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Post-thrombosissyndromePTS)是指在静脉血栓栓塞的慢性期,静脉腔内再通或部分再通,静脉瓣膜组织多已遭受损伤而失去功能,当患者活动或处于站立位时,受累静脉内血液返流,导致患肢静脉系统压力增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PTS形成后患肢除具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外,还可出现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因营养障碍而出现局部慢性湿疹、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患肢静脉性溃疡,严重时溃疡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探讨预防PTS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预防弹力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PTS)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23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5例、女98例,年龄17~85(58.69±15.73)岁,行腔内治疗200例,行保守治疗33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按7∶3比例分为建模组163例和验证组70例。观察指标:(1)随访患者PTS的发生情况;(2)影响PTS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3)建立PTS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233例患者中发生PTS 81例(34.80%),其中接受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00名患者中发生PTS 61例(30.50%),保守治疗患者发生PTS 20例(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1.32,P=0.010)。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症状与体征的个数、合并疾病、DVT病程史、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PTS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X1)、BMI(X2)、亚急性及慢性DVT史(X3)、静脉曲张史(X4)、症状与体征个数(X5)、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X6)是急性髂股静脉DVT患者PTS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46、1.14、3.44、4.33、1.28、0.24,95%可信区间为1.06~5.67、1.04~1.25、1.38~8.59、1.71~10.97、1.01~1.62、0.08~0.69,P值均<0.05)。(2)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TS预测模型:logit(P)=-5.075+0.899X1+0.134X2+1.235X3+1.465X4+0.248X5-1.443X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结论男性、BMI、亚急性及慢性DVT史、静脉曲张史、症状与体征个数,以及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是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TS的危险因素。针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TS风险建立的预测模型,为DVT患者提供个性化的PTS风险评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髂股静脉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肾病综合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12例肾病综合合并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处理,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12例患者经临床对症施治病情均改善或痊愈出院,其中痊愈率58.33%、显效率16.67%、好转率25.0%,总有效率高达100.00%。结论对肾病综合合并血栓患者,及时发现,并尽早接受治疗,才可确保临床疗效最优化。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血栓形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的价值。方法:以2018.9-2019.12收治66例患者为对象,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划分为对照组(常规二维超检查)与研究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均33例,观察患者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19例阳性,占57.5%,14例阴性,占42.4%,研究组31例阳性,占93.9%,2例阴性,占6.0%,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66例患者中,患侧肢体血管内径与血流速度均差于健侧肢体(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患者诊断时,选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准确性,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患者46例(共46条肢体,其中有溃疡肢体32条)采用抬高患肢、消肿、着弹力袜、下肢曲张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溃疡清创换药等治疗。结果随访率100%,46条患肢肿胀均有效减轻,合并溃疡者溃疡愈合,色素沉着在半年内逐渐变浅。结论上述综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疗效可靠,创伤小,操作简便易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消肿 祛聚 弹力袜 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98例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腔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6例患者术后并发血栓形成。11例对侧形成血栓原因为支架进入下腔静脉过深影响对侧血流;同侧5例血栓形成,1例由于支架支撑力不够受压被压扁狭窄引起、1例由于支架移位原狭窄部位裸露仍存在、1例由于支架尺寸选择不对病变部位未能完全覆盖引起、2例支架无狭窄病变部位覆盖良好形成血栓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自身易栓加之支架异物和预防血栓不到位引起。认为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并发血栓形成主要原因为支架置入操作问题,但也有少数是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PT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例下肢PTS患者经大隐静脉交叉转流加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平均1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6例,症状部分缓解3例。合并有溃疡的3例患者术后3~4周溃疡完全愈合。术后均有皮下隧道处疼痛,1~2个月消失。结论根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能缓解下肢PTS。

  • 标签: 大隐静脉转流术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皮下隧道 动静脉瘘 股静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并分析术后血栓形成综合(PTS)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0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通过静脉彩超联合造影术计算血栓溶解率评价手术早期疗效;通过6~24个月的静脉彩超联合造影术综合随访,分析患肢深静脉通畅率及Villalta评分测定PTS发生率及严重度,评价DVT经CDT治疗与PT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300例患者有效溶解率(≥50%)为88.3%。术后3、6、12及24个月深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5.0%、90.0%、85.0%及82.3%,术后12个月PTS发生率为15.0%。影响PTS发生的因素为DVT分型和分期:DVT中央型(OR=2.98)、混合型(OR=4.13);3天内(OR=3.05)、3天至2周(OR=2.72)。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显著且安全,可以显著提高深静脉通畅率并降低PTS发生率;3天内的中央型DVT经CDT治疗疗效最好,基本上能够完全避免PTS发生。

  • 标签: 急性深静脉血栓 下肢 Villalta评分 导管接触溶栓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作者: 曾凡祎余朝文陈世远朱颖慧张志祥高涌(通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4)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置管溶栓治疗(CDT)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彩超和造影术对血栓的溶解率进行计算,并对手术早期的疗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彩超和造影术的0.5-2年的随访,对患者深静脉通畅率进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的溶栓溶解率为88%;通过对患者术后3、6、12和24个月的随访,其DVT的通畅率分别为94%、91%、85%和83%,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4%,24个月后发生率为17%。结论:CD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DVT的手段,安全性较高,使用该种方式患者PTS的发生率较低,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
  • 简介:《健康日》报道,《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报道发现,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除了传统的薄血药治疗外,使用阿替普酶进行导管引导血栓溶解(CDT)“取得疗效”。两年以后,“额外接受CDT的患者中41%/~现与DVT有关的并发症,而只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中有56%”。

  • 标签: 导管引导 血栓后综合征 风险 溶栓 传统治疗 《柳叶刀》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一大难题。目前,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无针对性药物,仍以抗凝为主。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认识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部分现代医家仅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论治,收效甚微。本文运用温补脾肾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患者一例,效果明显,现将验案总结,以飨同道。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真武汤
  • 简介:摘要总结97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通过系列积极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认真做好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尽量避免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肾病综合患者具有明显的高凝倾向,肾静脉血栓形成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中阐述了肾病综合患者高凝状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对肾静脉血栓的抗栓治疗也做了详尽的综述.

  • 标签: 肾静脉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 抗血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防治策略。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13例急性冠脉综合心脏介入术后出现急性及亚急性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收介入治疗血栓形成的患者13例设为对照组,要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近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总结防治措施。结果观察组中患糖尿病、血肌酐和空腹血糖数值偏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出现B2/C病变、支架贴壁不良的例数以及平均支架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以及支架置入情况等。主要防治措施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提高介入操作水平等。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脏介入手术 血栓形成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技术治疗Cockett综合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7例Cockett综合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资料,采用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持续灌注溶栓药物+溶栓(前/)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血栓碎吸+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等技术进行综合性血管介入治疗。结果67例中治愈4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溶栓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9.55%。6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2.2±2.4)个月,41例行支架置入术者,1例出现血栓复发,远期通畅率达97.56%。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急性DVT合并cocektt综合近中期效果好,再通率高,选择溶栓治疗前行球囊扩张术,可以缩短溶栓治疗时间。

  • 标签: 联合血管介入技术 cockett综合征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