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农村的土源性寄生虫,特别是蛔虫,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蛔虫的感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会引起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等。为了了解西藏的农村土壤蛔虫卵状况,我们对拉萨市的两个县和昌都的两个县进行了土壤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土壤,土壤污染
  • 简介:摘要随着近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重金属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也越来越高。当含量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甚至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本文使用层次分析、地累积指数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模型解决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析。

  • 标签:
  • 简介:重金属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利用某城市实际观测数据,对该城市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推断。首先利用地累积污染指数衡量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而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和ArcGIS软件分析各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对重金属污染离子分类,并基于污染负荷指数比较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程度。其次,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所得分类进行合理性检验,并结合重金属来源分类的国家参考标准和污染物的分布特性,得出各类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来源。最后,利用指数衰减模型,对所有样本的高程信息进行订正,并利用加权混合二元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去拟合多污染源传播形成的浓度曲面,估计位置参数,确定出重金属污染源的具体位置。

  • 标签: 重金属 污染分析 地统计分析 空间数据 地累积指数 混合正态分布
  • 简介:为探究辽东山区冰缘地貌表层土壤的质地特征及侵蚀强度,对48个典型冰缘地貌的土壤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级配良好,且径级跨度较大,质地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粉砂其次,偶见砂质粉砂。土壤粒度整体较细(粒度参数平均粒径Mz的值约6.45),分选差(标准偏差σI约1.89),以正偏居多(约占58%),峰态多为很窄峰(约占83%);粒度频率分布包括单峰(25%)、双峰(50%)和多峰(25%);结合萨胡判据和南北坡土壤粒度不对称等特征,初步推测早期土壤沉积组分来自近源浅表风化和远源风成沉降,其混合组分经冰缘流水搬运改造后形成土壤沉积。根据分维值(约2.28)、级配比例及敏感组分的提取可知,沉积水动力不强,地表植被覆盖越优良,对流水侵蚀能力的消耗和抑制则越显著。供试样品的粒度特征反映流水侵蚀强度不大,植被覆盖发挥了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

  • 标签: 冰缘地貌 土壤 粒度 萨胡判别 分维值 环境敏感组分
  • 简介:摘要:我国迅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乡化环境下,土壤问题特别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是环境科学方面的首要问题。采取科学、先进的方法,可以迅速、高效检测土壤重金属浓度,有助于提高土壤环境价值。文章着重探究表层土壤重金属浓度分解与检测方法,希望可以优化环境治理效果。

  • 标签: 表层土壤 重金属 AAS法 ICP-AES法
  • 简介:摘要主要分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建立了抛曲线拟合方程模型,得到具体拟合方程,作出研究城区综合污染指标三维曲面图像及其等高线图,可直观看出污染源的大体位置,同时也能根据图象分析出传播特征。

  • 标签: 重金属污染 抛曲线拟合方程 城市地质演变
  • 简介: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与人类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对土壤中化学元素进行异常查证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助于进行环境评价,而且能为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主要研究重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传播特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求解方法。

  • 标签: 重金属污染 对流方程 特征线法
  • 简介:【摘要】为掌握缙云县土壤地球化学基础数据,了解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针对缙云县耕地、林地、园地等地类采取了309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氮、磷、钾、有机质、铜、锌、硼、硒、砷、汞、镉、镍、有效态等29项元素,对该地区土壤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元素、不同地类元素背景不尽相同,组合形态也不同。

  • 标签: 土壤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耕地
  • 简介:为了研究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情况及其演变模式,本研究首先利用克里格插值模型,得到了8种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进而建立基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模型,得出该城区不同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然后,建立了相关分析模型,得到不同区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最后,建立变异函数模型,描述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并结合克里格插值模型确定了各种重金属的污染源坐标.

  • 标签: 克里格插值 变异函数 相关分析
  • 简介:本文以新疆巴里坤盐湖周边硫酸钠型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异位培养的方法,使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研究了不同覆盐量(CK、1倍覆盐、2倍覆盐、3倍覆盐和4倍覆盐处理)对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峰值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15:00)比其他处理(17:00)有所提前;凌晨0:00—6:00,部分土壤呼吸速率呈现负值。(2)覆盐后土壤CO2日排放量随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气温变化一致;培养期间土壤CO2日均排放量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CO2日均排放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3)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见,覆盐处理显著影响了盐湖周边盐渍化土壤CO2排放通量、特征和土壤温度敏感性,因此,在研究气候变暖对盐渍化土壤呼吸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增温对土壤呼吸的直接影响,也要考虑土壤盐层厚度与土壤温度敏感性的变化。

  • 标签: 土壤呼吸 表层覆盐 巴里坤盐湖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无量纲化处理,再对各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针对各个问题建立模型并求解。针对问题一,我们首先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各金属元素的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出该城区内8种重

  • 标签: 内梅罗污染模型 无量纲化 相关性 回归模型 高斯浓度模型
  • 简介:2008年麦收期间以网格布点法采集了聊城市137个土壤表层样品,利用ASE萃取技术,采用GC-ECD方法测定了样品中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六氯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和七氯的检出率和残留量,并对土壤质量状况做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DDTs的检出率高达94.1%,其他6种有机氯农药(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总残留量平均值为145.35μg/kg,其中DDTs占88.58%,是残留OCPs的主要成分。全部样点中BHCs的单因子污染指数Pi最大值为0.1,土壤未受BHCs污染;95%的样点中DDTs的Pi值小于1,土壤中DDTs含量未超标,而3%的样点Pi值小于2,土壤属轻度污染,2%的样点Pi值大于2,土壤属重度污染。

  • 标签: 聊城地区 表层土壤 GC-ECD 有机氯农药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 本文在Landsat-TM/ETM影像中国多时期土地覆被遥感数据监测数据集(CNLUCC)基础上,对拉萨土壤表层中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主要将Python机器学习的方法应用在其分析过程中,首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如:铜(Cu)、铅(Pb)、镉(Cd)、铬(Cr)和锌(Zn)等重金属进行了数据分析,其次采用python机器学习中K-近邻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升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在预测过程中采用Python建立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为拉萨市的环境保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 标签: 拉萨土壤 机器学习 K-近邻 灰色系统理论 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选择某市郊区的示范农田作为检测对象,使用环境磁学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在完成土壤样本的采集工作之后,分析、检测土壤磁化率,并在同一点位进行Pb、Cr、Hg三种重金属的含量检测,分析该处农田磁化率大小、重金属污染情况,最终对农田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依据本次试验结果,该处农田六个测定点位的磁化率分别为53.61%、73.18%、57.26、65.15%、63.94%、59.34%,均高于该郊区表层土壤的磁化率;Pb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磁化率大小呈现高度相关关系,Cr为中等相关,依据两种数据的线性拟合关系,完成含量预测,而Hg与土壤磁化率大小的相关关系比较弱,选择使用线性插值法分析Hg与土壤磁化率大小的数学关系,并完成Hg参数的预测;6处测定点的Cr污染情况并不明显,Pb、Hg检测结果为轻度污染,污染程度大致相同,证明污染源的外源性因素比较类似,内梅罗综合指数显示农田土质污染程度为轻度。经分析,认为利用土壤表层的磁化率大小完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判断,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

  • 标签: 土壤表层 磁化率 农田 重金属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无量纲化处理,再对各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针对各个问题建立模型并求解。我们从两个方面考虑建模即以点为传染源和以线为传染源。针对以点为传染源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得到污染源的位置坐标(5567,6782);有衰减的扩散过程模型得位置坐标(8500,5500)。针对以线为传染源我们建立了模型,并通过线性拟合分析线性污染源的位置。我们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还应收集不同时间内的样点对应的浓度以及各污染源重金属的产生率。根据高斯浓度模型建立高斯修正模型,得到浓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式。在本题求解过程中,我们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紧密联系,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推广性。但在求点污染源时,我们假设只有一个污染源,而实际上可能有多个点污染源,从而使得误差增大,或者使污染源的位置够不准确。

  • 标签: 内梅罗污染模型 无量纲化 相关性 回归模型 高斯浓度模型
  • 简介:底层土壤有机碳库占土壤总碳库的50%以上,但其控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酶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微生物生长对策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对于表层土壤,底层土壤的易利用碳含量更高,表层土壤微生物更趋向于K对策,而底层土壤微生物则更趋向于r对策.

  • 标签: 杉木林 有机碳分解 土壤微生物 生长对策 土壤易利用碳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灵川县所采集的4000多件表层土壤样品中硒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浅析硒元素在不同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pH值及空间分布等环境条件下硒含量的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标签: 表层土壤 硒元素 含量特征 控制因素 灵川县
  • 简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和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该区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相对于其他环境和水文要素而言,大尺度长序列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不足。本文基于AMSR-E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首先采用引入Qp模型的双通道反演算法校正AMSR-E土壤水分数据,获得的土壤水分产品(SMD)精度高于官方提供的土壤水分产品(SMO),但其波动范围与实测数据有差异。之后采用逐月回归分析法对SMD进行二次校正,其土壤水分产品(SML)具有更高的精度且变化趋势与实测数据一致。基于SML土壤水分产品,对黄河源区及其5个自然分区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黄河源区年平均表层土壤水分为0.140-0.380cm3/cm3,在2003—2010年间呈下降趋势,在东南部土壤水分较高的若尔盖丘状高原区、黄南山地区和果洛玉树高原宽谷区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其中若尔盖丘状高原区的下降速率最快,而在西北部土壤水分较低的黄河源宽谷湖盆区和柴达木东缘山区呈增加趋势;春季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夏季呈增加趋势,秋季的波动较大,冬季的变化的不大,其中9月土壤水分增加率和5月减少率最大。土壤水分受降水和植被指数的影响最大,气温表现为在年高温月份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在年低温月份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AMSR-E土壤水分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尺度土壤水分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对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意义。

  • 标签: AMSR-E 表层土壤水分 黄河源区
  • 简介:城市化所改变的土壤利用方式将显著地影响土壤磷素(P)含量水平。本研究沿地处中亚热带地区的南昌市选取灌丛、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Hedley的P素连续分级法分析了土壤全P及各功能P形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森林表层土壤全P和可提取态P的含量均表现为城区(0.71g·kg^-1和378.50mg·kg^-1)明显高于郊区(0.30g·kg^-1和150.74mg·kg^-1)和农村(0.31g·kg^-1和147.3mg·kg^-1)(p〈0.05)。在树脂P、NaHCO3-p、NaOH—P、声波P和HCl-P等5种功能P形态中,城区森林土壤HCl-P的相对含度最高,为36%,明显高于其郊区相对岔量为8%和农村相对含量为6%的水平。而郊区和农村地区,土壤NaOH-P足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41%和50%。可见,城区土壤P积累将影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P循环,且其商含量的HCl-P可能加速P在城区水生系统的富集。

  • 标签: 丘陵红壤 磷素积累 土壤磷索分级 城市化 城市森林
  • 简介: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黄土高原坡地(50m×360m)范围内进行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表层(0~30cm)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坡地表层土壤密度变化规律为坡下位大于坡上位,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异系数为0.37,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饱和导水率和自然对数化的饱和导水率在360m尺度内均不具备空间结构特征,是纯随机变量,线性有基台模型适用于描述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水分分布存在明显的块金效应,并且随滞后距离的增加半方差变大;3)饱和导水率和水分含量从坡上位到坡下位均呈现波浪式变化,饱和导水率大的采样点土壤水分含量低,反之则高。

  • 标签: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