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象征主义是一个影响巨大的诗歌流派。在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十至三十年代,曾先后掀起过两次大的高潮,人们称之为前后期象征主义。作为一个统一的流派,它们在美学观和创作手法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象征主义诗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试图从比较前后期象征诗歌艺术的某些差异着手,说明其演变情况。

  • 标签: 象征主义诗歌 象征手法 创作手法 三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学观
  • 简介:1890年8月24日,《费加罗报》的著名批评家奥克达夫·米尔波宣布,一个新的戏剧天才已经到来。他就是年仅28岁、当时还鲜为人知的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

  • 标签: 象征主义 戏剧 梅特林克 批评家 比利时 诗人
  • 简介:【摘要】本文从爱默生的生平入手,追踪其超验主义思想体系,并通过对象征主义及19世纪美国文学的分析,把握其文论的背景,并最终分析其象征主义的特征。

  • 标签: 文论述评 爱默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论
  • 简介:摘要本文对叶芝诗歌象征主义创作手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中去窥视叶芝象征主义思想在其诗歌中的表现,从而对叶芝象征主义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 标签: 叶芝 诗歌 象征主义
  • 简介:本文从李金发的创作入手,评论了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李金发引进和创作的象征主义诗歌诗歌形式和诗歌意象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李金发 象征主义诗歌 历史地位
  • 简介: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诗坛,兴起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流派——象征主义诗歌,很快这一诗歌形式便成为了一股全球化的诗歌潮流,其魅力可见一斑。究其原因,则是象征主义诗歌对人类普遍的生命领悟和内心感受的挖掘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度。象征主义诗人主力展示对“第二个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他们着力于探讨心灵体验与哲理思想的内张力,把相对孤立的个人经历升华为人类共同的思考和求索,使得诗歌充满了幻化的神秘感和深奥的哲理性,并后继发展成为现代文学流派的精髓所在。

  • 标签: 象征主义诗歌 "第二个世界" 实现方式
  • 简介:在积累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卞之琳较多地接受了以艾略特和瓦莱里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使其诗歌兼具象征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的特质。其中以"契合"与"意境","含蓄"与"暗示"最为明显,成为沟通中西诗歌的两大桥梁。

  • 标签: 中国传统诗歌 象征主义 契合 意象 含蓄 暗示
  • 简介:辻井乔(TakashiTsujii),本名堤清二(SeijiTsutsumi),1927年3月30日生于东京,日本现当代著名象征派诗人、小说家,现任日本艺术院会员、社团法人日本文艺家协会副理事长、日本笔会理事及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要职.

  • 标签: 乔和象征 井乔和 日本现代
  • 简介:摘要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形成了固定的文学流派。这一时期,许多现代诗人都学习并在自己诗作中实践这一手法,借以更好地表达个人情感。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以《雨巷》诗歌一举成名,而该诗成功之处也在于象征主义的运用。

  • 标签: 雨巷象征主义手法浅析
  • 简介:不管现代文学界许多研究者怎样极力夸大新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成分,严格说来,没有哪一个西方现代派养料充足地在中国新文学中发芽成长过。鲁迅曾说,“我们能听到某人提倡某主义”,却“从未见某主义的一篇作品,大吹大擂地挂起招牌来,孪生了开张和倒闭,所以欧洲的文艺史潮,在中国毫未开演而又象已经

  • 标签: 新文学作家 象征主义 文艺史 梁宗岱 中国新文学 象征派
  • 简介:摘要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享誉世界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野草在歌唱》是她早期反映殖民主义题材的作品。本文试图从象征主义角度解读作品中的象征主义

  • 标签: 多丽丝.莱辛 野草在歌唱 象征主义
  • 简介:有批评家称海明威为象征主义作家,但海明威本人和另外的很多批评家都予以否认。纵观其创作,海明威虽不能称为象征主义作家,却特别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其作品有丰厚的象征意蕴。他的象征手法有整体性象征、贯穿性象征、局部性象征等三种类型;有写实性与寓意性统一、多义性与明确性统一等基本特质。这正是他所奉行的“冰山原则”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 标签: 海明威 象征 象征主义 类型与特质
  • 简介: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在他的代表作《蝇王》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人物、故事情节及自然界中普普通通的物体都在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象征主义在对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揭示小说主题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蝇王》 象征主义 人性 文明 野蛮
  • 简介: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象征借助意象向读者展现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本质内涵。邝丽莎在《牡丹绮情》中就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本文从人物意象、事物意象和场景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了本部小说的象征手法,这些象征意象的分析与研究,能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作品,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这些象征意象的研究,将小说在读者面前完美地展开,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 标签: 象征主义 邝丽莎 《牡丹绮情》 意象
  • 简介:在小说《红字》中,作家霍桑用一系列象征意象来阐释作品的内涵主题,《红字》的象征意象具有多重涵义并带有鲜明特征。红字符号暗含着情节与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架构起整部小说的内容。象征主义的成功运用,使《红字》的内涵达到一定高度,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

  • 标签: 《红字》 霍桑 象征主义 内涵 思想
  • 简介:“超验主义”是“应和”理论的理论背景,也是后来整个象征主义运动和思潮的安身立命之处。作为理论的“应和”与作为主义的“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前者由波德莱尔提出,而后者是波德莱尔去世后由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等所表征出来的;前者是一种哲学美学理论,而后者是一种下降到可操作(实践)层面的“主义”。其联系在于,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宇宙观,而后者则为前者“趟”开了向欧洲乃至全球扩展的具体路径。如果说魏尔伦、兰波对作为主义的“象征”的贡献在于对诗歌“音乐至上”和音色相通的呼唤,马拉美的贡献就在于类推、暗示方法的树立。事实上,作为主义的“象征”是将“应和”理论推向全球的一个中介。

  • 标签: 应和 象征主义 魏尔伦 兰波 马拉美
  • 简介:《哀伤的墙》以'巴以冲突'为背景,从平民视角出发,讲述了一个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男人揭开妻子成为恐怖分子的秘密,挖掘恐怖的根源和展示人性的脆弱。这个作品可以从种族主义,符号学理论,创伤理论等角度分析,作家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一系列意象,利用象征手法来深化主题。本文试从象征主义为切入点,剖析其蕴涵的思想内涵,继而揭示凸显小说的主题。

  • 标签: 意识 巴以 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