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RI多回波肝脏内插容积激发(multi echo liver interpolated volume excitation, mLIVE)序列评估健康成年人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 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 SFA)、肝脏、胰腺、肾脏及椎体的脂肪沉积程度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45例志愿者(女26例,男19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每位受试者行1.5 T MRI腹部轴位常规平扫和mLIVE扫描,两名观察者测量所有志愿者肝脏、胰腺、L2椎体、肾实质的脂肪分数(fat fraction, FF),并将mLIVE自动生成的FF图导入ImageJ软件,测量每位志愿者L2椎体层面的VFA和SF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BMI与MRI测量指标,MRI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名观察者所测数据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BMI与VFA(r=0.677,P<0.05)、SFA(r=0.781,P<0.05)相关性良好,但与肝脏和胰腺FF无相关性(P>0.05);VFA、SFA及胰腺FF均与肝脏FF相关(P<0.05),其中胰腺与肝脏的FF相关性最强(r=0.449,P<0.05);VFA与SFA具有相关性(r=0.575,P<0.05),VFA与L2椎体FF具有相关性(r=0.349,P<0.05)。结论BMI可以大致评估健康成年人脂肪组织分布的情况,但对腹部不同部位组织脂肪含量的评估却不够准确。VFA与肝脏FF相关性较好且呈中等强度正相关,由此可见腹部内脏脂肪增多对肝脏脂肪沉积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健康成年人肝脏与胰腺FF明显相关,说明肝脏脂肪沉积与胰腺脂肪沉积有密切联系。VFA与L2椎体FF正相关,提示腹型肥胖可能容易影响腰椎骨髓脂肪含量。我们的研究能够提供健康成年人不同器官及组织脂肪含量的关系,帮助进一步了解成年人的脂肪代谢,给临床上代谢综合征风险的预测及其早期预防提供更多信息和证据。

  • 标签: 肝脏 胰腺 腰椎 脂肪定量 内脏脂肪 脂肪分数 代谢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测量正常早期新生儿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了解新生儿皮下脂肪分布及正常范围值.方法对76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男397例,女365例,日龄最小1d,最大7d,平均为3.5d),采用辽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LYC-3型皮褶计,测量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精确到0.1mm.结果上臂部皮下脂肪(0.48±0.09)cm,腹部皮下脂肪(0.49±0.08)cm,背部皮下脂肪(0.58±0.10)cm,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上臂部皮下脂肪最薄,腹部次之,背部最厚,其比值为1:1.02:1.21.三处皮下脂肪呈高度正相关(r=0.9642,P<0.01).正常范围值为上臂部(0.35~0.61)cm,腹部(0.37~0.63)cm,背部(0.46~0.74)cm.三处皮下脂肪均值与体重、上臂围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231,0.5923,P<0.01).结论背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1;腹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01.皮下脂肪测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皮下脂肪 正常范围 脂肪分布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眶隔脂肪重新分布去眼袋的术后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去下睑眼袋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下睑缘切口,于眼轮匝肌下剥离,至过眶骨缘1~2mm,剪开眶隔,将疝出脂肪展开平铺于下睑,颧面沟明显者将脂肪固定于鼻侧眶骨膜下,少数脂肪过多者去除部分脂肪,剪去一条眼轮匝肌,缝合眼轮匝肌,去除多余下睑皮肤,缝合皮肤,加压包扎。结果本组67例眼袋改善明显,颧面沟亦改善明显,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是去除眼袋、改善颧面沟过深的理想术式。

  • 标签: 眼袋 眶隔脂肪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眶隔脂肪重新分布去眼袋的术后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来我院就诊的 67例去下睑眼袋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下睑缘切口,于眼轮匝肌下剥离,至过眶骨缘 1~ 2mm,剪开眶隔,将疝出脂肪展开平铺于下睑,颧面沟明显者将脂肪固定于鼻侧眶骨膜下,少数脂肪过多者去除部分脂肪,剪去一条眼轮匝肌,缝合眼轮匝肌,去除多余下睑皮肤,缝合皮肤,加压包扎。结果:本组 67例眼袋改善明显,颧面沟亦改善明显,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是去除眼袋、改善颧面沟过深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眼袋;眶隔脂肪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orbital septal fat redistribution and pouch removal. Methods: 67 patients who went to the lower eyelid pouch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incision of the lower eyelid margin was removed, and the incision of the lower eyelid margin was dissected under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The incision of the lower eyelid margin was cut to 1-2mm across the orbital margin. The herniated fat was spread and spread on the lower eyelid. The fat was fixed under the nasal orbital periosteum in those with obvious zygomatic groove, and a small amount of fat was fixed Remove part of fat, cut off a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sew up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remove redundant lower eyelid skin, sew up skin, compress and bandage. Results: in this group, the pouch and zygomatic groove of 67 cases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omplication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an ideal way to remove the pouch and improve the depth of zygomatic groov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眶隔脂肪重新分布去眼袋的术后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去下睑眼袋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下睑缘切口,于眼轮匝肌下剥离,至过眶骨缘1~2mm,剪开眶隔,将疝出脂肪展开平铺于下睑,颧面沟明显者将脂肪固定于鼻侧眶骨膜下,少数脂肪过多者去除部分脂肪,剪去一条眼轮匝肌,缝合眼轮匝肌,去除多余下睑皮肤,缝合皮肤,加压包扎。结果本组67例眼袋改善明显,颧面沟亦改善明显,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是去除眼袋、改善颧面沟过深的理想术式。

  • 标签: 眼袋 眶隔脂肪
  • 简介:摘要:(n-3Polyunsaturatedfattyacid,n-3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抑制癌症,抗炎,促进婴幼儿大脑以及视觉系统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侧重提高鱼油中EPA和DHA的纯度。然而,鱼油中含有的色素、氧化产物、皂类以及微量金属元素等杂质会降低鱼油品质,进而影响后续富集纯化和生理活性试验。据报道,油脂在脱色过程中不仅能迅速脱去色素,而且脱色剂对油脂中其它杂质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 标签: 鱼油 加工工艺 sn-2位脂肪酸 核磁共振碳谱 二十二碳六烯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MPI评估的胰腺脂肪沉积及腹部脂肪分布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组对象40位和80例对照者,对病人的全胰腺用半自动分割,并将全胰腺脂肪分数值计算出来,测量并记录内脏脂肪(VAT)和皮下脂肪(SAT)的面积和其脂肪分数值(FF),并计算其组织面积比(V/S),P<0.05。结果:对照组对象的全胰腺脂肪分数值、内脏与皮下脂肪面积以及其面积比FF均低于研究组的高血压病人,其中对高血压的评断最有用的是全胰腺脂肪分数值,全胰腺FF与内脏脂肪的面积和脂肪分数值间存在中相关性,与皮下脂肪面积、脂肪分数值和V/S存在比较低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的发生与全胰腺脂肪分数、内脏与皮下脂肪的增多存在相关,全胰腺脂肪分数与内脏和皮下脂肪增加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胰腺脂肪沉积 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评估的胰腺脂肪沉积、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4例高血压患者和108例对照者。应用半自动分割对全胰腺进行分割,并测量全胰腺脂肪分数值。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和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面积,并记录VAT和SAT脂肪分数值(fat fraction,FF),计算内脏/皮下脂肪组织的面积比(V/S)。数据由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胰腺脂肪分数值、VAT和SAT面积、V/S、VAT和SAT脂肪分数值均高于对照者。全胰腺脂肪分数值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816)。全胰腺脂肪分数的阈值为10.15%,对高血压诊断的敏感度为75.9%,特异度为81.5%。全胰腺FF与VAT面积和脂肪分数值呈中等相关性(r=0.541、0.561);与SAT面积、脂肪分数值和V/S的相关性较低(r=0.280、0.324、0.266)。结论高血压者与全胰腺脂肪分数、VAT和SAT增多有关。全胰腺脂肪分数与VAT和SAT的增加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胰腺脂肪沉积 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脂肪组织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腹部MRI检查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9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腹部MRI扫描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腹腔脂肪组织含量(VAT)、腹壁脂肪组织含量(SAT)、腹部脂肪含量组织(TAT)及VAT/SAT的差异性,评价腹部脂肪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结果结石性胆囊炎与对照组间VAT、VAT/SAT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石性胆囊炎组的腹内脂肪堆积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脂肪含量及其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腹部脂肪分布 结石性胆囊炎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 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 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肥胖 体脂肪
  • 简介:脂肪不仅能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一定的能量,也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如磷脂,就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除此之外,脂肪还能为宝宝提供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还具有保暖、缓冲外界压力、保护内脏的作用。含脂肪丰富的食物主要是食用油、肉类、蛋黄和坚果。相比较而言,畜肉含的脂肪比较丰富,但多数是饱和脂肪酸;家禽、鱼类的肉含脂肪比较少,但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多,比较适合宝宝的需要。蛋黄的脂肪含量比较高,约为30%左右,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

  • 标签: 不饱和脂肪酸 脂溶性维生素 组成成分 生长发育 维生素A 维生素D
  • 简介:了解脂肪脂肪有助于激素的生成,能确保所有细胞的正常结构,特别是那些对记忆和消化必不可少的细胞;促进血管的健康;有助于神经到肌肉脉动的正常传输;有助于控制主要腺体的功距。

  • 标签: 脂肪 正常结构 细胞
  • 简介:2007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油脂的摄入量建议为25~30克,但很多消费者的摄入量已超过了40克。人们说脂肪时常常是指油脂或肥肉,其实食物中还有许多“隐性脂肪”。

  • 标签: 脂肪 居民膳食 摄入量 消费者 油脂 食物
  • 简介:摘要目的用能谱CT的方法评估成年人腹部脂肪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5例成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并用能谱CT扫描评估腹部脂肪分布特点。结果与非肥胖者相比,肥胖症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腹腔和肝脏异位脂肪含量均较高(P<0.05),而肌肉内脂肪(IMAT)含量并不随BMI而增加;中年组的腰围、腰臀比、腹腔面积和IMAT均较青年组高,且中年组的肌肉含量较青年组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腹腔面积和肌肉含量高于女性,而女性的皮下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竖脊肌内脂肪含量高于男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MI、年龄和性别的受试者的腹部脂肪分布的特点不同,因此,应重视对肥胖症患者的异位脂肪分布的个体性评估。能谱CT可作为异位脂肪评估的重要手段,为制定个体化的减重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能谱CT 肥胖症 腹部脂肪分布 肌肉内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分布不同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计算体重指数(BMI),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化学发光法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将所有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正常、超重、肥胖三组,分析BMI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再按腰围将各组分为腹型肥胖亚组和非腹型肥胖亚组,再比较各组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腰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对TSH进行秩和检验,TSH(Z=35.869,P<0.001)在三组间位置不全相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中,TSH与BMI(r=0.878,P<0.001)呈现正相关,各组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中,TSH、FT3、FT4间分布均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BMI有正相关性,与WC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肪分布 甲状腺激素水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