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著述不是很多,流传至今的就更少了。就确凿可考者而论,其著述在竹林七贤中甚至要排在刘伶之后。从现存阮咸著述及相关记载中,不仅可以发现阮咸善于清谈、自然无为等性格特征的佐证,窥见阮咸生活与性格的不同方面,而且可以发现阮咸还是一个精通音乐、擅长书法的艺术家。

  • 标签: 阮咸 著述 竹林七贤
  • 简介:扬雄著述宏富,据文献记载有《训纂》、《苍颉训纂》、《方言》、《乐》、《蜀王本纪》、《川箴》、《官箴)、《续史记》、《志录》、《太玄》、《法言》、《难盖天》等十二种,赋十二篇,诗文十余篇。《训纂》与《苍颉训纂》,或以为两书,一为字书,一为传释之作。《方言》的作者、书名、卷数、所收字数等,诸书记载不一,使人难解,其实乃扬雄未成之稿,后世颇有增益。《乐》,疑为集体编写。《蜀王本纪》,后世多以为伪托,实乃辞赋家手笔记史。其它种种,见记何书,或存或佚,本文对其一一条理,以展现扬雄著述之概略。

  • 标签: 扬雄著述 《训纂》 《苍颉训纂》 《方言》 《蜀王本纪》
  • 简介:围棋十诀为围棋行棋要诀,是我国古代棋手对棋理的高度总结,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 标签: 围棋 著述 棋理 棋手
  • 简介:羊祜是泰山羊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人物,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和学者;但是由于羊祜的著述绝大部分已经散佚,致使其文学成就和学术影响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略,本文对羊祜著述的结撰、流传情况考证梳理,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

  • 标签: 羊祜 著述 考证 泰山 羊氏家族 文学成就
  • 简介:<正>信息时代要求音乐翻译工作者及时地反映音乐领域的新成果。这就要求他不单纯是一个译者,而应是一个有语言优势、又懂音乐的译、编、著三栖人才(当然以前两项为主)。他的工作可以有四种形式:严格的全文翻译;重点式和补充式的编译或片断式的摘译;综合性的编写;研究性的著述。现根据笔者的体验分述如下。(一)全文翻译这种形式仍然必要。但

  • 标签: 音乐 语言优势 翻译工作者 信息时代 补充式 研究性
  • 简介:虞集是元代著名的诗文大家,据《元史》之《虞集传》所言,其平生为文万篇,可惜所存者仅为十之二三.虞集文集之编定,自其在世时已始,如李本等所编之《道园学古录》即应为经虞集审定之本.现知存元代亥刻本者,即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道园遗稿》、《伯生诗续编》、《翰林珠玉》五种,明清两朝也多有翻刻本.此外,明代至民国也多有名家重编或选编虞集文集.以下即就元代至民国所编选的虞集文集作简要的梳理,并钩沉其现存版本及收藏情况.一、道园学古录文集共五十卷,分《在朝稿》(20卷)、《应制稿》(5卷)、《归田稿》(18卷)、《方外稿》(6卷)四编,诸篇皆收各体诗文,其中诗稿又别称《芝亭永言》.黄滔序文称为虞集亲定文集,但虞集门人李本跋则言,此书为元至正(1341)十一月李本与虞集幼子虞翁归及同门之友共同编辑,元至正年间杨椿所撰《道园遗稿序》也言为虞翁归及虞集门人所编.李本与虞集交游甚密,虞集有《酬李本、黄钟编文,并序》、《答李本(伯宗)录诗》等相酬,由此可知李本应是虞集编写的重要参与者.但《酬李本、黄钟编文,并序》中序文"至元庚辰冬,临川李伯宗、黄仲律来访山中,拾残槁于敝箧,得粗可属读者二百余篇而录之,赋此以谢"及诗句"天人理一非无学,内外篇分岂自讹?只恐玄经终寂寞,空烦弥月驻山阿"等,强调李本所编文集收文二百余入篇,并分来内外篇看,似所编并非《学古录》.

  • 标签: 虞集 著述 《元史》 翻刻本 文集 诗文
  • 简介: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蟠仙,号介庵,晚号石禅,剑川人,白族。清举人,历任易门县学训导、四JII酉阳知州、永宁道、盐法道、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时在大理,被推为迤西自治机关总部总理,不久调任腾永巡按使兼迤西道尹与李根源一道安定迤西各地,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10年参加护国运动,任全滇团保局长。护法时期,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应该说他是一个由封建营垒走向民主主义革命的民国初年云南政坛人物。

  • 标签: 赵藩 中国 云南 生平 文学创作
  • 简介:林荃(1935-2017),祖籍大理古城,出生昆明,汉族。195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工作,历任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云南回族研究会、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云南省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2017年7月11日逝世于昆明,享年82岁。

  • 标签: 著述 云南大学 1959年 博物馆工作 历史研究所 云南省
  • 简介:章樵是南宋宁宗时期一位较有名望的人物,出生于闽中世族建安章氏,系北宋丞相章得象之六世孙。章樵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及第,约于嘉定八年(1215年)十月任朝散郎,宝庆三年(1227年)前后知涟海军,绍定三年(1230年)八月以后知吴县,绍定五年(1232年)左右通判常州,端平元年(1234年)十一月监登闻鼓院,卒于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章樵著有《曾子》十八篇,补注董仲舒《春秋繁露》十八卷,撰写《章氏家训》七卷,注释《古文苑》二十一卷。现除《古文苑》校注本外,其余皆散佚。章樵学宗伊洛,议论通畅,识达时务,是南宋理学思想的积极追随者。

  • 标签: 章樵 建安章氏 生平 著述 伊洛思想
  • 简介:《说文解字》为我国传统小学的根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的权威之作,研究者蔚为学林,形成了“段学”。段学,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其所形成的学派。对清代“段学”体系的有关研究著述进行辑录考略,为段《注》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指引,从而推动《说文》学和段学的深入研究。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段学 著述
  • 简介: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正值英年即为维新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对谭氏著述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起步很早,成果也很多,但由于各种局限,其中尚有一些疏失和缺憾。对此进行梳理,就其中一些疏失提出订正意见或存疑,并进一步提出重新整理的思路,或许有些意义。谭氏雅好著述版本亦丰多谭氏雅好著述,至少可以从两处看出。其《三十自纪》中罗列了多种著述名称。据学者考订,这些著述并未像一般论述中原封不动援引《三十自纪》而认为其散失.

  • 标签: 谭嗣同 著述 版本 刊行 戊戌六君子 整理
  • 简介:中国年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但年鉴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提高明显不同步,中国年鉴的整体质量不高,出现“千鉴一面”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把年鉴编撰上升到“著述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年鉴条目编撰没有任何一个一次文献可以替代,必须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合,并深度挖掘,形成一个有质量的三次文献,即原创作品,年鉴编撰的这种原创性就是“著述性”。年鉴“著述性”有其理论和法规依据。“著述性”是年鉴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是年鉴资料性、新颖性、可读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而年鉴正确的编撰思路又是年鉴“著述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强调年鉴的“著述性”,才能切实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

  • 标签: 年鉴 著述性 依据 方法
  • 简介:著述性作为续志的现实存在,具有与资料性同样的价值、同等的地位。它的学术命题,曾经引发了一次次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鸣,呈现出日趋扩展、渐次深化的生动局面。从旧志理论诠释中的继承到新志实践方法上的创新,从感性印象中的即兴阐述到理性认识上的精研论证。既有对著述体式的全面思索,又有对著述规范的全程研究,更有对著述原则的全新解读。

  • 标签: 著述性 续志 旧志 资料性 学术 新解
  • 简介:清初王士禄与其弟王士禛并称诗坛"二王",为清诗"海内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颇丰,今通过搜集文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二十三种著述的版本、存佚等情况进行重新考辨,以期有益于进一步深化王士禄的研究。

  • 标签: 王士禄 著述 版本 存佚
  • 简介:翁万达诗文历明清两朝,多有亡佚,所知五部文集现只存其三,然幸得后世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收录其作,得以传之后世。饶氏锷父子与翁氏辉东后学亦为其作版本发展与流传做出贡献。然而,其著作版本系统迄今仍不十分明晰,各家之言分散各处,为集中系统的研究翁万达著述之需要,今以专文论其著述《稽愆集》、《思德堂集》、《翁东涯集》等的存佚及版本源流。

  • 标签: 翁万达 著述 考证
  • 简介:<正>梁启超曾经写下了大量的外国史著述。这些著述,关于古代史者少,关于近代史者多;或为某国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史略,或为某一有名历史人物的传记。他写史略,意在总结某国兴亡之原因;他作传记,着眼于英雄人物振兴祖国成功之途径。不论他所写的史略还是传记,均有一鲜明的特点,就是处处与中国的国运民情相对照,注重阐发可以借鉴效法之处。十分清楚,梁启超写下这些著述的目的,即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表述他挽救中国危亡、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因此,这些著述实在是研究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极好材料,也是研究梁启超历史观的极好材料。可惜,这些著述的价值从未得到

  • 标签: 梁启超 政治思想 救国救民 近代史 中国社会 历史人物
  • 简介:  1857年(清咸丰七年丁巳)1岁  生于南洋马来西亚的槟榔屿.父辜紫云,华侨,祖籍福建同安,时为英人布朗经理橡胶园.……

  • 标签: 年表著述 辜鸿铭年表
  • 简介:明代藩府是明代社会一个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群体,对于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辨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明代藩府著作和撰述作了较为全面的钩沉、辑录和考释。

  • 标签: 明代亲藩 宗藩文化 藩府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