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猪圆环病毒(PCV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主要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猪皮炎肾炎综合症(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生长发育。且致死率较高,此病可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患猪体质不良、皮肤苍白或有黄疸、消瘦、死亡等,病理特征主要为全身器官的炎性变化。该病自1991年开始报道以来.已成为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致病机理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了乙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并对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治疗以及基因疫苗的发展作了展望。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 携带者
  • 简介:摘要:非洲猪瘟有较高的传染性。高热、淋巴结出血以及内脏出血等是非洲猪瘟主要的临床表现,一旦生猪感染该疾病致死率高达100%。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猪瘟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两种疾病都属于传染性较高的疾病,但是对应的病原体却不一样。非洲猪瘟最先出现在十九世纪的非洲,这也是该疾病名称由来的原因之一,随后非洲猪瘟逐渐蔓延到其他地区。尽管目前非洲猪瘟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在国际贸易来往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也需要积极防范该疾病。

  • 标签: 猪瘟病毒 致病机制 防控措施
  • 简介:EB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达90%,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噬血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病毒相关性免疫缺陷病及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肿瘤(如鼻咽癌、胃癌、伯基特淋巴瘤、何杰金病、T/NK细胞淋巴瘤等)等。EB病毒感染导致人体发病的机制复杂多样,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本文将对EB病毒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EB病毒 缩主克服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猪瘟,也被称为猪传染性贫血病,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疾病,对全球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瘟病毒属于病毒科中的猪瘟病毒属,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猪瘟病毒致病机制及猪瘟诊断防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猪瘟病毒 免疫抑制 致病机理 科学防控
  • 简介:摘要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与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在全球范围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遗憾的是,迄今尚没有安全有效的特异性防治措施。近年来,国际及国内对RSV的致病机制有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该领域的不断探索来寻求新的药物及疫苗靶点一直是研究热点。该文从RSV病毒颗粒形态与结构、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宿主免疫应答三个方面综述RSV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加深对RSV致病机制的认识,并为RSV感染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致病机制 免疫应答 药物靶点
  • 简介:摘要: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本文旨在提供对诺如病毒的概述、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预防策略的综合了解。

  • 标签: 诺如病毒 传播途径 致病机制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侵入环节的细胞水平重组病毒药理筛选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筛选流感病毒侵入抑制剂。方法:将表达流感病毒外壳蛋白(hemagglutinin,HA)质粒和HIV-1核心基因共转染至病毒生成细胞,生成由HA包装HIV核心的重组病毒颗粒,简称HA/HIV模型,HIV-1核心基因上携带的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感染水平。在筛选过程中,以VSVG/HIV模型作为特异性对照模型,以HA抗体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成功构建了两种H5N1亚型和-种H5N2亚型的流感病毒侵入为靶标的药理筛选模型,HA抗体可以成功抑制HA/HIV假病毒颗粒的侵入。应用以上模型筛选了2000余个化合物,其中发现三个海洋来源的化合物YCUA-6、YC-72、GC-29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三种不同亚型流感病毒HA介导的侵入,其IC50均在1~10μM之间。结论:目前针对流感病毒的侵入环节尚无有效的药物,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以流感病毒侵入环节为靶标的药物筛选模型,发现三个海洋来源化合物单体YCUA-6、YC-72、GC-29可有效抑制H5N1高致病流感病毒的侵入,本研究提供了流感病毒侵入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为研发新靶点和新结构类型的流感病毒抑制剂建立了筛选和物质平台。

  • 标签: 流感病毒抑制剂 侵入抑制剂 病毒模型 致病 药物筛选模型 H5N1亚型
  • 简介:摘要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均为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后不仅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使人类面临巨大挑战。疫苗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措施,而病毒的不断进化又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从病毒学及其疫苗的角度,阐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和COVID-19三者的起源与进化,以及病毒不断进化过程中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 标签: 疫苗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 起源 进化
  • 简介:摘要在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暴发之前,冠状病毒主要在动物之间流行,在人群中仅引起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所引起的肺炎暴发疫情促使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来源和进化展开深入的研究。现对这3种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起源和进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总结。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眼内液病毒DNA的临床价值.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8例37个眼内液标本疱疹病毒DNA,分析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最终诊断.结果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15例,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3例.适宜检测时间为炎症活动期,不用或短期使用抗病毒药.前房水和玻璃体均可取得可靠结果.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内液病毒DNA,方法简便,尤其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视网膜坏死 致病病毒 影响因素 诊断
  • 简介: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A型禽类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疾病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一种动物流行病。近年来,当地频频从禽类中分离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开展实验室检查。鉴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文下简要介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检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防止其泄漏;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垃圾处置、日常严格消毒等方面的总结,重点知识可供参考。

  • 标签: 高致病禽流感 实验室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经过迅速发展已对全国造成严重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却知之甚少。该文总结重症流感病毒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几种引起重大疫情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尸检肺组织均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但不同病毒引起的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重症流感病毒2009 H1N1病毒与受体α-2,6-SA及α-2,3-SA结合,除DAD病变外,常伴有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炎性病变,且较易合并细菌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主要结合α-2,3-SA受体,主要累及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少见上呼吸道及气管、支气管病变,常伴局灶肺出血及肺组织坏死,机化及纤维化较少见。SARS-CoV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进入细胞,病变与病程相关,DAD渗出期一般见于病程10~14 d死亡患者。病程大于10 d患者表现为DAD机化期,并常伴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样改变及肺泡腔内显著多核巨细胞。SARS-CoV及H5N1感染患者肺外器官均可见脾和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耗竭、急性肾小管坏死、骨髓内噬血细胞现象。

  • 标签:
  • 简介: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和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用同样的过程在其寄生的细胞内繁衍、扩散疾病。人类应该能够从植物病毒研究中获取灵感,使HIV病毒停止复制。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花叶病毒 植物病毒 花椰菜 致病机理 灵感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涉及到很多基因的共同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受到肝细胞中蛋白质因子的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肝细胞中的蛋白能够结合,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重要机制.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化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等,在肝炎病毒基因调控、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肝炎病毒 分子克隆 酵母双杂交 致病机理
  • 简介:目的研究金葡菌耐药基因及致病因子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Ⅰ(TSST-Ⅰ)基因和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74株金葡菌,PCR法检测毒素基因TSST-Ⅰ、PVL和mecA耐药基因。结果74株金葡菌PCR法对其行mecA基因检测,检出率为55.4%(41/74)。PVL阳性菌株的分离率为29.7%(22/74),PVL阳性的MRSA为15株(15/41,36.6%),PVL阳性的MSSA为7株(7/33,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ST-Ⅰ基因检出率为6.8%,MSSA中未检出TSST-Ⅰ基因。结论MRSA呈多重耐药性,易造成医院内暴发流行,携带PVL和TSST-Ⅰ的金葡菌其致病力更强,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其播散流行。

  • 标签: 金葡菌 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Ⅰ基因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 简介: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在升职后去看医生的次数人均减少了20%,而人们去看医生的次数却会减少

  • 标签: 致病升职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人胃、十二指肠等相关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但其诱导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对Hp部分相关致病研究及其机制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Hp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疫苗研究和感染防治等提供一些理论资料。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致病因子 空泡毒素 cag致病岛
  • 简介: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医院感染分离菌中的分离率居首位,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固有或获得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将其毒力因子注入到真核宿主细胞内部,逃避宿主巨噬细胞的吞噬降解,引起宿主病理变化。对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因子的致病机制和抑制剂的研究对预防及治疗其引起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的Ⅲ型分泌系统以及其分泌的毒力因子抑制剂作一概述。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 耐药性 毒力因子 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