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5年1月~2015年6月50例心内科病人吸氧前及吸氧后4~48小时饱和(SpO2)数值,总结脉搏饱和监测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吸氧前、后病人均取卧位,将传感器与病人连接,传感器光源一方置于病人中指甲床一面,接通电源后数秒钟记录(SpO2)数值。结果经鼻导管吸氧(流量2~4升/分),可提高读数3%~4%。结论SpO2读数可反映病人肺呼吸功能,决定是否需要吸氧及给时间,对并发症的认识及预后的判断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可以正确指导心肺复苏(CPR)的操作。

  • 标签: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心内科患者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氧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饱和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饱和。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饱和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饱和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饱和对断肢再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断肢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心电监护了解患者的饱和,探讨饱和对断肢再植的影响。结果通过观察记录,在饱和呈现下降趋势的时候,及时发现动脉危象1例;饱和在80%以下的时候及时发现静脉危象2例。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挽救了患者的断肢。结论通过对患者饱和的探查,了解患者的断肢病情,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断肢再植 影响
  • 简介:摘要对麻醉手术后复苏患者进行连续性脉搏饱和(SpO2)监测,初步判断患者的和指数,对Fio2在40%,SpO2仍低于≤96%患者进行积极原因分析,及早发现导管移位、肺不张等,并进行对症处理,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术后复苏 脉搏氧饱和度仪 氧和指数
  • 简介:摘要饱和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应用脉搏饱和监护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的观察机体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可避免因多次采动脉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脉搏 血氧饱和度 监测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脉搏饱和是用脉搏饱和经皮测得的动脉饱和值。每位使用者均应认识脉搏饱和的参数有其局限性。本文就脉搏饱和监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对策。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干扰 对策
  • 简介:总结了饱和监测在338例胸部手术后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和PC-60指式饱和监测SpO2,根据SpO2变化,对患者采取动脉采血、吸氧、振动排痰或吸痰等护理。认为饱和监测能了解机体合情况,有利于胸部术后患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预防并发症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胸部 手术 血氧饱和度 病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手掌及足底饱和(SpO2)监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方法将84例新生儿疾病患儿同时监测手掌及足底SpO2记录出现SpO2数据时间和数值与桡动脉饱和(SaO2)值进行对比。结果手掌与足底Sp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掌SpO2值与SaO2值差,显著小于足底与SaO2值差(P<0.05);手掌监测出现SpO2值时间显著快于足底(P<0.05)。结论新生儿手掌监测SpO2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比足底高。

  • 标签: 新生儿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多参数监护饱和监护部分,依据JJG(皖)33-2012《多参数监护》安徽省地方检定规程,结合自己多年的医用计量器具检测校准的工作实践和工作经验,通过大量的计量校准实验数据,重点研究了多参数监护主要监护参数的计量检定方法,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多参数监护量值检定方法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多参数监护仪 血氧饱和度 计量检定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脉搏饱和(SPO2)监测结果的原因及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对480例采用多功能监护监测SPO2患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并与血气结果或临床表现不符79例分析查找干扰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指套移位、指尖皮肤冰冷、指端皮肤或颜色异常、监测肢体供障碍、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线路接触不良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各项影响因素干预后饱和均提高。结论脉搏饱和监测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的变化,但其准确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准确性,有助于医护人员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 监测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饱和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两组好转组(n=33例)和恶化组(n=23例),通过心电监护监测指脉来反映患者的饱和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饱和,观察饱和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恶化组患者的饱和在病程的前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疾病的中期和后期,恶化者患者的饱和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P<0.05)。结论饱和水平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饱和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可以将饱和水平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标签: COPD并呼吸衰竭 血氧饱和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脉搏饱和监测在患儿突发抽搐中的应用。方法报告136例患儿突发性抽搐在脉搏饱和监测下的抢救护理配合。结果136例中饱和80%以下11例,饱和80-90%46例,饱和91-95%以上79例,临床中发现饱和80%以下的需拍背吸痰、复苏囊加压给,部分需放置开口器和口咽通气管;80-90%呼吸道分泌物偏多,需拍背排痰,必要时需电动吸痰,部分需放置开口器。经过处理,饱和恢复正常。经过及时抢救处理,136例患儿有6例拒绝住院,其他患儿住院后痊愈出院。结论脉搏饱和监测能方便、迅速、准确地显示结果,进行连续的无创监测,在临床中通过结果及时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处理,使患儿的生命得到及时的救治。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患儿 突发抽搐
  • 简介:目的:探讨36例心脏术后混合静脉饱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病人分别于心脏术后半小时(Ⅰ组)及术后6~8h(Ⅱ组),分别测定动脉PH值、氧分压(PaO2)、饱和(SaO2)和混合静脉pHv值、氧分压(PvO2)、饱和(SvO2)及计算出利用率(O2ER)。并按SvO2均数分为≤65%(A组,n=11)、>65%(B组,n=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耗明显增加,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A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症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和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氧耗 氧利用率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夜间低氧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夜间低氧状况。[方法]选择重度COPD病人50例于入院后应用PM9000多参数床旁心电监护连续24h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及饱和(SaO2),记录夜间最低饱和(LSaO2)、平均动脉饱和(MSaO2)、SaO2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SLT90%)等指标,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LSaO2、MSaO2、动脉氧分压(PaO2)、SaO2高于护理干预前,SLT90%、心率、呼吸、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重度COPD病人夜间低氧症严重,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夜间低氧症的发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夜间 低氧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脉搏饱和监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10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监测,实验组使用脉搏饱和监测进行SpO2监测,了解机体合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等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等呼吸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7.45%),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8例患者因为严重基础性疾病而死亡,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脉搏饱和持续性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合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低氧症,尽早给予干预,为临床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 急危重症 低氧血症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