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0月7日凌晨,俄位于巴伦支海的“鲍里斯戈列布斯克”号核潜艇(“海豚级”核潜艇)于莫斯科时间1点30分(北京时间5点30分)自水下发射“海浪”型2级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并将“演示者-2P”试验型航天送入亚轨道。35分钟后,航天成功降落在俄罗斯的导弹试验靶场——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

  • 标签: 俄罗斯 航天器 核潜艇 液体燃料运载火箭 军事装备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月返回携带月球样本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而航天的返回技术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技术则成为航天工程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航天返回的技术特点以及返回过程作一个简单探讨。

  • 标签: 航天器 再入返回
  • 简介:摘要 为了能够提高航天的实际载荷比,实现平台低频电缆网的减重,可以利用采用矩阵电缆网技术来实现,为航天电缆网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某航天低频电缆网的设计为例 ,对航天低频电缆网的相关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低频电缆网各项功能具体的实现方法进行介绍。此外还整理归纳了地面测试阶段的相关措施,在对该航天电缆网的初样进行验证后发现 ,该低频电缆网的整体设计合理可行 ,完全能够满足对航天各项任务要求。除此之外,本文还对航天低频电缆网热控涂层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并对航天的整体设计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热控涂层 低频电缆网 矩阵设计 优化减重
  • 简介:摘要:本文对“航天电池设计氧气再生方案”进行项目式学习,通过对氢氧燃料电池具有单位质量输出电能较高、反应生成的水可作为航天饮用水等优点,得出航天电源选择使用氢氧燃料电池为更优电池的理由,通过分析了过氧化钠、光合作用、电解水再生氧气的不足之处,得出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再生氧气,虽有缺陷,但却是载人航天的氧气再生的更优方案。

  • 标签:
  • 简介:本文介绍了航天DC-DC变换EMC的测试项目,研究了变换产生电磁干扰的根源及抑制方法,并对变换EMC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 标签: DC-DC变换器 EMC设计测试
  • 简介:摘要:航天机械设计航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涉及到航天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方面。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天任务的不断拓展,航天对于结构优化和轻量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结构优化轻量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航天的性能和效率,还能降低航天的重量和成本,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航天机械设计中的结构优化轻量化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航天器机械设计 结构优化 轻量化技术
  • 简介:航天对恶劣动力学环境的适应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航天飞行任务的成败,振动试验控制技术是动力学环境试验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航天振动试验设备和振动控制算法的研发动态、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达到的水平.提出了跟踪研究的基本思路,途径及建议.

  • 标签: 航天器 力学环境 振动试验 技术进展
  • 简介:爱好航天知识的同学都知道,我国发射成功的“神舟四号”是宇宙飞船,美国不幸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是航天飞机,而俄罗斯著名的“和平号”则是宇宙空间站。可是,你知道这三种帮助人类遨游太空的神奇航天有什么不同吗?

  • 标签: 太空
  • 简介:<正>中国的"嫦娥一号"胜利升空了,举国欢庆,同学们知道"小不点儿"航天吗?请看下文.拥挤的天空打开电视,马上可以看到各地"卫视"精彩的节目;拿起小小的手机,立刻可以远方的亲人通话……这都有卫星的功劳啊!如

  • 标签: 嫦娥一号 请看 卡西尼 科普作家协会 地球大气层 无人航天器
  • 简介:我国用于发射航天的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是从1965年开始的,至今已先后研制了“长征一号(CZ-1)”、“长征二号(CZ-2)”、“长征三号(CZ-3)”、“长征四号(CZ-4)”等多种型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几十颗人造地球卫星,并于90年代进入国际商业发

  • 标签: 运载火箭 航天器 人造地球卫星 长征 研制工作 二级火箭
  • 简介:0.摘要

  • 标签:
  • 简介:'无法进入的太平洋极点(Pacificpoleofinaccessibility)'又称作'尼莫点',方圆230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全是海洋,连小岛都没有,这是全世界距离陆地最远之处。尼莫点最广为人知的作用,就是部分大型航天返回地球表面的归宿。该点于1992年由加拿大测量工程学家卢卡泰拉发现。

  • 标签: 航天器
  • 简介:2018年1月9目,内达华山脉公司的“追梦者”可重复使用货运型飞船在加州莫哈维沙漠成功完成空中投放-滑翔着陆试飞。该机从3800米投放后加速到528千米/小时,连续转弯后征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滑翔着陆,历时60秒,接地速度305千米/小时,着陆滑行距离1294米。研制完成后,该机型最快2020年完成首次轨道飞行,计划2024年前由ULA公司的“宇宙神V”运载火箭发射至国际空间站并完成6次往返。2018年1月10日,

  • 标签: 科研试飞 航天器 可重复使用 国际空间站 空军基地 滑行距离
  • 简介:0.摘要

  • 标签:
  • 简介:以月球和地外星球(外星)探测为背景,介绍分析了航天着陆任务的阶段划分,精确着陆时对APLHDA的系统的能力需求和APLHDA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了航天自主精确着陆和危险探测回避(APLHDA)系统的体系结构;论述了航天着陆的物理环境,技术特征和对着陆引导系统的性能要求,对传感分系统的体制进行了分析;并就APLHDA系统的发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 标签: 空间技术 星球探测 自主着陆 危险探测与回避 发展战略
  • 简介:摘要:本论文系统性地探讨了航天热控材料的分类特性,特别关注热敏感材料和散热材料的研究进展。在新型热控材料方面,重点介绍了具有自适应性和高温环境下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详细分析热控材料目前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揭示了这一领域的挑战和潜在发展。同时评估已有航天中热控材料的应用效果,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启示。

  • 标签: 航天器,热控材料,自适应性,高温环境
  • 简介:传统航天结构模态试验通常会用来检验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但往往是通过人工调整有限元模型参数来修正模型,分析试验联系不紧密,影响后续分析结果的精度、研制周期和经费等.为改变航天模态分析及试验现状,文中介绍了模态分析-试验体系工程研制流程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并以某缩比舱段为例,基于Virtualab-Nastran软件平台,完整实施模态分析-试验体系过程,包括预试验分析、模态试验、模型修正等过程,紧密联系模态分析、试验,并依据试验结果准确快速修正有限元模型,使分析结果与试验接近,实现精确建模.

  • 标签: 模态分析 模态试验 模型修正 有限元
  • 简介:利用有限元法对5A06铝合金薄板拉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模拟结果为依据设计平面双向应力加载试件。基于声弹性理论,在单、双向加载的条件下,采用临界折射纵波法(LCR)对铝合金薄板进行单、双向应力检测试验研究,得到平面应力下单向和双向应力曲线。对比分析单向加载条件和双向加载条件下的应力曲线及应力系数,结果说明:LCR波在试件中的传播声时是由平行垂直方向的应力共同决定的,垂直方向应力的作用约为平行方向应力的33%,垂直方向的应力对应力系数的影响不可忽略。

  • 标签: 铝合金 临界折射纵波 双向残余应力
  • 简介:摘要由2017年航天频发的质量事故出发引出对处于航天研制末端--总装测试阶段产品保证工作的思考,分析其工作模式特点,研究其保证工作流程和保证工作要求,以更好的贯彻和落实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八院的产品保证要求,有效确保航天在总装测试阶段的质量安全。

  • 标签: 航天器总装 产品保证 质量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