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涤痰对于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小儿热性哮喘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在观察组中,对患儿采取涤痰法治疗,而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定喘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和患儿体征的相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愈显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热性哮喘患儿采用涤痰法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值得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 标签: 小儿热性哮喘 泻肺通腑涤痰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预后及呼吸力学。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发表的法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采用ARDS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抗感染、器官功能维护及营养支持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为基础的中医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院内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呼吸力学参数。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收集数据及评估偏倚风险;应用RevMan 5.3软件完成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估;应用R语言Meta包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主要观察指标的潜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7项RCT、1 76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99例,对照组8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RR)=0.46,95%可信区间(95%CI)为0.36~0.59,P<0.000 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1.92,95%CI为-2.56~-1.29,P<0.000 1;ICU住院时间:SMD=-1.84,95%CI为-2.49~-1.18,P<0.000 1〕,氧合指数明显改善(SMD=2.26,95%CI为1.56~2.96,P<0.000 1),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明显降低(气道峰压:SMD=-1.26,95%CI为-2.35~-0.18,P=0.021 8;气道平台压:SMD=-0.61,95%CI为-1.08~-0.14,P=0.010 7;平均气道压:SMD=-1.67,95%CI为-2.93~-0.42,P=0.009 1;气道阻力:SMD=-0.88,95%CI为-1.09~-0.67,P<0.000 1),顺应性增加(SMD=1.57,95%CI为0.78~2.36,P<0.000 1)。发表偏倚评估结果显示,研究院内病死率的15项RCT呈"倒漏斗"形分布,说明无潜在发表偏倚(P=0.499)。结论可降低ARDS患者院内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通腑泻肺法 氧合指数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汤治疗痰热闭证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痰热闭证的小儿肺炎喘嗽患者,对照组患儿仅行小儿肺炎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的中医治,予以自拟化痰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减轻时间、喘促好转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痰热闭证小儿肺炎喘嗽,运用自拟化痰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痰热闭肺 肺炎喘嗽 通腑泻肺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方治疗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60例重症肺炎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实施研究观察,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30)、中医组(n=30),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实施方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衰竭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

  • 标签: 重症肺炎 通腑泻肺方 胃肠道功能 症状
  • 简介:摘要小儿哮喘病因为气虚,内有壅塞之气,脾气虚,膈有胶固之痰,肾阳虚,水泛为痰,每遇外感,咳喘痰热发作,应用清化痰,平喘治其标,益气润肺,健脾补肾治其本,是治疗小儿哮喘理想之法。

  • 标签: 小儿哮喘中医辩证中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外伤后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热实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8月-2021年5月本院脑外伤后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汤治疗。2组均施于机械氧供给、营养支持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与美罗培南,研究组加服汤。2组均连续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检测CRP、IL-6水平,荧光检测WBC;采用功能测量仪检测FVC、FEV1,计算FEV1/FVC值;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3.33%(3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27)。研究组治疗后咳嗽、痰壅、发热、气促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65、9.81、8.62、9.11、9.34,P值均<0.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95.66±11.67)mg/L比(107.82±12.99)mg/L,t=4.67]、IL-6[(25.16±6.46)ng/L比(33.45±7.33)ng/L,t=5.69]水平及WBC[(9.35±2.02)×109/L比(13.12±2.18)×109/L,t=8.51]均低于对照组(P<0.01);FEV1[(2.34±0.31)L比(1.92±0.33)L,t=6.22]、FVC[(3.45±0.46)L比(2.96±0.37)L,t=5.57]、FEV1/FVC[(68.82±8.64)%比(64.86±9.56)%,t=2.18]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为11.11%(5/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38)。结论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外伤后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热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功能。

  • 标签: 脑损伤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感染 痰热腑实证 泻肺通腑汤 硫酸依替米星 美罗培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痰热壅证应用清汤治疗对症状、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痰热壅证患者 2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清汤治疗,治疗 2周,观察症状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①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②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 PCT、 CRP、 IL-6、 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结论:针对重症肺炎痰热壅证患者,予以清汤口服,可阻止炎症进展,促进症状消退,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痰热壅肺证 清肺通腑汤
  • 简介:两组D二聚体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两组D二聚体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 标签: 凝血功能 功能影响 患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热灌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阳明实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7年9月-2019年8月老年重症肺炎阳明实证患者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控制感染及无创正压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灌肠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量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 Scale, TCMSSS)评分;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和肺炎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CRP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aO2,计算氧合指数、呼吸频率数值;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频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CT、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359、25.784、13.460,P<0.01);治疗后,治疗组SaO2[(93.18±3.79)%比(88.78±5.56)%,t=3.584]、PaO2[(86.81±4.01)mmHg比(80.01±4.76)mmHg,t=5.975]、氧合指数[(285.53±15.05)mmHg比(227.65±12.37)mmHg,t=16.272]高于对照组(P<0.01);PaCO2[(43.28±6.84)mmHg比(48.83±7.66)mmHg,t=-2.956]、呼吸频率[(22.00±3.79)次/min比(26.30±3.73)次/min,t=-4.43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MSSS、APACHE-Ⅱ、CPIS、P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1.310、11.035、8.399、5.752,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灌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老年重症肺炎阳明实证患者的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肺炎 老年人 无创通气 灌肠疗法 清热通腑灌肠 阳明腑实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比较选择中药治疗(清汤)、 应用常规治疗对AECOPD患者(肺胀痰热郁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汤联合西药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80例重症肺炎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2月-2020年10月,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与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和持续高热改善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重症肺炎 西药疗法 通腑理肺汤
  • 简介:1法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br〉是以“六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为理论依据的。医圣张仲景对此论述颇多,涉及“下法”之治,就有50余方。金元时期,攻下派医家张从正认为“下药乃补药也”,对“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均给予下法,使在医林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温病学派吴鞠把“下法”运用于温病之中,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六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通腑法 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
  • 简介:  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简称“慢阻”)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其问世的时间还较短暂,许多相关的问题还不为中医所熟知.因此,如何拓宽对慢阻相关问题的认识,不断地来丰富它的中医辨证内涵,就成了摆在中医面前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补虚泻实 中医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补脏、益气养阴针刺辅助治疗T2DM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T2DM气阴两虚证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降糖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脏、益气养阴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免疫比浊测血清CRP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PG)、2 hPG、HbAlc及TC、TG、HDL-C、LDL-C水平,计算BM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5.9%(2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1)。针刺组治疗后倦怠乏力、口燥咽干、自汗盗汗、气短懒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02、4.31、4.34、3.63,P值均<0.01)。针刺组血清CRP水平治疗后21、48 d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6、-3.75,P值均<0.01)、IL-6水平治疗后14、21、28 d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2、-5.35、-8.71,P值均<0.01)。针刺组治疗后血清TC[(4.62±0.68)mmol/L比(5.56±0.72)mmol/L,t=5.16]、TG[(1.48±0.42)mmol/L比(2.12±0.89)mmol/L,t=3.55]、LDL-C[(2.48±0.84)mmol/L比(3.02±0.95)mmol/L,t=2.3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DL-C[(1.39±0.27)mmol/L比(1.26±0.22)mmol/L,t=-2.0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血清FPG水平治疗后21 d[(6.12±0.67)mmol/L比(6.57±0.61)mmol/L,t=-4.96]、28 d[(5.78±0.52)mmol/L 比(6.49±0.58)mmol/L,t=-2.70]低于对照组(P<0.01),2 hPG水平治疗后14 d[(10.23±1.06)mmol/L比(11.76±1.34)mmol/L,t=-4.87]、21 d[(9.05±0.98)mmol/L比(10.53±1.24)mmol/L,t=-5.10]、28 d[(7.45±0.69)mmol/L比(9.31±0.78)mmol/L,t=-9.71]及HbA1c水平治疗后14 d[(7.93±0. 86)%比(8.52±0.97)%,t=-2.47]、21 d[(7.63±0.85)%比(8.15±0.92)%,t=-2.26]、28 d[(6.47±0.51)%比(7.51±0.62)%,t=-7.05]低于对照组(P<0.01),BMI[(22.13±1.57)kg/m2比(24.16±1.82)kg/m2,t=-4.59]治疗后28 d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脏、益气养阴针刺治疗可有效调节T2DM气阴两虚证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改善中医核心证候及微炎症状态,协同降糖作用疗效确切。

  • 标签: 糖尿病,2型 气阴两虚 针刺疗法 脏腑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