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胸骨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5例前上纵隔肿瘤设计胸骨纵形小切口手术切除,小切口长度平均7cm,术中切断1根肋软骨,手术结束时,被切断的肋软骨用2-0无损伤绦纶线缝接,术后不放闭式引流。结果胸骨纵形小切口无中转开大口,病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胸骨纵形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不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简单,病人活动方便,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

  • 标签: 胸骨旁 纵形小切口 前上纵隔肿瘤
  • 简介:目的:总结经右胸骨小切口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作者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确定适合采取封堵手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儿2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岁3个月至6岁,年龄3岁以下15例,6岁以上9例。缺损最长径5~19(10.0±4.5)mm。做右胸骨1~2.5(1.7±0.6)cm切口,放入切口保护套和(或)小型切口牵开器,切开心包,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输送鞘置入封堵器。结果24例均成功封堵,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30~90(43±19)min,术中出血量2~140(21±34)mL。术后出现快慢型房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住院2~9(4.7±1.8)d。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未见残余分流,无明显胸腔积液。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彩超13例,封堵器无残余分流。结论右胸骨小切口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适合于年龄3岁以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胸骨阻滞对胸骨正中切口术式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骨正中切口摘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术前辅导组(A组,n=30)、术前积极心理干预组(B组,n=30)、术前积极心理干预联合胸骨阻滞组(C组,n=30)。记录3组诱导前(T1)、拔管前(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5 min(T4)MAP和HR,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诱导前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T1,C组T2、T3、T4、时MAP、HR均出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T2时MAP、HR升高幅度明显(均P<0.05)。组间比较中,A组、B组T2时HR、MAP均高于C组,其中A组数据最为明显(均P<0.01)。C组苏醒期躁动情况和镇静理想程度均优于A组、B组(均P<0.05),但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相关并发症。结论所有组别的方案均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开胸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其中积极心理干预联合胸骨阻滞在苏醒期质量和减少躁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积极心理干预 胸骨旁阻滞 胸骨后甲状腺肿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采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IPOM)修补治疗的13例成人胸骨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发病例。13例患者胸骨疝腹腔镜下IPOM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肝脏、膈肌、纵隔及肠管损伤发生;术后疼痛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患者2例,使用时间2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1.0)d;所有患者术后3 d时均未见呼吸及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及出血发生。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均未见疝复发、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发生。本研究表明腹腔镜下IPOM修补是治疗成人胸骨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内乳血管的解剖类型及内乳动脉(IMA)与第1~5肋间隙胸骨边缘距离的CT影像学特点,为胸骨入路穿刺路径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影像中心行胸部64排CT检查244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29例,女95例;年龄27~90岁,平均(63.2&#177;10.4)岁.通过冠状位薄块曲面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图像观察患者内乳血管在胸骨的走行特点,参照修订的Schwabegger分类法记录内乳血管的解剖类型,测量比较不同解剖类型、侧别、性别间两侧IMA与第1~5肋间隙胸骨边缘距离.结果单根动脉伴单根静脉的Ⅱ型和Ⅳ型是最常见的内乳血管解剖类型(左侧分别为73.7%、19.6%,右侧分别为61.2%、15.6%),其次为Ⅰ型、Ⅲ型和Ⅴ型(左侧分别为2.2%、2.7%和1.8%,右侧分别为12.5%、7.1%和3.6%).不同肋间隙左右两侧IMA距离胸骨边缘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侧别不同肋间隙之间IMA与胸骨缘的距离由小到大依次为第1、3、2、4、5肋间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左侧第2、3、5肋间隙和右侧第2肋间隙的IMA与胸骨边缘的距离均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解剖类型各肋间隙之间IMA与胸骨缘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内乳血管的解剖类型,并能够准确测量IMA与胸骨边缘的距离,为胸骨胸腔及心包腔穿刺的手术路径设计提供了精确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穿刺术 内乳动脉 胸腔穿刺 胸骨旁路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骨肿瘤切除术后胸骨重建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胸骨肿瘤患者8例。所有患者实行肿瘤切除术后予以胸骨重建,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前胸壁外观良好,并未出现排斥现象;术后1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胸壁浮动,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1±3.5)d。结论胸骨肿瘤患者实行切除手术后,进行胸骨重建期间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骨肿瘤 胸骨重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骨固定器在固定胸骨正中切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胸骨固定器在预防胸骨正中切口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38例胸骨正中切口患者行胸骨固定器内固定胸骨。结果38例患者无一发生术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均一期愈合。结论胸骨固定器固定胸骨正中切口操作简便,缩短手术关胸时间,固定牢靠,减少术后引流及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概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固定器 内固定
  • 简介:背景:胸骨肿瘤一旦扩大切除,会导致巨大胸骨壁缺损,若不进行修复,正常胸廓的稳定性和胸腔的密闭性不能保持,常会引起严重的反常呼吸运动。组织工程材料在胸骨肿瘤中的应用是现在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探讨组织工程学用于胸骨切除后胸廓重建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综述其修复过程中组织工程化材料的研究成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2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有关组织工程学在胸骨切除术后胸廓重建中的应用的生物力学分析、组织工程材料在胸骨重建中应用及胸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组织材料在其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stemaltumors,reconstruction",中文检索为"胸骨肿瘤,胸廓重建,钛板",检索文献量总计100篇。结果与结论:目前胸廓重建材料分为生物材料和人工材料两大类,包括自体移植的骨、心包、筋膜和异体的牛筋膜、心包等。钛板能够保证有效手术后胸廓的稳定性,并且钛板具有不易发生排异反应,可在体内长期存留,便于消毒灭菌,不影响CT检查,便于塑型及固定,方便、安全性高,而且修复、整形的效果好,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胸廓重建 胸骨肿瘤 钛板 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记忆胸骨护板在胸骨骨折及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01月以来收治的胸骨骨折及肋骨骨折的患者106例,采用自愿及随机的原则分为护板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肺部并发症。结果护板组使用记忆胸骨护板后三天的VSA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胸骨及肋骨骨折中使用记忆胸部护板,可以明显有效的降低疼痛,促使患者主动咳嗽、排痰,明显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胸部护板 胸骨骨折 肋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后胸骨哆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共实施CABG1023例,术后14例发生胸骨哆开。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病人确诊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12例患者中,1例保守治疗治愈,11例再次手术行胸骨再固定术,术后8~10d拆线,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4±2.56)d。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6年,胸骨稳定,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胸骨哆开是CABG后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应用合理的缝合技术,术后防治并发症,积极治疗咳嗽等诱因,可减少胸骨哆开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胸骨松动以及适时的再固定处理,是治疗胸骨哆开和防止纵隔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哆开
  • 简介:目的探讨右胸骨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采用右胸骨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39~72(55±3.8)岁.均通过右胸骨第四肋间6~10cm横切口进胸,股动脉插管、右房房腔管引流建立体外循环,经胸直视下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跳后经左房入路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18~205(150.3±3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8~189(133.5±27.4)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1.1±10.4)h,ICU停留时间(1.3±0.5)d,住院时间(7.3±1.7)d.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1.7)月,瓣膜位置均良好、启闭功能正常,无瓣周漏发生及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作为向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过渡的一种微创术式,右胸骨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靠,早期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闭锁不全 微创小切口 右进胸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选择胸骨最佳穿刺部位,供临床使用时参考。方法:在胸骨上确定24个穿刺点(胸骨柄、胸骨角各3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个穿刺点),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在60具尸体上进行该项研究.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8.30±0.24kg(3.02~14.10),胸骨柄的穿刺深度为21.36±0.19mm(473~30/40);胸骨角的测试压为8.83±0.32kg(3.57~13.40),胸骨角的穿刺深度为21.38±0.08mm(11.53~30.5);胸骨体的平均测试压为7.57±0.66kg(2.00~15.13)胸骨体的平均穿刺深度为19.54±0.57mm(3.00~31.32).结论:从胸骨各穿刺点的压力大小及胸骨后方的毗邻关系等进行全面考虑.位于第3、4胸肋关节之间水平胸骨正中处为最佳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角正中上.下各1.0~l.5cm处.

  • 标签: 胸骨穿刺 胸骨柄 胸骨角 胸骨体 血液病诊断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骨后甲状腺癌行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中临床护理干预的要点与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8例胸骨后甲状腺癌行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器随机法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骨后甲状腺癌行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患者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胸骨后甲状腺癌 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暑假中闲散无事,便邀了两位好友去逛公园.  好不容易摆脱了父母的束缚,心情真是好得不得了;爬山,划船,走迷宫,逗孔雀……笑呀,乐呀,不知不觉已近晌午.腰酸背痛的我们沿着翠柳夹道、芳草为毯的湖岸,向不远处红柱金顶的凉亭走去.大概是因晌午天热,这儿游人稀少,除了坐在亭边一块大青石上、倚着柳树的一位银发老奶奶,就只剩下我和王珊、李丽三个人了.……

  • 标签: 柳树旁
  • 简介:“阴”“阳”是左耳,“邦”“部”是右耳,一左一右,就像人的两只耳朵,除了方向不同,模样却酷似,那么它们表达的意思又是怎样的呢?

  • 标签: 初中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胸骨投照方法,在X线的检查中,由于其密度低,又与脊柱、胸廓、心脏等在投照中重叠,很难摄出清晰的图像,历来是投照中一大技术难题.利用长时间、小千伏、小毫安、倾斜X线入射角度或透视点片两种方法是我们多年累计的经验,均得到满意结果·对胸骨外伤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临床35例胸骨投照方法,评价这种方法对胸骨的X线显示情况。结果正确地选择投照方法和投照条件,能较好的显示胸骨结构。讨论对缺少CT扫描机的基层单位,正确地掌握X线胸骨投照方法,

  • 标签: X线检查特点 胸部正位片 肋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