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胆肠吻合是小儿外科常见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出现过许多式,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寻找一种既符合生理,又能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式,一直是广大外科医生的追求。现介绍一种新的式——改良胆管空肠襻式吻合,供大家参考。

  • 标签: Y吻合术 胆管空肠 ROUX 改良 EN 胆肠吻合术
  • 简介:头十二指肠切除吻合胰腺漏,开展的30例Kissing式吻合预防漏和胰腺残端出血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吻合口漏和胰腺残端出血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式胰 肠吻合术 胰肠
  • 简介:作者对4例因胆道或胰腺疾患患者应用间置空肠胆管空肠吻合,经随访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钡餐检查无食物返流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认为本式较传统的胆肠Roux-Y吻合比较更符合消化生理,术后不易发生溃疡病,能有效防止食糜返流,避免逆行感染发生等优点。

  • 标签: 间置空肠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胃癌手术中加做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空肠侧侧吻合并放置空肠营养与单纯应用Bill-roth Ⅱ毕罗氏二式(BⅡ)胃肠吻合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胃癌手术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按2016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国际抗癌联盟(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UICC)分期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A期11例、ⅠB期14例、ⅡA期13例、ⅡB期15例,ⅢA期11例、ⅢB期13例、ⅢC期16例。其中胃窦癌51例、胃体癌26例、胃幽门癌16例,其中乳头状腺癌27例、管状腺癌26例、黏液腺癌22例、印戒细胞癌9例、腺鳞癌7例、鳞癌2例。按是否加做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空肠侧侧吻合并放置空肠营养方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症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3例患者术后腹痛发生率为18.3%(17/93)、腹胀21.5%(20/93)、恶心23.7%(22/93)、呕吐17.2%(16/93)、胸腔积液18.3%(17/93),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0.4%(5/48)与26.7%(12/45)、12.5%(6/48)与31.1%(14/45)、15.6%(7/48)与33.3%(15/45)、8.3%(4/48)与26.7%(12/45)、8.3(4/48)与28.9%(13/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1、4.77、4.52、4.27、5.27,P值分别为0.043、0.029、0.033、0.039、0.022);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吻合口出血、坠积性肺炎、切口裂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WBC分别为(7.02±1.83)×109/L与(8.39±2.27)×109/L(t=3.22,P=0.002),TNF-α分别为(2.44±0.70)μg/L与(3.56±1.14)μg/L(t=5.71,P<0.001),IL-6分别为(235.31±41.72)μg/L与(365.91±73.16)μg/L(t=10.66,P<0.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CRP、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88±2.81)d与(22.78±2.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7,P<0.001)。结论胃癌手术应用空肠侧侧吻合联合空肠营养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减少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坠积性肺炎、恶心、呕吐、胸腔积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 标签: 空肠侧侧吻合术 空肠营养管 直线切割闭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与开腹胆管空肠吻合临床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管囊肿患者48例均分为A(n=24,开腹胆管空肠吻合)、B(n=24,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治疗)两组,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治疗胆总管囊肿较开腹胆管空肠吻合的安全性更高,同时减少中出血量,并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

  • 标签: 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 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 胆总管囊肿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吻合式合理性及预防术后瘘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8年8月间,25例接受十二指肠切除吻合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瘘、胆瘘、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在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众多方法中,吻合能够有效预防瘘的发生,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胰液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十二指肠切除空肠黏膜吻合肠套入式吻合的手术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关于十二指肠切除空肠黏膜吻合肠套入式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瘘发病率,以及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63例患者,其中行空肠黏膜吻合579例,行肠套入式吻合5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空肠黏膜吻合肠套入式吻合在术后瘘发病率(RR=1.13,95%CI:0.88~1.45,P=0.34),以及总的病死率(RR=0.80,95%CI:0.42~1.52,P=0.49)、并发症发生率(RR=1.04,95%CI:0.88~1.24,P=0.63)、胃排空障碍发病率(RR=1.26,95%CI:0.90~1.76,P=0.18)、术后出血发生率(RR=0.86,95%CI:0.51~1.44,P=0.57)、术后感染发病率(RR=1.20,95%CI:0.86~1.69,P=0.29)、再手术率(RR=1.05,95%CI:0.62~1.78,P=0.84)、住院天数(WMD=-1.36,95%CI:-2.91~0.20,P=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切除空肠黏膜吻合肠套入式吻合瘘发病率、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胰肠套入式吻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十二指肠切除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吻合预防漏的疗效。方法本组7例,肿瘤部位头癌2例,壶腹部癌3例,胆总管下端癌2例,病理类型导管细胞腺癌2例,粘液癌2例,乳头状癌3例,7例病人均采用Child式,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吻合。结果7例病人术后9~12天拆线,无漏及内出血,胆瘘,腹腔内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和胃肠吻合口溃疡,结论采用双捆绑式吻合方法,无针孔,不影响血液供应,有效防止胰液溢漏,十二指肠切除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吻合,具有明显减少漏的发生。术后效果较满意。

  • 标签: 胰漏 空肠抽芯 胰肠吻合术
  • 简介:【目的】评价连续空肠吻合方法在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2月间在我院行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58例,采用连续空肠吻合方式的患者32例作为吻合组,采用传统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方式的患者26例作为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术后瘘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后瘘发生情况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吻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吻合应用连续空肠吻合方式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瘘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泪小断裂显微吻合的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泪小断裂采用显微镜下直接寻找断端,留置硬膜外麻醉为支撑物,进行吻合。结果拔留置后冲洗,所有病例泪道均通畅,无溢泪现象,随访6月~3年冲洗泪道通畅51眼,成功率92.85%。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黏膜端侧吻合十二指肠切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62例行十二指肠切除(P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改良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改良组),32例行传统空肠黏膜端侧吻合(传统组)。选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期相关指标和术后第1、3、5、7、9 d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出血量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其余相关围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发生1例瘘明显小于传统组9例(P<0.05),其中改良组B级瘘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生化瘘、C级瘘发生率、淋巴瘘、胃排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在术后第1、3、5、7、9 d的检测期间内,传统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小于改良组(P<0.05)。结论改良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相比于传统空肠黏膜端侧吻合在PD中能有效降低瘘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引流术 胰腺α淀粉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在临床应用广泛推广。方法搜集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的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患者资料,将数据汇总,进行对比分析,样本数量共计84例。结果重构型胆管-空肠吻合38例,占再次手术患者的45.2%;胆管-空肠吻合类型包括胆管-空肠侧向吻合20例(23.8%),胆管-空肠端侧吻合65例(77.4%),朗迈尔氏吻合8例(9.5%),皮下盲袢12例(14.3%)。经手术后,胆结石内稍有遗留者10例(11.9%),对胆内结石仍有较小遗留者,可行经T窦道联合液电碎石(EHL)治疗。对于84例患者的术后情况,需进行访视,复检,发生术后结石复发率仅有2.9%。结论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的治疗效果,显而易见,通过电击可彻底清除结石,再次手术考虑全面,能通过基础操作,综合考虑胆腹壶括约肌、胆汁流动性的特征改变、结石形成的主要诱因等相关病理学表现,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思考,可以大幅度降低胆结石复发率,提高再次手术作用机制,在临床医学上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再次手术 胆管-空肠吻合
  • 简介:1998年以来,我们对因2次以上胆道手术后胆总管上段狭窄引起的频繁发作胆管炎及黄疸的病人,在左右肝仍然沟通的情况下,选择了左肝空肠吻合,18例患者均得到治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左肝管 空肠吻合术 胆总管 黄疸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8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6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5例)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1例;年龄为62(39~78)岁。68例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设为Kamikawa组,33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置空肠双通道吻合设为双通道组。观察指标:(1)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中情况。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分别为(5.15±0.31)h、(89±11)mL和(4.21±0.11)h、(142±20)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34,P<0.05);消化道重建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5±0.13)h、(30.4±2.4)枚和(1.69±0.76)h、(28.0±2.4)枚,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0.73,P>0.05)。(2)术后情况。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12)d、(5.46±0.22)d、(13.00±0.50)d和(4.42±0.21)d、(9.97±0.76)d、(16.46±0.92)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8,3.40,P<0.05);引流管放置(有、无)分别为32、3例和33、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31、0、4、0例和27、3、1、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8,P<0.05);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症状、吻合口瘘、瘘、肺部感染分别为4、2、0、0、0例和0、1、3、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淋巴瘘、胃瘫并发症。Kamikawa组4例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1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经4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3)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12个月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16.8±0.7)分和(14.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发生≥Grade B级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2例和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安全、可行,前者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生命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 双通道吻合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型消化道吻合器在胆管空肠吻合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应用型消化道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3例,包括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2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1例,胆总管下端癌1例,壶腹周围肿瘤7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2例,医源性胆总管损伤1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0~90)min,胆肠吻合时间平均13(10~20)min,无吻合口瘘、胆道出血、胆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型消化道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安全可靠,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 标签: 吻合器 吻合术 ROUX-EN-Y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本文应用一种新的有效式——人工瓣膜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治疗15例的经验介绍。讨论了本式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要点。近期随访结果表明:本式抗胆肠返流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优于其他类似式。

  • 标签: 人工瓣膜 间置空肠胆肠吻合 抗胆肠返流
  • 简介:十二指肠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式。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吻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吻合式也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吻合的历史变迁、各种式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 简介:1994~2000年来我院应用吻合器进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共3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吻合器 胆肠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