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杀是一种有意识、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根据自杀发生的情况和过程,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倾向)、自杀死亡(自杀完成)、自杀未遂(自杀中止)3种形式。自杀意念指有寻死的愿望,但是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死亡则是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自杀未遂是指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是由于主观停止自杀、他人救助及时或自杀工具的失能等未导致死亡。从有自杀意念真正发展到以自杀死亡的是少数,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死亡的10~20倍。自杀意念和实施自杀行为都是严重的危机事件,如果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都有可能终止自杀

  • 标签: 自杀倾向 危机干预 自杀死亡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分析肿瘤自杀患者的护理要点,探究心理危机干预在肿瘤自杀患者护理的具体运用。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的11例肿瘤自杀患者样本,探究心理因素在肿瘤患者自杀中的作用和影响,寻求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应对策略。结果心理因素与肿瘤患者自杀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论同时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双重保障,提供积极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使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地降低肿瘤患者的自杀率,让肿瘤患者创造生命的奇迹。

  • 标签: 心理危机干预 肿瘤患者 自杀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杀未遂患者的群体特征,并利用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危机。方法采用调查法,分析自杀未遂者111例的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111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7)和对照组(n=54),对干预组实施社会干预,出院6个月后采用入组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自我状态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6个月内,对照组中3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6个月时的症状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减少分值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6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 标签: 自杀未遂 心理危机 干预
  • 简介: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道,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预防  
  • 简介:摘要本案例中的服刑人员因来自监区同改的威胁应激事件,导致其处于自杀危机状况,持续的紧张和恐惧,并出现不醒人事、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笔者结合其特殊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心理病史,通过分析该服刑人员个体特点,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了人本主义思想为主导的方法,有效的减轻了其内心孤立无援感及绝望感,同时激发了服刑人员的自我潜能,引导他们追求自我价值,增强力量感,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监狱的改造生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干预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自杀在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至第5位,是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了解自杀自杀行为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好心理护理,对重塑患者健康心理及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自杀 心理 危机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一学生自杀事件引发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为例,分析当自杀事件发生后,学校关于如何启动应急预案、事件原因调查、事件处理的工作过程、学生心理辅导及学生心理重建的工作过程,希望与教育同行探讨交流并能发现不足之处,共同探讨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的有效途径,为一线心理教师进一步深入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寻找思路,并为学生身心和谐成长保驾护航。

  • 标签: []危机干预  自杀事件  哀伤辅导 
  • 简介:警察自杀是个敏感话题。警察自杀干预可汲取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理念,及时发现民警自杀危机信号,充分挖掘和调动当事警察自身固有的积极因素,强化和完善其脆弱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改变其消极认知,遏制其自杀冲动,使当事警察顺利度过危机;一旦发生警察自杀事件,应尽快对自杀事件可能波及的影响人群进行及时、恰当的心理学干预,减轻自杀事件对影响人群的心理损害,防止消极情绪在整个警队的蔓延。

  • 标签: 警察 自杀 积极心理学 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中——住院病人自杀信息搜寻、评估方法与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利用心理学有效访谈技术“行为事件,淡化羞耻,小心假设,扩大症状,具体否认,正常化”及CASE方法,早期发现病人自杀信息,9年对30例有自杀观念及自杀未遂病人进行临床心理干预。对照本院58例口服百草枯自杀住院病人情况分析,及时处理病人情绪和情感压力,改变不合理信念和认知思维方式,抗抑郁及转诊治疗。结果30例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病人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后随访未有发生自杀行为。结论住院病人早期自杀心理评估,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或转诊是防止护理不良事件——住院病人自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住院病人自杀 心理评估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在医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影响。方法:对井冈山大学在校二、三年级医学生,采用集体施测,用简单随机化法整群抽样问卷调查。采用CISD 对有自杀意念和焦虑抑郁症状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进行干预前后施测,做对比研究。结果: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医学生, 其对待自杀的倾向性越低(p < 0.01)。抑郁、焦虑因子均负向显著预测F1因子 ( p < 0.01 )。 实施 CISD 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SCL-90总分显著降低,各项因子评分也降低,尤其是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下降(p < 0.01)。结论: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对医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能改善其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自杀态度,减少自杀行为。

  • 标签: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自杀危机干预 医学生 自杀态度问卷
  • 简介:"当爱烟消云散,我剩下的只有忘情。"2008年1月6日下午,邱志杰在南京长江大桥拍摄浮雕,偶然发现了一行有颜体行书风范的书法,字体血红,沾上了厚厚的灰尘——这是大桥自杀者割破手指头留下的众多遗墨中的一个。邱志杰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在遗墨旁边写下了一行新字,"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他把这句无厘头的话比喻成一个钩子,想用它"把自杀者从钻牛角尖的情绪中勾出来"。

  • 标签: 南京长江大桥 自杀者 自杀现象 心理干预 艺术治疗 镇静剂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显著增大,心理受挫几率明显增高,重度抑郁伴自杀倾向的综合性心理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鲜见。应对重度抑郁伴自杀倾向的综合性心理危机,关键是精准评估自杀风险,重点是协助学生建立康复信心。此外,还需协调好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关系,以当事人为中心建立多人员、多因素、多手段联合应用的联动支持体系。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症 自杀危机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自杀(伤)干预的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自杀(伤)行为的现状、来源和动机、危险因素及动机的分析、归纳,总结自杀(伤)干预的步骤与原则.结果自杀动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人际动机,另一类称之为内心动机.自杀(伤)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与个体素质及外界社会因素有关.自杀(伤)者的50%~90%的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对自杀(伤)者的干预可分为评估、制定干预目标、实施、终止4期.预防措施主要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自杀(伤)工具的可获得性、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及时对有自杀(伤)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论自杀(伤)者的最积极的干预是预防,尤其是对自杀(伤)高危人群的预防是重点.

  • 标签: 自杀 干预 自伤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病理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等。及早发现和进行危险性评定,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关键

  • 标签: 大学生自杀 心理干预 自杀危险性评定
  • 简介:危机的定义关于危机(crisis)的定义有很多,这里列出六种。我们相信这六种定义结合起来能够代表和定义危机,它们既为理解本文的理论结构作了铺垫,又为本文其他部分做了必要的准备。

  • 标签: 危机干预 定义 铺垫
  • 简介:据报道,英国服装销售商8月20日警告说,如再不尽快放松进口中国纺织品的限制,他们的商场在两周内将“缺衣少服”了。

  • 标签: 服装 自杀 经济 配额 危机 战后
  • 简介:大学生自杀率处于人群中较低水平,目前有关自杀干预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外部,效果不佳,每年发生的绝对数都在增多。自杀自杀者的一种理性选择,干预的最主要力量应该来自于个体本身,而非外部干预。对于具有相对较高智商的大学生来说,通过自身努力(含主动寻求外部的帮助)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完整的自我接纳、自我宽恕、掌握简单的自我救助方法、主动的自我教育可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救助,避免自杀的发生。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自我 预防
  • 简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及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越来越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很多青少年却视生命如儿戏,轻贱生命,环顾媒体报道及周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死于自杀。据不完全统计,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达到26.04/10万。青少年自杀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导致青少年个人自杀的原因往往与心理因素、外界环境、精神疾病有关。我们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强有力的社会心理干预,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本文试从青少年自杀形成的原因着手进行分析,并对其自杀危机干预进行浅谈。

  • 标签: 社会心理干预 自杀原因 青少年 改革开放 医疗水平 人均寿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病人自杀行为的干预措施和护理。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所有住院的癌症病人心理特征的统计分析,重点对两例食管癌病人跳楼自杀行为的分析,找出癌症病人心理干预的方法和对策。结果癌症病人36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6.66%,其中存在自杀倾向的病案23例,占癌症病人数的63.88%,自杀身亡的病案2例,占癌症病人数的5.55%。通过对这类病人的心理干预,及时发现了17例癌症病人的自杀行为,阻止了17例自杀倾向自杀行为的演变。结论癌症病人的心理指导尤其重要,能够及时的发现自杀心理,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阻止自杀事件的发生。但还是有两例病人跳楼自杀身亡,给家属、医院、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应该加强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心理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癌症病人走出心理阴影,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癌症病人 自杀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