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和不孕。该病己成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育龄妇女中有10%的发病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有“现代病”之称。80%的病人有明显的痛经,50%合并不孕,严重地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中青年妇女 子宫内膜组织 子宫腺肌病 生长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芳香抑制在不孕症促排卵中的治疗效果。得出结论芳香抑制在不孕症促排卵中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

  • 标签: 来曲唑 氯米酚 尿促性素 排卵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芳香抑制用于妇科不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孕患者,电脑抽取8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促腺性激素来治疗,研究者组患者采用芳香抑制(来曲唑)加促性腺激素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卵泡成熟天数、>14mm的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周期妊娠率、流产率、副作用发生率,最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卵泡成熟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14mm的卵泡数的明显多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产率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P<0.05。结论对妇科不孕患者使用芳香抑制治疗,可以提高获卵率,增加妊娠率,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科内分泌 不孕 芳香化酶抑制剂 促性腺激素
  • 简介:近年来,抗激素药物的市场虽然没有经历大起大落,但其市场“主角”已渐渐发生了变化.尽管某些抗激素药物的销售有所下降,但一些分析家也看到了这一市场潜藏的增长点,如该类药物中的芳香抑制(Aromatascinhibitor).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持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的推荐,将会对芳香抑制的销售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预计这类药物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其市场占有率将明显提高.

  • 标签: 芳香酶抑制剂 市场占有率 激素药物 试验数据 刺激作用 增长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芳香抑制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芳香抑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芳香抑制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内分泌失调相关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妇科内分泌失调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抑制(aromataseinhibitors,AI)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70例为治疗组,未接受任何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89例为对照组。收集骨折相关资料,并以5年用药期为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及风险。同时,在治疗组患者中,分析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对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86%(9/70)和1.12%(1/89),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0.00%(7/70)和1.12%(1/89),5年用药期过后,治疗组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骨折,而对照组1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治疗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3,0.018,0.026)。治疗组患者总骨折发生风险和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风险高于对照组(P=0.008,0.026)。治疗组患者中,个人骨折史和骨折家族史是增加骨折发生的临床风险因素。结论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和骨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使用AI防治乳腺癌时,要全面评估骨折发生的风险,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

  • 标签: 骨折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后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内分泌治疗中芳香抑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接收的妇科内分泌患者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为25例、30例、32例,A组患者应用来曲唑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阿那曲唑进行治疗,C组患者应用依西美坦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机体内血清雌二醇的抑制情况,对芳香抑制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疗前体内雌二醇水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体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抑制率高于B组、C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有效抑制率高于B组、C组要,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C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抑制率、有效抑制率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均无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体重增加、潮热、胃部不适,其中,A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明显;与B组、C组比较,A组患者体重增加的患者情况显著,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内分泌治疗中,芳香抑制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妇科 内分泌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促进乳腺癌芳香抑制治疗患者骨健康的效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知识教育、大课堂教育、持续电话随访和QQ群随访等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及饮食和锻炼行为调查。结果干预前骨质疏松知识总分均值(13.68±6.08)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维度标准分分别为(47.42±26.58)分、(58.33±26.51)分、(54.29士28.91)分,干预后骨质疏松知识总分均值(20.22±3.11)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维度标准分分别为(78.79±10.80)分、(73.75±20.80)分、(80.71±19.65)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骨密度检测干预后骨质正常例数增多,但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患者饮食和锻炼行为方面也有显著的改进,建立适应个体的饮食结构和锻炼方式,骨质疏松症状进行了及时的治疗。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乳腺癌芳香抑制治疗患者骨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健康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芳香抑制用来治疗妇科内分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份到2016年10月份期间于我院治疗的96例妇科内分泌症状的患者,依照治疗方式差别分成参照组和治疗组,各组48例,参照组采取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采取芳香抑制治疗,芳香抑制包含括来曲唑与阿那曲唑,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将芳香抑制用来治疗妇科内分泌时,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妇科内分泌 治疗效果
  • 简介:用分子对接和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方法对36个来曲唑类衍生物和34个阿那曲唑类衍生物与芳香的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其结合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MLR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cum)、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CV)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ext)分别为0.863,0.782,0.796和0.931,0.825和0.641.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采用AutoDock4.2软件对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运用这些信息能为进一步设计合成强效芳香抑制,或筛选潜在的具有更强抑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提供帮助.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多元线性回归 分子对接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抑制相关骨丢失(AI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相关性。方法将116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SNPs测序,并口服钙剂+维生素D及常规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壮骨方(仙灵脾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菟丝子15g、淮牛膝30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骨代谢指标PINP、β-CTX、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及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并分析骨代谢变化与SNPs分型的关联性。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BMD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骨形成指标PINP高于对照组,骨重吸收指标β-CTX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α基因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SNPs对腰椎BMD值变化存在影响,纯合型A、T等位基因的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G等位基因患者的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治疗期间,2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雌二醇和促卵泡刺激素异常。结论补肾壮骨方具有较好防治AIBL的作用,能增加患者腰椎、股骨BMD,提高PINP水平和降低β-CTX水平。AIs对携带纯合型A、T基因的患者骨代谢影响较小,而C、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AIBL的易感基因,补肾壮骨方能改善所有基因型患者的骨代谢异常,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壮骨方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 ER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芳香抑制(aromatase inhibitors,AIs)能特异性地致芳香失活,阻断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的过程而减少内源性雌激素生成,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雌激素敏感的乳腺癌的治疗。随着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AIs可延缓骨骺闭合,促进身高增长,改善终身高,故近年来有临床研究将AIs应用于男性矮小患儿的治疗,特别是青春期启动以后,甚至是青春后期的患儿。现拟对AIs在矮身材青少年男童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矮身材 终身高
  • 简介:芳香是体内雌激素合成的最后一步限速,在许多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中表达水平增高,芳香抑制通过抑制芳香的活性,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应用于多种雌激素依赖性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治疗。近年来有关芳香抑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芳香抑制在妇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芳香化酶 芳香化酶抑制剂 雌激素依赖性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目的:研究金天格胶囊治疗芳香抑制相关的肌肉关节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单臂开放的研究方法,挑选50例服用AI,并且产生或加重相关肌肉关节症状的乳腺癌患者。使其服用金天格胶囊12周(1.2g/次,3次/d),同时在服用前、中、后进行BPI、VAS、FACT-B、血清E_2及FSH的记录,并筛选有价值的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金天格胶囊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平均疼痛,最剧疼痛,疼痛干扰和晨僵。对FACT-B中除疼痛之外的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不影响患者血清E_2、FSH水平。结论:金天格胶囊能有效的缓解芳香抑制相关的肌肉关节症状。

  • 标签: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关节痛 晨僵 金天格胶囊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孕激素受体(PR)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芳香抑制(AI)治疗的疗效及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的影响。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9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0(27,80)岁]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对比生存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显示,PR+、PR-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2.5个月和9.0个月,两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临床获益(CBR)分别为81.1%和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乳腺癌患者的PFS较PR-型乳腺癌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PR是ER+及HER-2阴性患者一线芳AI内分泌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PR+型较PR-型晚期乳腺癌对一线AI内分泌治疗反应好,PFS时间更长。

  • 标签: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抑制剂 疗效
  • 作者: 孙婧 王琴 汪麟 桂琳 李俏 罗扬 张粟 张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超声科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芳香抑制(AIs)辅助治疗后的骨丢失情况。方法选择手术治疗后的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服用来曲唑、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治疗前,患者填写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进行基线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年检查骨密度1次,随访并记录复发和死亡事件。结果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乳腺癌患者131例,基线骨量正常65例,骨量减少68例。69例服用来曲唑,52例服用阿那曲唑,10例服用依西美坦。中位随访43.7个月,100例患者可评价骨密度变化。股骨颈、全髋和腰椎L1~4骨密度逐年下降,其中第1年下降最明显,分别下降2.3%、2.4%和3.9%。2年间新发骨质疏松10例,其中8例发生在腰椎,均为基线骨量减少者。131例完成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的患者中,日常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比例较低,分别为28.2%和7.6%;半数以上(52.7%)日常缺乏适度锻炼。结论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AIs辅助治疗后骨密度逐年下降,其中第1年下降最显著,腰椎是发生骨质疏松的最常见部位。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日常钙和维生素D补充不足比较普遍,应尽早采取防护措施,加强健康宣教。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密度 骨丢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平台对乳腺癌患者芳香抑制(AIs)治疗中全程骨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进行骨密度检测,之后对对照组患者嘱以钙剂补充、健康讲座、实时管理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全程骨健康管理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知识问卷总分分别为(21.38 ± 3.29)、(12.54 ± 5.0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1.042 ± 0.138)、(1.058 ± 0.127)g/c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3,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0.951 ± 0.108)、(0.854 ± 0.100)g/c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7,P<0.05)。干预1年后对照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5.00%(21/6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1.6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P<0.05)。结论"互联网+"平台在AIs治疗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管理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乳腺肿瘤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骨健康 "互联网+"平台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在妇科内分泌治疗中以芳香抑制开展治疗,总结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中抽选总计146例患者,并将其纳入研究队伍之中,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各自分为73例M组与73例N组,对M组患者在治疗中以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而对N组患者则以芳香抑制药物进行治疗,统计后续疗效结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从疗效结果中可以看到,M组患者疗效率为78.08%(57/73),N组患者疗效率为94.52%(69/73),在疗效率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257),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在不良反应率对比中,M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7.81%(13/73),N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11%(3/73),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472),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结论: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在妇科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应用芳香抑制开展治疗,可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中具有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可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内分泌疾病 治疗手段 米非司酮 芳香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卵巢功能去势与芳香抑制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抑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获益率为59%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37%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6.1017,P<0.05);观察组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t=6.0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抑制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耐受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卵巢功能去势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索芳香基因乳腺癌相关启动子特异性阻滞剂定点抑制肿瘤局部组织原位雌激素合成的可能性。方法:从乳腺癌标本中获取原代脂肪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加入乳腺癌细胞MCF-7的条件培养液,作为芳香肿瘤相关性启动子(PI1,PI3)激活的研究细胞模型。用启动子特异性逆转录PCR、芳香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抗组蛋白乙酰化(HDAC)抑制丁酸钠(NaBu)对PI1,PI3活性的影响。结果:NaBu特异性抑制PI1,PI3基础和诱导水平转录本,但对另一种芳香启动子P1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在于抑制PI1,PI的转录。结论:NaBu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进一步研究丁酸钠的分子效应靶点,将为了解乳腺癌发病的关键环节提供良好的切入点。

  • 标签: HDAC抑制剂 丁酸钠 芳香酶 肿瘤相关性启动子 乳腺癌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