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格拉司琼与2种抗癌药阿霉素阿霉素在生理盐水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格拉司琼与上述2种药物在8h内的吸收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pH值及薄层层析检查。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格拉司琼与阿霉素在0-8h内外观稳定,特征峰吸收度,pH值无明显变化,薄层层析检查无新物质产生。结论:格拉司琼与阿霉素阿霉素在生理盐水中可以配伍使用。

  • 标签: 格拉司琼 阿霉素 表阿霉素 药物配伍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本文考察了室温下8h内,恩丹西酮注射液与2种抗癌药物(阿霉素阿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8h内不同时间恩丹西酮注射液与2种抗癌药物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以及薄层层析检查。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8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吸收曲线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薄层层析检查未见杂斑。结论:室温下8h内恩丹西酮注射液可与上述2种药物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恩丹西酮 阿霉素 表阿霉素 相互作用 薄层层析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7岁,已婚,主因骶尾部疼痛1年余,骶骨尤文氏瘤切除术后9个月于2010—4—21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36.2℃,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身高161cm,体重72公斤,体表面积1.76m^2,KPS100分。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骶尾部尤文氏瘤术后复发放疗后、双肺转移。

  • 标签: 过敏反应 表阿霉素 骶尾部疼痛 尤文氏瘤 切除术后 生命体征
  • 简介:目的制备经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药行为,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SRB法评价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中表阿霉素与白藜芦醇包封率可达89.80%、65.0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较普通脂质体及原料药释药速度更慢,稳定性更好。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长循环脂质体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长循环脂质体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征,体外抗肿瘤作用强。

  • 标签: 表阿霉素 白藜芦醇 PEG 脂质体 体外抗肿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科接受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5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总结分期其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均安全顺利的完成了所有化疗周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精心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化疗的副反应。

  • 标签: 表阿霉素 多西他赛 晚期乳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用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50例,其中初治患者23例,复治患者27例。用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标准及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疗效及毒性,用卡氏评分评价身体状况变化。结果在50例患者中,4例达到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12例病情稳定,10例出现进展。其中有效率达到56%,临床获益率达80%。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大多为Ⅰ-Ⅱ度。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对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和有效性,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多西他赛 表阿霉素
  • 简介:阿霉素可作用于众多实体瘤及白血病,但是其应用受到了心脏毒性的限制。阿霉素心脏毒性机理主要与自由基的形成有关。目前,预防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措施主要包括:限制累积剂量,改变给药方式,使用阿霉素类似物,合用心脏保护剂及营养剂等。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综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阿霉素 心脏毒性 自由基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晚期乳腺癌患者中选取52例,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其中,初治组为90.00%,复治组为56.25%。对比初治组和复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本次研究选取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20例为Ⅲ—Ⅳ度骨髓抑制,占38.46%;其余为Ⅱ度之下骨髓抑制,通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极少数患者出现腹泻、黏膜炎和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均按期完成治疗。结论在治疗晚期乳腺癌疾病临床上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具有良好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 标签: 表阿霉素 多西他赛 晚期乳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分别接受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过敏3例,胃肠道反应2例,脱发9例,关节肌肉酸痛10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1%,对照组过敏4例,胃肠道反应4例,脱发22例,关节肌肉酸痛1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紫杉醇 表阿霉素 乳腺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采取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此减轻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阿霉素联合我多西他赛治疗时,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分析73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3例患者未发生1例严重过敏,出现35例白细胞减少,3例血小板减少,2例贫血,未发生皮肤过敏与体液潴留。结论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更顺利的度过化疗期,杀灭肿瘤细胞,有效延长生命周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表阿霉素 多西他赛 晚期乳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阿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化疗治疗的4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观察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为77.08%,显著高于骨髓抑制(12.50%)、皮肤/黏膜毒性及脱发(56.25%)、心脏毒性发生率(12.5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皮肤/黏膜毒性及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显著高于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毒性及脱发、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中,Ⅲ~Ⅳ级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Ⅰ~Ⅱ级,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患者均行对症治疗后好或恢复正常。48例患者治疗后近期有效率为62.50%(30/48)。结论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经过对症治疗可有效减轻不良反应危害,该联合化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联合化疗 乳腺癌 紫杉醇 表阿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80例,每3~4周为一周期。治疗至少2周期评级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80例患者,CR8例(10%),PR41例(51.25%),SD26例(32.5%),PD5例(6.25%),总有效率(CR+PR)为61.25%;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毒性等。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阿霉素可有效治疗晚期乳腺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表阿霉素 晚期乳腺癌 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选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共62例;均给予其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并将施行常规护理的31例作为对照组,而施行预防性护理的另31例作为研究组,比对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过程中施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表阿霉素 联合 多西他赛 治疗 晚期乳腺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紫杉醇与阿霉素联合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58例乳腺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3周为一疗程,每位患者均接受2个以上疗程。化疗前进行心理护理,化疗过程中进行强化护理,观察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从而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58例患者中5例出现过敏反应,19例出现骨髓抑制,3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58例出现脱发,29例出现神经系统反应,1例出现心脏毒性反应,3例出现腔溃疡。未发现Ⅳ度反应患者。结论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了化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乳腺癌 紫杉醇 表阿霉素 护理
  • 简介:报告了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Adr-MG-ms)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了超细氧化铁粒子的合成和磁性明胶微球(MG-ms)在狗体内的栓塞效果。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由2%阿霉素(Adr)、68%明胶和30%的磁铁粒子组成,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2μm。在体外实验中,药物释放速度证明微球有缓释的性质,磁铁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10nm,磁性明胶微球与^99mTc标记磁性明胶微球通过导管分别输入狗的肝动脉内进行栓塞,照相和血管造影显示在未加外磁场时磁性明胶微球在左右肝叶分布几乎相等,而在1200高斯的外磁场作用下,靶部位肝左叶的微球分布是肝右叶的2.25倍,而甲状腺、脑、心脏的微球很微量,结果表明磁性明胶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是一个很好的治疗肝癌的栓塞剂。

  • 标签: 阿霉素 磁性明胶微球 肝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测定华蟾素(cinobufacine,Cino)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内阿霉素(ADM)积累的影响,以探索Cino逆转MCF-7/ADM多药耐药(MDR)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CinoMDR的逆转作用,HPLC法检测Cino作用MCF-7/ADM后细胞内ADM的浓度的变化。结果:Cino15mg/L能增加MCF-7/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使ADM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38.14mg/L降至12.93mg/L,显著增加MCF-7/ADM株细胞内ADM的浓度。结论:Cino能明显增加MCF-7/ADM株细胞内ADM的含量,部分逆转MCF-7/ADM的MDR。

  • 标签: 华蟾素 阿霉素 多药耐药 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
  • 简介:摘要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蒽环类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和累积性心脏毒性。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涉及多种机制,其中研究最多的机制是线粒体复合物I将阿霉素分子活化成更具反应性的半醌,导致氧化应激增加,进而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坏死或自噬,并最终导致心脏毒性。本文从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细胞损伤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阿霉素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和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肾组织的影响,初步分析机制。方法 将兔分为肾病组和对照组,其中肾病组手推阿霉素 2.0mg/kg·次 ×1次 /周 ×4周,制作肾病模型;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将 24只肾病组兔随机均分为 4组,分别给予常规饲料(模型组)、黄芪(黄芪组)、泼尼松(泼尼松组);黄芪 +泼尼松(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后,第 5周取肾组织,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肾小球呈弥漫性硬化,肾小球硬化,肾小囊扩张,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纤维化和大量炎细胞浸润;黄芪组、尼松组和联合用药组肾小球病变轻于模型组。结论 黄芪和泼尼松都具有降低阿霉素所致肾组织改变的作用,其效果与联合用药近似。

  • 标签: 阿霉素肾病 黄芪注射液 泼尼松 组织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