT检查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实践,探讨HCE的自然衰亡病程,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自然病程 死亡 胆瘘 感染 破裂
  • 简介:植物提取液"防灵"面世时间较短,其防护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之"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湖北省子项目技术要求,我们对沙市区玉壶村和西湖村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的村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防灵"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蚴灵 预防 感染 植物提取液 防护效果
  • 简介:摘要棘球病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也叫包虫病。骨桥蛋白(oste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最早在骨基质中被发现,参与骨基质的矿化和中吸收。OPN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从其所受调节的复杂多样性到其参与的各种病变过程中的复杂性,为各种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靶点和方向。更加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包虫病。

  • 标签: 骨桥蛋白 棘球蚴病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