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软骨母细胞瘤患者7例,综合分析其X线、CT和MRI的影像特点。结果病变均位于干骺端,其中股骨4例(上端3例,下端1例),肱骨2例(上下端各1例),胫骨上端1例。表现为累积干骺端,成偏心性生长,病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局限性骨质破坏,边缘多呈分叶,典型表现为扇贝状边缘,其内可见钙化。病变周围在X线及CT上见硬化缘。MRI上病变边界清晰,T1WI成低信号,T2WI呈不同程度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可见骨髓水肿及长T1短T2骨膜反应,部分病例可侵入关节,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及关节积液。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在影像上较具有特征性,结合平片、CT、及MRI能做出正确诊断,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软骨母细胞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于2013年8月28日因"检查发现右第2前肋骨肿物9天"入院。查体:右侧腋窝顶部局部隆起,触诊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大小约5cm×4cm×4cm。外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壁见一约6.4cm×4.0cm×5.0cm软组织密度影,内见多发斑点状致密影,右第2前肋骨质破坏、吸收、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 标签: 软骨母细胞瘤 软组织密度影 均匀强化 增强扫描 斑点状 局部隆起
  • 简介: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1例19岁男性髌骨软骨母细胞瘤患者,尽管有文献报道病灶刮除术具有复发风险,但更多文献证实行该种手术的患者大多能获得良好功能和较低复发率,治疗收益远大于风险,因此笔者对该病人采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以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患者男,19岁,因"左膝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就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疼痛.

  • 标签: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 病例报告 病灶刮除植骨术 复发风险 病灶刮除术 患肢功能
  • 简介:摘要骨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软骨来源的良性骨肿瘤,最常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原发于髌骨的更为少见。X线平片、CT及MRI均被用于诊断髌骨软骨母细胞瘤。其影像学特征多样,与骨囊肿、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鉴别困难,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目前该病常规治疗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近来射频消融术也被用于该病的治疗,但都不能排除复发的可能。现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髌骨 软骨母细胞瘤 刮除植骨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MRI在诊断软骨母细胞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CT、MRI两种诊断方法在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两种检测方法各具特点;(2)CT对边界清晰伴边缘硬化与病灶内钙化检出率高于MRI,而关节积液、骨膜水肿及瘤周围水肿的检出率低于MR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测手段在膨胀性病变的诊断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在诊断软骨母细胞瘤诊断中各具优势,为提高软骨母细胞瘤诊断的准确率,应该而联合应用两种技术。

  • 标签: CT MRI 软骨母细胞瘤 临床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种影像学检查对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分析1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病例,剖析总结其DR、多排螺旋CT和MRI表现。结果肱骨3例,股骨6例,胫骨2例;病变呈类圆形分叶状破坏区,部分呈膨胀性、偏心性发展;病灶内常有不规则钙化,周围可见硬化边,部分皮质断裂,少数可有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MR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呈混杂信号,增强见不均匀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均可不同程度强化。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对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三者相互结合,能大大提高对软骨母细胞瘤正确诊断,减少误诊率。

  • 标签: 软骨母细胞瘤 DR 多排螺旋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X线、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表现及治疗后追踪预后复查.关键词软骨母细胞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核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4-02

  • 标签:
  • 简介:脂肪母细胞瘤是一少见的良性肿瘤,有复发倾向,临床易误诊.自2000年~2002年我们收治3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脂肪瘤
  • 简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发于纵隔的神经原性恶性肿瘤,比较少见,恶性程度高。现将我们解放军总医院自1980年~2002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的3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纵隔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 病例报告 手术 治疗
  • 简介:母细胞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约占儿童脑肿瘤的30%,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单纯手术不易完全切除;同时髓母细胞瘤对放化疗多比较敏感,目前标准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然后接受放疗和化疗。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术后放化疗的方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希望能够在保证较好的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副反应。本文对近年来术后放化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
  • 简介:目的软骨微环境对软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培养猪软骨细胞与人成纤维细胞,将两种细胞按3:7(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比例混匀,以5.0×107/ml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PGA,直径9mm,高2mm)作为共培养组,相同终浓度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每组各接种3例标本,每例接种细胞悬液200μl。全部标本均体外培养12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检测对构建软骨进行评价。结果各组细胞均与材料支架粘附良好。体外培养12周后,阳性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及共培养组均形成成熟的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有成熟的软骨陷窝样结构及Ⅱ型胶原表达。软骨细胞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复合物初始的大小和形状,形成的软骨在组织学上也教为均匀一致。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在复合物的周边区域形成了均质的软骨样组织,但在近中心区域存在一定量的纤维性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成纤维细胞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皱缩变形,未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软骨微环境在体外软骨分化及软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体外共培养能形成软骨样组织。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成纤维细胞 共培养
  • 简介:摘要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和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为少见的儿童软组织良性肿瘤。Jaffe于1924年首先使用。lipoblastoma描述为未成熟脂肪细胞的肿瘤。Vellios等人于1958年使用lipoblastomatosis描述新生儿脂肪组织内良性新生物。其后陆续有个案报道,并总结出其生物学行为特征。肿瘤局限于局部者称脂肪母细胞瘤;病变弥漫且向周围组织或肌肉浸润者称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1。本文报道脂肪母细胞瘤2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学表型以及鉴别诊断,进而促进对此种少见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脂肪母细胞瘤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婴幼儿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是一组重要的病变类型,但此类肿瘤组织学形态常有重叠,免疫组织化学对诊断的帮助有限,给日常工作带来挑战。近年来基因检测在相关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重点介绍5个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期的肿瘤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相关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ADCmin值为(0.989±0.104)×10-3 mm2/s,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837±0.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 (P=0.002),以0.88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BPDC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全世界报道儿童病例不足百例。BPDCN临床进展呈高度侵袭性,极易累及骨髓,复发率高,中位生存期不足2年。BPDC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提高对BPDCN的认识,本文对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预后以及儿童病例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 作者: 费文静 王文保 谢欢欢 闫婧 杨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小胶质细胞不同于巨噬细胞,具有独特的起源和作用。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小胶质细胞在调节肿瘤免疫状态、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破坏血脑屏障及降低治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联合针对小胶质细胞的疗法也已成为具有临床前景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肿瘤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肾母细胞瘤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异常及有无血尿,严重者及时通知医生协助诊断和治疗。人院后监测血压2次/日、体温4次/日或遵医嘱。每周测量体重1次。心理护理,讲解肿瘤知识及治疗方法,给予家属心理支持,更好地配合治疗。术前健康教育包括肾癌疾病知识、术前准备、备皮、青霉素试验及肠道准备。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