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从北京市两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小、中、大班各一,以这6个班级中的118名幼儿和6名主班教师为被试,采用自编《教师评价量表》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考察教师评价与幼儿焦虑情况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教师认为60%以上的幼儿发展水平高,且对80%的幼儿持喜爱态度.(2)幼儿焦虑的各维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教师对中班幼儿的喜爱程度、对大班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均与幼儿的广泛性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据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 标签: 教师评价 焦虑 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障碍(DD)和广泛性焦虑(GAD)患者非匹配波(MMN)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对69例DD组、41例GAD组和58名正常人(NC组)的MMN作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D患者MMN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与此,GAD组的MMN潜伏期变化方向与DD一致。结论:MMN技术可作为P300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MMN和300联合应用可作为DD和GAD患者临床应用检测指标。

  • 标签: 抑郁障碍 广泛性焦虑 非匹配负波
  • 简介:摘要:焦虑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常见疾病表现为兴趣低下、信心低下、精力缺乏、容易兴奋以及情绪低落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关于该疾病尚无具体治疗方法。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状况,对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焦虑抑郁实施心理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焦虑抑郁 心理治疗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胃癌的效果观察及焦虑、抑郁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癌患者82例(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的观察组(4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1例),观察护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VAS评分低,P<0.05。结论:给予胃癌患者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且减轻疼痛感,值得借鉴。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癌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核心反思评价的关系,为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提供更多有效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及核心反思评价量表对重庆文理学院2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交往焦虑、核心自我评价、核心反思评价得分及核心反思评价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值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2,-0.559,0.043,0.886;P=0.216,0.577,0.966,0.377)。有无社交焦虑大学生在交往焦虑、核心自我评价和核心反思评价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7,5.889,4.859;P=0.000,0.000,0.000),而在核心反思评价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值上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1.838,P=0.06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核心反思评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核心反思评价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值不相关。结论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核心反思评价得分越高,其社交焦虑水平越低。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焦虑咨询时应充分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评价,并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 标签: 社交焦虑 核心自我评价 核心反思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老年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2014年一季度收治的223例患者,进行情感关怀、认知矫正、放松训练等情志护理,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情志护理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总分、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得分明显下降,情志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志护理能有效缓解老年病科患者的焦虑症状。

  • 标签: 老年 情志护理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焦虑患者辅助采用正念练习的效果。方法:我院焦虑症患者(n=66),随机划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正念练习,分析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正念练习用于焦虑症干预,其负面情绪可减轻,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正念练习 焦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RET)对育龄期妇女压吸引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妇女,在压吸引术前一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情绪状态评估,选取258例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食欲差等症状的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130例为实验组,采取RET干预,128例为对照组,采取心理疏导。一周后再次进行评估。结果RET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绪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RET)能有效改善育龄期妇女术前消极情绪,使患者心理、生理都处于配合手术的最佳状态,顺利跨越性情绪的暗礁。

  • 标签: RET 负压吸引术 情绪改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潮汐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伴焦虑患者性心理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心内科伴有焦虑性心理的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2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潮汐模型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 SA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 SAS)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潮汐模型的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了心内科患者焦虑的负面心理,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利于疾病的康复。

  • 标签: [ ]心内科 负性心理 潮汐模型 护理干预
  • 简介:手术室工作是医疗单位承受压力较大的部门,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工作时间不规律,护理人员经常要参与术中急救等意外事件,因此手术室护士多数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士心理异常的比例高于其他行业人群,为此,我们对手术室护士的焦虑及抑郁心理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同工作中性事件的相关关系,为促进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术室工作 负性事件 抑郁心理 护士焦虑 相关性 手术室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20年3月1日至5月1日,对我科收治的60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层上实施叙事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对照组焦虑分数为(54.34±3.44)分,高于实验组的(41.23±6.64)分,差异显著(P < 0.05); 对照组抑郁分数为(55.88±5.84)分,高于实验组的(42.33±3.14)分,差异显著(P < 0.05); 。结论:对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采用叙事护理干预,能消除其恐慌心理,有效缓解性情绪。

  • 标签: 叙事护理干预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观察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举措,针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并且其获得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推动患者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护理中应推广应用。

  • 标签: 亲情护理 焦虑症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按照区组随机方法产生随机号和组别,采用密封信封保存随机分配方案,根据信封内分配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组42例和西药组39例,其中针刺组采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西药组给予规范化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一个疗程后,对比分析疗前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的评分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均有明显疗效,差别无显著性(P〉0.05),即两组疗效相当,但在改善躯体性焦虑方面针刺组效果优于西药组。结论针刺配合电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两法效果相当,但针刺疗法在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中风 焦虑 电针 帕罗西汀 随机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36例焦虑症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焦虑症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焦虑症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SCL-90和HAMA分值的变化。结果4周后实验组SCL-90与HAMA的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焦虑症患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合大学生心理调查量表和大学生的人口学信息编制而成调查问卷,对某市属高校大学新生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的数据应用Epidata3.02软件,采用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情绪改善明显。干预组新生的抑郁情绪改善明显,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抑郁情绪改善不明显。

  • 标签: 大学生 焦虑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焦虑症病人实施亲情护理的效果。方法:时段:2019.12~2020.12,选择本院接收的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9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亲情护理),对比护理前后SAS评分。结果:分析SAS评分,护理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43.02±0.56)评分更低,P<0.05。结论:实施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具有改善焦虑症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焦虑症 亲情护理 SAS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Fournier坏疽(FG)的感染特点并探讨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FG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31例F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例;年龄21~78岁[(55.2±2.0)岁]。29例发病原因为肛周和泌尿系统感染,1例为外阴感染,1例为腹膜后脓肿。23例接受NPWT(A组),8例接受常规敷料换药(B组)。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原菌特点、耐药率、治疗药物及预后。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FG患者单一细菌感染14例,混合感染15例,真菌1例,培养阴性1例。常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37%,革兰阳性球菌中溶血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均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类抗生素。3例患者死亡,余28例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3~12个月[(10.8±2.6)个月],伤口均愈合良好,未见复发。A组住院时间为(37.4±15.0)d,B组为(47.0±16.0)d(P>0.05);A组手术次数为3(3, 6)次,B组为13(4, 17)次(P<0.05);A组伤口愈合时间为(38.9+17.8)d,B组为(61.8+14.2)d(P<0.05)。结论肠道杆菌、肠道球菌以及溶血葡萄球菌是FG常见的病原菌,其中耐药菌比例较高。与常规敷料换药相比,NPWT能有效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 标签: Fournier坏疽 负压伤口疗法 坏死性筋膜炎 抗菌药 预后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 78例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 39例患者;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 以及护理满意度 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焦虑等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肺癌患者 焦虑 抑郁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