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前曾指出由3,3’,4,4’-联苯基四羧酸酐(BPDA)和1,2-双(4-氨基苯氧基)苯(亦称三苯基醚邻苯二酚(TPEC))衍生的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和良好的热性能。本文对由BPDA、TPEC及其它芳香族制备的共聚酰亚胺的性能做了初步评价。由BPDA和各种芳香族制备的均聚酰亚胺通常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然而,它们不溶于现有的各种有机溶剂中。在某些条件下,用BPDA与等摩尔TPEC和其它芳香族混合物可以制备可有机溶解的BPDA型共聚酰亚胺。这些共聚酰亚胺可以形成坚韧的薄膜,它们具有较高的模量和强度。多数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

  • 标签: 联苯基四羧酸二酐 三苯基醚邻苯二酚二胺 聚酰亚胺 机械性能 韧性
  • 简介:通过对合成全硅方钠石(Si-SOD)溶胶的液体^29SiNMR、IR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其晶化产物的^13CMASCPNMR3和^29SiNMR的研究表明,邻苯二酚在的反应混合物中能和硅物生反应而生成硅-本螯合物,该螯合物在水热条件下是亚稳态的,它能缓慢释放出生成分子筛所需要的硅种,使反应体系中的晶核始终处于数量较少状态,从而有利于晶体的缓慢长大。

  • 标签: 全硅方钠石 分子筛大单晶 邻苯二酚 硅-邻苯二酚螯合物 合成 螯合效应
  • 简介:利用在氨性缓冲溶液中Zn^2+能与SCN^-和邻苯二酚紫形成三元络合物,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锌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本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精密度高。锌浓度在0~2.0g(50ml)时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是A=0.002+0.0836C(g/50m1),相关系数是r=0.9938,检出限为0.05g/ml,用于水中微量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光度法 三元络合物 邻苯二酚紫 锌.
  • 简介:以脂肪为桥联基,通过与β-(3,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4种脂肪桥联受阻.核磁氢谱和质谱证实了脂肪桥联受阻的化学结构,采用DPPH法和测氧法对脂肪桥联受阻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桥联受阻对含氮自由基DPPH和过氧自由基ROO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受阻桥联基的增长,受阻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均下降,但随着受阻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加,清除活性均增大,且桥联基对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影响大于清除ROO自由基的活性.

  • 标签: 受阻酚 桥联基 抗氧化活性 1 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
  • 简介:研制了腰果缩甲醛乙烯三(PCD);并对其固化环氧树脂(ER)的形成过程以及产物PCD-ER的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乙烯三([D]≤7.47%)与PC缩聚制得的PCD,其固化ER的产物,涂膜理化性能、贮存稳定性较佳,尤其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C中羟甲基先与多元中氨基发生缩合反应,接着其侧链氧化交联聚合成PCD;PCD固化ER的过程中环氧基开环与氨基活泼氢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引起PCD-ER的进一步交联聚合。

  • 标签: 腰果酚缩甲醛二乙烯三胺 环氧树脂 改性 固化
  • 简介:目的提高儿茶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6月至2003年5月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3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12例(48%),持续性高血压11例(44%),血压正常2例(8%).尿VMA检查阳性率94%(24/25).B超、CT、MRI阳性率分别为88%(22/25)、90%(20/22)、83%(5/6).结果全部行手术治疗.随访20例,血压正常无需药物控制17例(85%),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和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仍需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结论尿VMA和B超、CT、MRI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强调术前准备可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儿茶酚胺症 尿VMA B超检查 CT检查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在右眼小梁切除+羊膜覆盖术后第2天因出现咳嗽、流涕而自行服用复方氨1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250mg,盐酸金刚烷100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服药后约30min,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尿失禁,上肢及小腿瘙痒,面色苍白,血压80/44mmHg(1mmHg=0.133kPa),脉搏90次/min。立即给予抗过敏、扩充血容量及吸氧等处理。约30min后患者血压90/62mmHg,2h后头晕、恶心等症状逐渐减轻,6h后血压106/69mmHg。

  • 标签: 复方氨酚烷胺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由于认识的提高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儿茶增多症不再是一个罕见疾病,不论其病理改变是肿瘤或增生,手术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满意的。

  • 标签: 儿茶酚胺增多症 手术
  • 简介:尖瓣脱垂综合征(下称脱)与β受体过敏征(简称β亢)多以心悸、胸痛、呼吸不畅,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等为主诉就诊,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约占具有心血管症状患者的4%~8%,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常伴神经衰弱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容易混淆。本文观察一组住院确诊的脱及β亢患者的儿茶(CA)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儿茶酚胺 临床意义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患者 心血管症状 就诊
  • 简介:采用多元对间苯-双A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得了一种无甲醛、不发烟、低游离间苯含量的树脂产物。以游离间苯含量为指标,考察了间苯与环氧树脂摩尔比、多元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间苯):n(环氧树脂)=1.3:1,多元用量10.0g,催化剂用量0.8g,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所得的树脂性能较好,其游离间苯含量为0.83%,软化点在95.105℃,钢丝抽出力高达429N。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多元以氢键连接的方式较好地结合在固化物体系中。

  • 标签: 间苯二酚 粘合 环氧树脂 轮胎加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复方氨片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判别模型,以打击假冒伪劣品。方法利用近红外仪器,对样品进行扫描,收集原始图谱,对原始图谱进行阶化加矢量归一法进行处理后建立模型。结果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的6批样品均在模型设定的CI范围内。结论此方法建立的品牌模型,能快速鉴别该品牌药品的真伪,并可应用于日常监督中的药品的初筛,以提高抽样命中率。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法 定性模型 复方氨酚烷胺片
  • 简介:摘要复方氨胶囊是常用解热镇痛抗病毒药,其含有的金刚烷过量可表现为共济失调。本文从典型病例具体分析,探讨其所致神经功能异常的原因。

  • 标签: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 药物不良反应 共济失调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名为“美丽的代价”的专题报道,介绍染发剂对人的危害.染发剂含致癌物,有害健康,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染发剂之所以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是因为染发剂中含有一种名叫“对苯”的化学物质.对苯是国际公认的一种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国外的研究还显示,经常染发的人群患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几率都会增加.

  • 标签: 染发剂 皮肤过敏 致癌物质 对苯二胺 中央电视台 白血病
  • 简介:针对连云港市三吉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工艺,通过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步骤进行了快速清洁生产审计。通过审计重点工艺的物料平衡,分析了废弃物产生的原因。接着从影响生产过程的八个方面,共提出清洁生产方案65个,经过筛选,其中38个无,低费方案全部可行,27个中,高费方案中有20个可行。经过对这些中,高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筛选出了3个技术、环境、经济均可行的方案。这对公司减员增效、节能降耗、降低污染和提高公司无形资产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邻苯二酚 清洁生产 审计
  • 简介:研究了以对苯和叔丁醇为原料在固体酸催化下合成叔丁基对苯,反应在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的混和溶剂中进行,结果表明,叔丁基对苯的选择性明显提高,收率为47.1%时选择性可达89.1%,具有工业化价值。

  • 标签: 叔丁基对苯二酚 烷基化 合成 固体酸催化 选择性
  • 简介:摘要 : 目的 优选复方氨片制备工艺 , 确保成品持续稳定、合格,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过程及方法 按配料、制颗粒、混合、压片各工序进行操作,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制颗粒工艺进行优化。结论 优化后的工艺使复方氨片的质量持续稳定、合格,并且降低生产成本。经大生产工艺验证,本工艺确实稳定、可行。

  • 标签: 正交实验法,复方氨酚烷胺片,制备工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