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IL-6、CRP影响,研究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1d、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结果:两组7d、14d、21d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14d、21d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7d、14d、21d时血清IL-6、CRP水平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血清IL-6、CRP水平,从而减轻出血性脑损伤,对受损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脑出血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和血常规检测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同时检测过CRP和血常规的患儿146例,观察不同患儿CRP指标与血常规中白细胞的相关性。结果146例患儿中,血常规结果,WBC>10×109/L的患儿有81例;CRP>50mg/L的患儿有43例,CRP>8.2mg/L的患儿有67例。WBC和CRP同时增高的有52例。根据病程以及血培养等结果显示,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为49例。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中CRP均>8.2mg/L,其中40例>50mg/L。结论CRP联合WBC检测在早期即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CRP 血常规 白细胞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用临床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者和灯盏花素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疏血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疏血通,用疏血通6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灯盏花素6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在治疗第1、3、7、14天检测血清NSE和hs-CRP含量。结果疏血通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NSE和hs-CRP含量明显减少,与灯盏花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能通过减少血清NSE和hs-CRP含量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三峡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痛风患者13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痛风伴肾功能早期损伤组和痛风不伴肾功能损伤组,每组各65例。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1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患者血清CRP和CysC水平。结果痛风伴肾功能早期损伤组患者血清CRP和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痛风不伴肾功能早期损伤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伴肾功能早期损伤组患者血清CRP和CysC阳性率分别为76%和8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和Cys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1%,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的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CRP和CysC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CRP CysC 痛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观察87例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当天治疗前测定血清PCT及CRP水平,并进行痰液细菌学培养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根据临床特征、实验室、痰液细菌学培养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CRP水平及治疗后变化。结果在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及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CRP测定可协助判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血清PCT、CRP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 标签: procalcitonin C- reactive protein bronchial asthma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与疾病诊断、治疗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2、7、14、21天CRP、D.D的水平,并将入院后第2天的CRP、D—D水平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CRP为(16.52±1.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0.96)mg/L;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D—D为(0.99±0.3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O.36±0.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入院后第2天,中、重度患者CRP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CRP、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P〈0.05)。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的CR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13—13水平的高低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程度及血栓情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脑外伤病人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测CRP。结果降钙素原-PCT、CRP的联合检测对脑外伤病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和病情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PCT是特异敏感的炎症和脓毒症血清学标志,CRP可作为脑外伤病人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PCT对脑外伤病人重症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脑外伤 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超敏炎症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心绞痛62人、心肌梗死40人、健康对照组35人,分别测定三组血清瘦素、脂联素及Hs-CRP的水平,分析同时分析三者之间与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在对照组、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之间,瘦素及Hs-CRP呈递增趋势,而脂联素呈递减趋势,各组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析得出在冠心病患者中,瘦素与脂联素之间呈负相关,瘦素与Hs-CRP、WHR呈正相关关系,而脂联素与Hs-CRP、WHR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血清高瘦素、低脂联素水平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检测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对于临床评估冠心病的进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瘦素 脂联素 超敏炎症C-反应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7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82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并进行分析。结果ACS综合征组血清NT—proBNP、hs—cTnT、hs—CRPTZ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5.49、2.65、3.45、3.85,P均〈0.05)。NT—proBNP与hs—c|rnT和CK—MB呈正相关性(r分别=0.65、0.22,P均〈0.05);NT—proBNP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ACS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防控ACS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N端脑钠肽前体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一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每天,对照组采用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6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超敏C一反应蛋白的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较辛伐他汀能更有效快速调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脑灌注,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急性脑损伤的症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辛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超敏C一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芪参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心室重构、血浆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C反应蛋白(C-response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同时测定BNP、CRP浓度和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结果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LVEF升高(P〈0.01)而LVESd和LVEDd缩小(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降低(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1);同时BNP、CRP浓度降低(P〈0.01)。结论芪参胶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改善ACS患者的左室重构,降低血脂和炎症反应,同时对改善心功能有辅助作用。

  • 标签: 芪参胶囊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室重构 脑钠肽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0例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ACE术前3天、术后3、7、14、28天血清uPA含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广义估计方程等对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是TACE期间血清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利用血清uPA含量作为参考判断再次TACE治疗时机时,需均衡考虑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肝肿瘤 广义估计方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冷冻保存条件对血清及质控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同冷冻温度保存下的质控品和健康人混合血清,保存温度分别控制在-20℃、-10℃,并于保存后1、2、4周进行检测,计算质控品及血清中各项检测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结果干粉质控品不同保存温度的RCV%均较理想,血清-20℃冷冻保存4周后ALT的RCV%超过推荐值,由此说明血清保存时间过长对ALT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血清-10℃冷冻保存4周后ALT、ALB、TBIL等多项检测指标的RCV%超过推荐值,表明血清-10℃冷冻保存对稳定性影响显著。结论不同冷冻保存温度对固态的干粉质控品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冷冻保存温度对血清的稳定性影响显著。

  • 标签: 冷冻保存 血清 质控品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黄芪对CHD患者血浆ET-1和血清SOD、NO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对32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浆ET-1和血清SOD、NO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论CHD患者在治疗前血浆ET-1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SOD、NO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三个月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黄芪治疗CHD患者有降低ET-1水平和升高SOD、NO水平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黄芪 内皮素-1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标准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d,n=20)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40mg/d,n=20),于入院即刻及治疗7天后查超敏C-反应蛋白(his-CRP)及B-型尿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his-CRP及BNP水平无差异,两组治疗后CRP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大剂量组下降更明显。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药物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his-CRP BNP
  • 简介:摘要目的超敏CRP对健康人群心血管的预使用。方法对我院2012年1500名健康查体者hs-CRP、TC/HDL-C联合普查。结果hs-CRP和脂类筛查联合检测,比单独进行其中任何一项的预测价值都高。结论超敏CRP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找到一个强效准确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利于提高一级预防的效果。

  • 标签: 超敏CRP 脂类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对妇产科感染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60例为感染组,其中的52例为局部感染患者、8例为严重感染患者,此外收集4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WBC计数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感染组WBC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相对于局部感染组,严重感染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CRP能够提示妇产科感染,且能够更好的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有望成为妇产科的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妇产科 感染性疾病 CRP
  • 简介:摘要目的对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获取准确的诊断指标。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临床患儿80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采取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并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比对结果可见细菌感染组患儿的CRP值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快速鉴别早期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十分有意义,有助于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细菌感染性疾病 CRP血常规联合检验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