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艾滋感染/艾滋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随访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视角,初步了解随访干预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吸毒严重的艾滋流行地区的随访模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4名主管艾滋工作人员,14名随访责任人、40名HIV/AIDS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四免一关怀"政策、社区维持治疗、随访工作人员数量、HIV/AIDS的流动、歧视、家庭支持、违法犯罪被公安抓获、交通不便等是影响HIV/AIDS随访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社会歧视,方便提供心理支持,减少HIV/AIDS暴露的机会,还可以及时地随访到外出流动而失访的HIV/AIDS。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MMT)在HIV/AIDS随访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艾滋流行地区迅速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发挥MMT的随访管理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场所随访HIV/AIDS。

  • 标签: 艾滋病 随访模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感染的心理疏导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就诊的艾滋感染患者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10例。为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心理疏导与艾滋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有孕妇2例,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及时的进行母婴阻断,其余患者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1例患者出现抑郁情况,其余患者均正常,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由于未进行心理疏导,1例孕妇没有及时的进行母婴阻断,其余有1例患者自杀死亡,3例患者抑郁。临床护理满意度为6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艾滋感染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最大可能延长患者生存的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疏导在艾滋感染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感染患者 心理疏导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HIV感染艾滋病人对艾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防治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我县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艾滋人开展行为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个人访谈。结果:(1)80%艾滋感染和病人都是通过定期门诊随访治疗。(2)艾滋病毒感染和病人对艾滋知识的总体认识很低。(3)80%艾滋病毒感染和病人之间愿意继续进行交往。(4)所有的艾滋病毒感染和病人都从电视上看见过艾滋方面的宣传。(5)96.67%的艾滋感染和病人通过防疫站随访传授艾滋防治知识。结论:HIV 感染艾滋人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低,对艾滋总体认识较低,迫切想了解艾滋的症状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 标签: []  艾滋病   认知   态度   行为   分析
  • 简介:夏淑清曾经想过自杀。但是在她检查出感染艾滋病毒3年以后,她笑着说,感谢政府的帮助,她家现在的年收入翻了一番。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 生活 年收入 政府
  • 简介: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毒感染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57号国务院令,公布《艾滋防治条例》(下称《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4条,分“总则”、“宣传教育”、“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救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7章。《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防治艾滋的责任,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我国艾滋防治步入法制轨道。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艾滋性病组组长魏瓦特认为,《条例》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艾滋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重大承诺。联合国艾滋规划署驻华办事处代表雷若舟认为,《条例》是中国政府“防艾”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表明政府将把艾滋防治作为更重要的工作来抓。

  • 标签: 艾滋病防治 病毒感染 病人 保护神 《条例》 各级政府
  • 简介:联合国艾滋规划署发布最新报告说,2013年全球新增210万艾滋病毒感染,新增感染数量为本世纪最低。报告说,截至2013年年末,全球有35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而在2013年的新增感染中,大部分集中在15个国家,占全球的75%以上。从过去3年来看,全球新增感染数量则下降了13%。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预防措施 发展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艾滋感染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研究。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份,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抗病毒随访管理,实验组患者心理沟通及抗病毒随访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抑郁焦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改善,P<0.05。结论:对于艾滋感染,提供门诊心理沟通联合抗病毒随访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 预防保
  • 简介:感染艾滋病毒不会立即死亡。潜伏期越长,艾滋病毒感染的生命也越长。所以,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想方设法延缓发病。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死亡 发病期 潜伏期
  • 简介:摘要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平邑县随着外地嫁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艾滋疫情也在不断加重,为做好艾滋感染和病人的随访干预工作,该县运用“1234”工作机制,采取“八字”随访干预措施,形成了高效统一的随访干预局面,有力地提高了艾防核心指标的比率和质量,全县艾滋病毒感染/病人随访干预比例达100%,艾防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遏制艾滋的蔓延、预防二代传播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随访干预 控制传播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艾滋病毒感染艾滋患者(HIV/AIDS)的生存质量现况,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HIV/AIDS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WHOQOLHIV-BREF量表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随访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HIV/AIDS进行调查,并收集该人群在"艾滋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上的相关信息,包括基本的人口学信息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HIV/AIDS179例,男性占72.07%,平均年龄为(39.56±11.65)岁,以30-39岁年龄组居多,占33.5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1.40%;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51.40%;职业以有职业为主,占80.45%;50.28%的病例是HIV感染,49.72%是艾滋患者;非本市户籍占64.2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3.69%。调查对象在心理领域(13.17±2.72)、独立性(14.12±2.75)及社会关系领域(12.94±2.53)的得分均低于常模(均P〈0.01),在精神支柱/信仰/宗教领域(14.29±3.06)的得分高于常模(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生存质量有关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历、是否本地户籍、感染途径、是否接受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治疗、是否获得宣传材料、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是否获得安全套(P〈0.05或P〈0.01),其中输血/血制品感染的人群在生理领域、独立性和精神支柱/信仰/宗教3个方面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67、-4.00、-7.24)。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HIV/AIDS其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且对该人群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应的领域制定相关的措施以提高HIV/AIDS的生存质量。

  • 标签: HIV感染 CD4淋巴细胞计数 生活质量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艾滋病毒感染/艾滋患者(HIV/AIDS)采用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00例HIV/AIDS患者(服药时间介于2个月-1年)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I组(100例)和II组(100例),利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间断服药或停止服药原因、不同时期用药治疗效果。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的200例患者用药治疗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4-9个月,这段时间人数占到68%;所有患者整体服药依从性较好,依从率达到96.5%;其中影响患者服用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不良反应占到66%,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皮疹等不适症状;随着用药治疗时间的推移,病情好转率逐渐提高,而病情恶化率逐渐降低。结论服药依从性对于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直接的关系,临床治疗中,应不断普及服药知识,根据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加强监督,尽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相关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农村艾滋感染(HIV)和病人(AIDS)现状,针对问题探讨可行性对策。方法对2003—2014年环江县乡镇农村HIV和AIDS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艾滋感染情况、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艾滋病毒治疗(以下简称检测和治疗)情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比较健康宣教前后研究对象对艾滋认知相关变化。结果与健康宣教前相比,健康宣教后研究对象接受检测人数明显增多,艾滋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性病艾滋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而且生活环境经济较滞后,很多HIV和AIDS家庭经济很拮据。因此,加强基层群众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艾滋防控体系和有效的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扩散蔓延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农村 艾滋病 现状 对策 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