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上腹胀痛4天就诊。B超、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未发现脏器破裂及出血部位。腹腔穿刺抽出新鲜不凝血,以腹腔内出血原因待查于1997—08—28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6/min,血压14/9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剑突下压痛阳性,肝、不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常规:白细胞18.1×10~9/L,血小板29×10~9/L,血红蛋白87g/L。血淀粉酶、肝功能正常。考虑出血量少,血压相对正常,予以消

  • 标签: 脾静脉 病例报告 血小板 出血部位 出血原因 脏器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切除术中行静脉近端结扎对静脉源性门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9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切除联合经静脉冠肾静脉分流术的患者采取紧贴门静脉结扎静脉的方法,58例未行静脉结扎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的导管滴注肝素,并于术后第7~14天行CT检查。结果静脉结扎组的36例患者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22例(38%),静脉血栓58例(100%),两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38%,χ2=17.828, P<0.05)。结论在切除术中结扎静脉近端可有效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生静脉源性门静脉血栓。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静脉 结扎术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静脉瘘临床罕见,容易误诊.静脉瘘临床上可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泻、腹痛、腹腔积液、呼吸障碍、心脏衰竭等.2014年4-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切除术后静脉瘘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由介入放射科协助,运用动脉栓塞术+腹腔动脉造影术成功治疗该例静脉瘘患者,术后2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示腹腔积液消失,门静脉高压症症状消失,肝肾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脾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经皮动脉栓塞 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高压对大隐静脉静脉管壁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曲张大隐静脉(20例)、门静脉高压性静脉管壁(14例)、正常大隐静脉(8例)和正常静脉(6例)标本,制作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果电镜下曲张性大隐静脉和高压性静脉管壁均出现内皮细胞线粒体变性,平滑肌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肌丝减少等改变。结论静脉高压影响曲张性大隐静脉和高压性静脉管壁细胞形态学的重塑,二者的改变是相同的。

  • 标签: 大隐静脉 脾静脉 血流动力学 细胞形态学 血管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行腹腔镜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与切除组相比,动脉结扎组手术时间短[(181±72)min比(284±72)min ,t=-6.205,P<0.01]、术中失血量少[(100±50)ml比( 700±86) ml,t=-5.166,P<0.01]、输血率低(28%比67%,χ2=11.47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结扎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切除组(2 d比3 d,Z=2.361,P<0.05);切除组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上升程度高于动脉结扎组(P<0.05);切除组10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动脉结扎组6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7,P<0.05)。结论与腹腔镜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手术方式相对简单、创伤小、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动脉 结扎术 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对5例有自发性静脉分流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静脉曲张输入血管离断、静脉近端结扎联合或不联合切除的手术方法。结果表明,术后胃食管静脉曲张及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改善。术后发生肺栓塞1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本手术使胃食管静脉血经胃--肾静脉分流通道引流至肾静脉,达到了选择性分流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7例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LSPD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静脉优先技术行Kimura法LSPDP。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70~190 min,平均125 min;出血量50~550 ml,平均150 ml。术后并发生化瘘5例、并发B级胰瘘1例,无C级瘘。术后无并发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术后继发性糖尿病1例。术后病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例、胰腺异位副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病例。我们认为准确掌握解剖层次后采用胰腺后入路静脉优先法实施Kimura法LSPDP,操作相对简便且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及保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B超检测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对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方法:B超检测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其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分组对比研究。结果:B超检测出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B超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有助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从而对于临床诊断及预防由于食道静脉曲张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B超 脾静脉内径 脾脏厚度 食道静脉曲张 门静脉内径
  • 作者: 彭沙沙 夏国兵 方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 435000 武汉科技大学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81,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 4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巨患者行腹腔镜下切除联合断流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4)和开腹组(n=24),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巨脾脏切除联合断流术,开腹组患者行开腹巨切除联合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B/C级胰漏、腹腔感染等)发生率。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腹腔镜组中转开腹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05.3±28.6) min,开腹组为(156.4±20.7) min,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为(327.2±39.5) m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的(246.5±32.3) m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1.4) d、(9.7±2.3) d,开腹组分别为(3.8±1.5) d、(12.9±2.7) d,腹腔镜组均短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出血0例,B/C级胰漏2例,腹腔感染3例,开腹组术后腹腔出血1例,B/C级胰漏2例,腹腔感染5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腹腔镜下巨切除联合断流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使患者获益,但手术难度大,对手术医师的技术及心理素质要求高。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镜 高血压,门静脉 巨脾 断流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23岁,因“停经33+2周,突发上腹痛三小时余,晕厥一次”于2014年1月16日入院。本文总结了此患者妊娠33周合并静脉瘤破裂出血抢救成功案例。

  • 标签: 妊娠 脾静脉瘤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25个月,3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6个月后复发1例,死亡。结论切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B超及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和溶栓是改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从病名出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方面论述了风、马风、慢风三种疾病,以期为l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 标签: 脾风 马脾风 慢脾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因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而接受了TIPS治疗的患者33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33例患者TIPS手术成功31例(93.9%),失败2例。成功的患者其门体压力梯度(PPG)从分流前平均23.5±5.9 mmHg下降至分流后平均12.1±3.3 mmHg(P<0.05)。除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于围手术期死亡外,对手术成功的30例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5个月)。10例发生分流道失功,其中4例再发消化道出血伴1例死亡、1例再发大量腹水、1例并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肠梗阻。10例出现显性肝性脑病,其中4例轻度发作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反复发生3期肝性脑病行分流道限流术、5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随访期间除上述6例死亡以外,另有2例因肺部疾病及1例因肝细胞癌死亡。余患者随访期间分流道通畅且未再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第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0例患者的平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TIPS是治疗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门体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静脉静脉血流量的变化.方法对30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经及厚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经及厚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增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上述指标测定可判断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并间接反映肝损害、肝纤维化的程度,可作为门静脉高压症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超声检查 门静脉压 血液动力学 脾静脉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先行的五步法腹腔镜切除术(L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收治的11例行动脉先行的五步法L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41±10)岁;脾脏长径≥20 cm。患者均行动脉先行的五步法LS,术中优先结扎动脉,经蒂上缘间隙充分游离出蒂,离断蒂后再处理上极的胃短血管。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先行的五步法LS,术中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75±47)min,术中出血量(315±85)ml,术后进食时间(2.9±1.4)d,术后住院时间(11±4)d。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发热、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患者,动脉先行的五步法LS优化了切除手术流程,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脾大 脾切除术 高血压,门静脉 肝硬化
  • 简介:摘要: 脾脏属于人身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一年四季天气变化对于脾胃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养工作,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护阳、防湿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护脾阳 防脾湿 养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切除术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01月~2017年07月我科为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施行了断流切除术,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愈40例,无一例术后再次出血及褥疮发生和切口感染。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断流切除术术前保肝治疗和心理护理以及围手术期的密切监测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脾切除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切除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2月到2014年7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98例切除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重视营养支持,严格肠道管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疼痛管理,重视健康指导,合理检查用药。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后门脉高压切除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费用支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天数,人均费用支出明显下降(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加快病床周转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切除术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01月~2012年07月我科为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断流切除术,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愈40例,无一例术后再次出血及褥疮发生和切口感染。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断流切除术术前保肝治疗和心理护理以及围手术期的密切监测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脾切除 术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