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财政分权和绩效管理是目前世界上公共经济领域两个热门的改革话题,但财政分权与绩效管理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存不存在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呢?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深化我国的财政分权和推进我国的绩效管理又有何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呢?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方面研究财政分权与绩效管理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并从这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出深化我国财政分权、推进我国绩效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财政分权 绩效管理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 简介: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转轨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多数经济学家往往只看到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忽视了在制度供给失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它对长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会产生诸如腐败等问题。文章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与腐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恶化了腐败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来缓解其负面效应,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 标签: 财政分权 腐败 经济发展
  • 简介:摘要: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学界并没有什么争议,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便于根据战略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分税制改革前的财政分权被发现对经济有抑制作用,而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分权不仅对经济规模的增长有推动作用,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也有裨益,而且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金融分权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则相对复杂,中央显性的集权有效遏制了地方性风险的累积,无论对经济规模还是经济发展质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对金融分权的匹配与地方经济增长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财政分权 金融分权 地方经济增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财政分权成为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普遍趋势。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各国财政分权模式进行不同的分类:以分权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分权财政分权模式和均权型财政分权模式:以财政分权背后的民主化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与行政式财政分权模式:以财权与事权的对应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和非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

  • 标签: 财政体制改革 分权模式 世界 财政分权 非对称 标准
  • 简介: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是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公司经营绩效提高的重要内容。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地方上市国企公司治理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背后原因。研究发现:在财政分权度越高,即财政分权越完善的地方,地方政府越会减轻对地方国有企业的控制,即地方政府越会减少对地方国有企业持股比例。财政分权越完善的地方,政府持股比例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有着显著的负向关系,说明财政分权越完善的地方越有利于缓解政府持股比例过高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造成的损害。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带来的地方经济增长的竞争压力越大、财政压力越大和失业率越高,地方政府越倾向于减轻对地方国企的控制。

  • 标签: 财政分权 政府控制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地方经济增长压力
  • 简介:利用1997—200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考察了我国财政分权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财政分权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我们还进一步地分析了这些结果的原因,实证结果证实财政分权通过财政农业支出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 标签: 财政分权 财政农业支出 农业经济增长 面板协整
  • 简介:【摘要】就财政分权的实践而言,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如何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分权,始终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要点和难点。检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结果,应该具体分析我国财政分权的现状,特别是利用描述性统计较为全面和详尽地分析我国自1994年至今的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分权的基本状况。改革之后,两者比重明显改变;税权过于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财政支出增幅较大,其自给程度远低于中央;资源从预算内资金流向预算外资金;各省之间的财政差异扩大;财政分权改革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 标签: 中国财政 分权现实 现实问题
  • 简介: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多种因素影响,以财政分权因素为例,分析发现:我国分税制改革尚未形成激励地方政府自觉增加住房保障财政供给的机制,现行财政分权模式不利于增强地方政府住房保障供给能力。今后需要结合分税制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并将其作为财政投入的依据,结合我国住房保障供给与城镇化进程、城镇贫困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需求,合理规划和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供给水平。

  • 标签: 财政分权 住房保障 财政供给
  • 简介:本文认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是促进中国房价上涨的重要制度性因素。首先,我们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获得了这一观点的经验证据,在控制了其他一些因素后,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度提高能够显著的推高房价。同时,我们还构建了一个包含财政分权和居民房产偏好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分权作为一种制度性冲击是如何影响房价动态路径的,基于动态结构模型的反事实模拟显示,分权性制度冲击的强度和持久性是房价演进动态的重要决定因素。

  • 标签: 财政分权 制度性冲击 反事实模拟 房价演进动态
  • 简介:经过对相关国家财政分权实践的考察,可以概括出财政分权的制度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复杂化的现实背景下,两种制度模式存在融合趋势。基于特定的政治文化和国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应该选择非对称型作为未来财政分权的制度模式。

  • 标签: 财政分权 制度模式 对称型 非对称型
  • 简介:在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开始关注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究了财政分权的环境污染效应问题,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有助于环境的改善,但是政府间竞争会导致政府行为的扭曲.随着政府竞争程度的加剧,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会被削弱.本文还运用博弈论解读了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行为选择,旨在找出解决政府间“趋劣竞争”的办法.

  • 标签: 财政分权 政府竞争 环境污染
  • 简介:国家为什么存在?从经济学上讲,一是社会和市场不能通过自治和市场机制解决一些问题,如公共产品、社会规则、违规的裁判和处罚、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等,需要有一个政府这样的组织来解决。二是由政府统一来解决公共问题时,比由社会自行分散地解决这些问题,要节约大量的费用,降低了社会和经济有序运行的成本。

  • 标签: 财政分权 社会规则 价值 市场机制 公共产品 社会治安
  • 简介:本文分析了财政分权变化在确立地方政府经济利益、促进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公共物品供给及其结构状况的影响,并对作为重要公共物品的制度创新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研究,得出了优化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相关结论.

  • 标签: 财政分权 公共物品 地方政府 制度创新 竞争策略
  • 简介:自我国实行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问题就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财政分权视角下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动态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并融合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财政分权 公共品供给 政府责任 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