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北京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内有一座御碑亭,中立通高4米余之清世宗“上谕”刻石,俗称御碑。实测碑首高1.13米、宽1.13米、厚0.43米,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刻“上谕”二字,阴面正中刻“皇恩浩荡”四字。碑身高2.12米、宽0.97米、厚0.22米;阳面刻该“上谕”全文,凡22行,每行不计留备提行抬格敬写之空位为37字,四周围以图案花边;阴面刻“顺天府属回民”立碑者“恭纪”题名,凡22行,74人,四周不饰花边。碑座高0.85米、宽1.39米、厚0.62米,亦浮雕图案。因将碑移出亨外露置已数十年,碑身字迹渐多剥泐,致于该碑之来历亦传闻异词。如近有报道说:“据寺人介绍,此碑立于康熙四十二年,也有

  • 标签: 回民 清世宗 训谕 礼拜寺 清真寺 《律》
  • 简介:在雍和宫改庙50周年之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亲至雍和宫拈香瞻礼,触景生情,当日即特颁,着重强调雍和宫作为供奉三宝的场所永不更改。同年十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阅读到《清世宗实录》中雍正皇帝关于雍和宫方面的谕旨,深有感触,遂当即再颁,再次申明雍和宫必将作为佛寺而不能更改的积极意义,并敕子孙后代永远钦承。乾隆皇帝的不仅体现了雍和宫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彰显了雍和宫超越宗教意义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雍和宫即可成为宣化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教育基地,又可成为内地蒙藏佛教的学经中心;既可作为政治纽带,加强清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又可作为文化纽带,加强汉、蒙、藏、满等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 标签: 雍和宫 历史地位 乾隆 训谕
  • 简介:“雍亲王”原藏于紫禁城景阳宫,1930年由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于《文献丛编》第一辑公布,公布时拟题名为“雍亲王致年羹尧书”。这份珍贵档案白面世即受到了历史、档案学者的特别重视。在以往的清史研究中,很多学者对其内容多有引征,有以印证旗属主仆称谓,有以印证雍年交恶源头等等。但引征学者用取所需,局限于具体研究目的而缺少对该件档案的细致品读和系统分析,加之《文献丛编》第一辑公布时,

  • 标签: 亲王 考释 档案学者 珍贵档案 故宫博物院 文献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幕府实行“锁国”政策时代,福泽吉提出实行“开国”学习西方“技艺”。19世纪60年代福泽三次出国,考察欧美先进国家,促使他改革思想最终形成。福泽的主体思想是依据国情学习西方,实行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把日本建设成为“文明国家”。福泽的“文明国家”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福泽思想对日本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他的启蒙思想宣传促进了国民的“开化”意识,为日本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进行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同时,也为这场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际材料。后期,福泽思想转向保守、右倾。

  • 标签: 锁国政策 文明国家 五条誓文 明六社 自由民权运动
  • 简介:白居易的咏物讽诗是其咏物诗的一个重要类别,内容十分丰富:有对君主的讽谏,对各级官吏丑行的辛辣讽刺,对寒士屈沉下潦苦闷的同情,咏物抒怀,咏物寓理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艺术上很有个性色彩,表现为主题集中、明确,开拓新意,重笔描摹,形神兼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等,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创作技巧。

  • 标签: 白居易 咏物诗 讽谕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0
  • 简介:【关键词】讽诗用典口语词浅切俗 ,《燕诗示刘叟》、《五弦弹》)好去(《送王处士》)不中(《纳粟》)可能(《夏旱》)可独(《虾蟆》)呀呀(《放鱼》)随分(《续古诗十首》)巴篱(《买花》)亚(《和松树》)好是、蕟(《有木诗八首》)不教(《上阳白发人》)来来(《新丰折臂翁》)(《昆明春水满》)耳冷(《城盐州》)弄(《西凉伎》)趁(2,讽诗在白居易全部创作中是相对难懂的

  • 标签: 白居易讽 讽谕 诗语言
  • 简介:古代埃及的教文献是我们认识古代埃及人社会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从文体规划的角度,能够涵盖这种文学作品的文体主要包括智慧文学、教导文学和玛阿特(正义)文学,这些术语都不能让我们对教文献的基本性质提供一种直观的认识,但由于“玛阿特”是古代埃及人自己的词汇,所以它为我们认识这种文献提供了切入点,并促使我们从内容的角度揭示教文献的基本性质、探究教文献所教导的“智慧”、“玛阿特”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从而对古代埃及人的生活准则和社会价值取向做出基本的界定。

  • 标签: 古代埃及 教谕文学 玛阿特 智慧 伦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21
  • 简介:以下是对讽诗中五言古诗与新乐府杂言两类作品使用典故(事典)和书面成语(语典)情况的统计结果,讽诗平均每篇使用1.25个典故,《新乐府序》所言还不能涵括讽诗中的另两卷五言古诗

  • 标签: 白居易讽 讽谕 诗语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3
  • 简介:诗在白居易全部创作中是相对难懂的,在讽诗和白居易的其他创作如长篇歌行、律体诗中,讽诗在语言上不但完全符合唐代文人诗的一般规范

  • 标签: 白居易讽 讽谕 诗语言
  • 简介: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很快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被誉为'日本文明之父''日本的伏尔泰'的福泽吉作为日本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他活跃的时代是日本处于国内外矛盾交织时期,然正是在那样一个时期,更造就了他思想家的体质。本文笔者试图探析福泽吉的家庭观,让我们了解福泽是如何看待婚姻、继承、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一系列家庭问题。

  • 标签: 日本 福泽谕吉 家庭观
  • 简介:福泽吉一生与教育结缘,从关心教育、实践教育、掌管教育到最后弃政从教,都在实践着他的教育理想,在介绍、传播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启迪国民、提高日本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教育思想 福泽谕吉 实践教育 教育理想 启蒙思想 近代西方
  • 简介:<正>福泽吉是日本近代史上积极宣传西学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著书立说,阐发西方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和市民精神,改造传统价值观,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富于逻辑符合时代要求的日本国民精神改造思想。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他的主要观点。一、学习西洋文明,先求内在精神,再求外在形式

  • 标签: 福泽谕吉 日本近代化 职分 西洋文明 新精神 国体
  • 简介:明治维新后期,日本的社会思潮也转向对外扩张,其中最具煽动性人物就是福泽吉。福泽吉是近代日本扩张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脱亚入欧论”对近代日本历史影响深远,可追溯到西洋文化广泛传播的江户时代。西洋的字母表仅需少于平假名的不足30的字符即可表述全部意思,因此引发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废除汉字论。

  • 标签: 福泽谕吉 明治维新 废除汉字
  • 简介:习仲勋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兴办形式多样的教育事业,文化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繁荣社会文艺事业。习仲勋文化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政治性与人民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包容性等方面。习仲勋的文化建设思想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启是: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尊重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 标签: 习仲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
  • 简介:《南靖札》是任官于南靖的官员处理政务时的记录,其中有许多谕示,主要针对南靖地方存在的各种恶习。一、械斗《禁械斗》说:有两村的不同姓氏“挟嫌各纠族众连日互斗滋事,实属藐法已极.除亲临拿办外,合亟饬。到该家长等立即约束族人,毋许再行纠斗滋事,听候本县亲临查办.尚可恩开一线。

  • 标签: 南靖 地方社会 治理 恶俗 闽南 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