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纺织用品中的可迁移荧光增白剂在体液中的迁移规律,考察了迁移溶液pH值、迁移温度、迁移时间、以及迁移溶液体积与样品质量比例等一系列实验条件,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纺织用品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迁移总量的方法。纺织用荧光染料性能上要求染料荧光强度高、持久性好、荧光性不易受外界影响及染色牢度高,但现有纺织品用荧光染料品种不多且应用范围不广,且部分纺织用荧光染料还具有荧光强度低和持久性差等的缺点。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染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染料工业从无到有,品种从单一到丰富多样,中国逐渐成为染料强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染料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科学进步的需求,功能染料应运而生。作为功能荧光染料,有机荧光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染色等多种行业,同时,荧光染料还用于生化医疗、军事能源、农业研究和防伪等多个领域。荧光染料既具有常规染料的着色特性,又能发射出荧光,使得织物的饱和度和鲜艳度提高。荧光染料应用于纺织品时,会产生不同寻常的荧光亮度,染色后的织物可以应用于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等特殊职业服装上,其在光的照射下比较醒目,起到警示作用,提高人员的安全系数。随着各国政府对安全工作力度的加强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市场对高可视性警示服的需求逐渐增加,荧光纺织品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甚至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除此以外,荧光染料还可被广泛地应用在运动服、鞋帽、猎装的印花,提高了制品的美学价值。因此,获得种类更多、色彩更丰富的荧光纺织品离不开功能荧光染料的发展。

  • 标签:         荧光染料 纺织领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技术在颅内转移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颅内转移瘤进行荧光染色后手术切除,9例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两组病例进行术前、术后KPS评分、肿瘤切除率、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肿瘤患者实验组全切18例(90%),对照组全切6例(66.7%)。实验组术前KPS评分(48.15±13.26),术后KPS评分(82.37±12.58),手术前后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p<0.01);对照组术前KPS评分(45.68±13.46),术后KPS评分(76.32±12.37),手术前后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前KPF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实验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但无统计学差异(t=1.38,p>0.05),术后随访3个月,实验组肿瘤复发者有3例,1例复发肿瘤直径大于1cm,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肿瘤直径大于1cm的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在颅内转移瘤手术中使用荧光染色技术,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转移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酸染色联合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6例确诊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收集其痰液制作标本,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所有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情况,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69.59%,特异度为80.77%,准确度为72.50%,单独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58.11%,特异度为61.54%,准确度为59.0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金胺O荧光染色 抗酸染色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荧光染色中的应用。方法石蜡切片经0.2%TritonX-100和0.5%TritonX-100梯度去垢剂(细胞表面活化剂)处理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定位明确,无扩散效应和非特异性着色。其染色强度接近石蜡包埋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论低浓度梯度去垢剂TritonX-100进行抗原修复,技术方法简单可行。

  • 标签: 免疫荧光 染色抗原 修复
  • 简介:荧光钠用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当代眼科诊断眼科疾病常用的、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此项检查能直接反映活体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选择、预后的推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帮助。现将我院2004—01/2008—06以来所做的262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出现的9例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标签: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最适合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萋-尼法与金胺O荧光染色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金胺“O”荧光染色组检出率明显高于萋-尼染色组,尤其是痰液标本菌量是1+,对那些病变轻,排菌量少的肺结核病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染色镜检时间短,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杆菌 萋-尼染色 金胺 O 荧光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1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涂片同时用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查分支杆菌,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荧光染色法检出134例,阳性率34.3%,萋尼氏染色法检出100例,阳性率25.6%。结论荧光染色法是快速、简便的分支杆菌检查方法,其明显高于萋尼氏染色法,在肺结核检查时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分支杆菌 结核 荧光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 荧光染色法与萋 - 尼染色法检测 对 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 影响 。方法:选取某 院 2018 年 2月至 2019 年 2月间收治的疑似结核病且出现症状的患者痰液标本共 120 例样本 ,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荧光染色法 进行检测的设定为荧光组 ,给予萋 - 尼染色法 设定为染色组 ,每组 60 例检测样本。分别对痰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并对两组检测以后相应的效果以及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实际检测查出率进行对比发现,染色组即采用 萋 - 尼染色法 检测的查出率为 63.33% ( 38 例) ,荧光组即采用 荧光染色法 的组别检测查出率为 95% ( 57 例)。两组对比,采取 荧光染色法 的染色组检测查出率明显高于采用 萋 - 尼染色法 的染色组,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实际临床检测过程中,采取 荧光染色法 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准确查出率要高于 萋 - 尼染色法 ,因此在满足正常条件下,可以推广使用 荧光染色 法进行相关检测,以提高检测率 。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萋 - 尼染色法 结核分枝杆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 标签: 荧光染色 真菌性角膜炎 组织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虹膜病变在荧光虹膜血管造影(IFA)联合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影像中的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联合FFA检查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糖尿病虹膜病变(DI)患者44例65眼,包括非增生性糖尿病虹膜病变(NPDI)组和虹膜红变组。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应用IFA检查观察2个组虹膜影像特征和前房内荧光消退时间,应用FFA检查观察2个组视网膜影像特征和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为避免患者对侧眼IFA检查时间存在统计误差,仅对双眼患者的单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IFA影像显示30例50眼为NPDI,14例15眼为虹膜红变。NPDI组前房内荧光消退时间为(3.37±0.11)min,明显短于虹膜红变组的(6.02±0.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1,P<0.001)。NPDI组和虹膜红变组FFA检查均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性强荧光。NPDI组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0%(6/30),明显低于虹膜红变组的50%(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糖尿病虹膜红变可以通过IFA动态的影像特征和前房内荧光消退时间来确诊,PDR合并视盘新生血管需IFA联合FFA检查来评估。

  • 标签: 虹膜疾病/诊断 糖尿病虹膜红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背景: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传染类疾病第二位。目前对于肺结核的病理诊断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抗酸染色和新兴的免疫荧光染色,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染色与传统抗酸染色在肺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得出最适合于病理实验室的抗酸杆菌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眉山市中医医院就诊时临床怀疑为肺结核的病人进行肺穿刺且组织学诊断为肉芽肿性炎伴干酪样坏死的组织学标本183例,每例由科室技术老师按标准操作制作两张切片后分别进行传统抗酸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种方法的镜检表现和阳性检出率。结果:结核分支杆菌在免疫荧光染色法时镜检更清晰,阳性检出率更高。

  • 标签: 肺结核 免疫荧光染色 抗酸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结核病治疗的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的患者收集一份合格痰标本并均分为两份,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及灵敏度、特异度比较。结果荧光染色法检出阳性127例,抗酸染色检出阳性101例,荧光染色法阳性率(60.45%)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48.10%)(P<0.05);荧光染色检测特异性、灵敏度明显高于抗酸组(93.98%vs68.81%、92.08%73.23%)(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中具有特异性、灵敏性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病。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结核
  • 简介:摘要流式细胞术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并提供了成熟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流式细胞术广泛用于临床常规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准确度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流式细胞术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免疫荧光染色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溢脂性皮炎患者接受检验过程中应用真菌荧光染色法进行检验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我院就诊的疑似溢脂性皮炎(共抽取100例)分为参照组(50例,采取氢氧化钾湿片法检验)、研                                  究组(50例,真菌荧光染色法予以检验),之后分析2组的阳性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阳性检出率:42.00%(21/50)、参照组总阳性率为14.00%(7/50),研究组概率相对更高(P

  • 标签: 真菌荧光染色法 溢脂性皮炎 氢氧化钾湿片法 检验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HE染色(Harris)改良苏木液配制。方法用改良的苏木配置液(B液)与市场买来的苏木液(A液)在染色切片量和使用时间以及成本作比较。结果B液在染色切片用量和使用时间以及成本均优于A液。结论B液值得在病理学技术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石蜡切片 苏木色精 硫酸铝钾 氧化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用于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20例为检查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样本,分别应用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进行细菌学检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金安O荧光染色法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安O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相比于抗酸染色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联合应用将提高准确率。

  • 标签: 金安O荧光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结核病 细菌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底血管造影荧光静脉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行全麻下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2月龄~9岁儿童6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3组:低剂量组,12例检查荧光钠剂量为0.025 ml/kg、中剂量组35例检查剂量0.05 ml/kg及高剂量组21例检查剂量0.1 ml/kg。观察检查结果照片清晰度、亮度及有无前房及结膜囊荧光钠渗漏。结果低剂量组中无前房及结膜囊渗漏,中剂量组中前房及结膜囊渗漏者7例,占20.0%,高剂量组中全部出现前房及结膜囊渗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2,P<0.001);同一时间点眼底照片亮度,低剂量组明显偏暗,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中剂量组(0.05 mg/kg)为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最佳剂量。

  • 标签: 眼底 荧光素钠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儿童 药物剂量,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