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公元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即晋宁县城昆阳),12岁人宫,34岁奉命出使西洋,在28年的航海活动中,遍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郑和七下

  • 标签: 郑和 军事家 航海家 故里 外交家 出使
  • 简介:2006年11月22日,昆明《都市时报》刊登一篇报道《明代郑和铜像现昆明》.文中指出,郑和铜像陈列在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主办的展厅内向市民展出(见附图)。笔者于11月25日专程赴昆明云南省图书馆文物收藏厅参观考察。郑和铜像陈列在展厅显著位置,在云南省文物收藏家江祝腾总裁的陪同下,经展厅有关专家的介绍,得知此尊郑和铜像是出自于昆明市官渡区一户农家,据收藏郑和铜像主人惠先生讲:这尊像是他爷爷在官渡区滇池边做渔民时祖辈传下来的。童年时见过两次,每到下滇池打鱼爷爷才拿出来供奉,很灵应,打鱼都很顺利,每次出海都能平安归来。爷爷讲郑公公是海神,他老人家会保佑我们。郑和铜像从爷爷传给我父亲,今年3月,父亲不幸去世,在清理父亲遗物时,意外发现此物。后来我把此物送给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及云南省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鉴定。根据专家鉴定,铜像高34厘米,由人物全身站立像及底座须弥台两部分组成,人物立像高30厘米,胸围约25厘米,铜像重2.5公斤,造像成正面立像,头斜视成二分面像,双手向前拱起放于胸部成作揖状。经专家论证,铜像包浆、服饰、冶金工艺、铸造艺术、人物构造诸方面,根据这些因素,确定该铜像就是明代出品的三宝太监郑和铜像。

  • 标签: 铜像 郑和 明代 云南省图书馆 故乡 专家鉴定
  • 简介:2007年5月21日下午,南京郑和后裔、郑和第20世孙郑宽涛先生一行到云南郑和故里昆阳探亲考察,受到了昆明市民族宗教局和晋宁县宣传部,晋宁县郑和研究会的热情接待.在晋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泓生,晋宁县郑和研究会领导林光东、毛昆秀,郑和公园及晋宁郑和后裔郑恩良陪同下,参观了正在改建中的郑和公园,并在马哈只墓前进行登拜.

  • 标签: 郑和研究 后裔 故里 南京 民族宗教局 晋宁县
  • 简介:主要人物关系列表郑和:元朝滇阳侯米里金次子(回族),原名马和,小名三保,永乐年间被姚道衍和尚收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郑秋:元朝镇南万户候郑博之女(回族),后更名为权呤墨,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的宠妃(恭献贤妃权氏),郑和钟爱一生的女人。米里金:元朝滇阳侯,郑和生父,曾随祖父和父亲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因而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只",即"巡礼人"或朝圣者之意。郑博:元朝镇南万户候,郑秋之父,郑和养父(回族),杨庆的舅舅,

  • 标签: 郑和 少年 人物关系 元朝 回族 菩萨戒
  • 简介:600年前.明朝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访问,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600年后,政府在南京举行隆重的郑和下西洋中外学术研讨会,中外研究郑和与航海历史的学者们齐集南京,纪念这位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我有幸赶上了这次盛会。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们参观和凭吊了与郑和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时间正当2005年盛夏。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历史文化遗迹 学术研讨会 航海历史 中外
  • 简介:日前,旅居德国的郑和后裔二十世孙郑宽智,在郑和研究会郑自海陪同下,参观访问了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下关静海寺等郑和在南京的重要遗迹,在参观过程中,郑宽智仔细观看了几十米长的铜制郑和航海图并登上六十米长、十几米高的郑和宝船模型;在郑和当年曾居住迂的静海寺,还观看了屈辱的第一个卖国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和香港回归纪念碑,

  • 标签: 郑和遗迹 南京条约 后裔 郑和研究 遗址公园 参观访问
  • 简介:经中共晋宁县委和政府研究决定,今年7月11日为首届郑和文化节。7月为郑和文化活动月。主要活动内容:一、节前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加大郑和郑和故里的宣传报道.为节庆的举办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二、邀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录制“走进郑和故里——云南晋宁”专题片并播放;三、节庆活动期间邀请省、市新闻媒体对节庆活动的亮点进行重点报道。省、市电视台录播“走进郑和故里”大型演唱会;四、举办晋宁首届郑和文化节歌咏比赛;五、举办“走进郑和故里”大型文化演唱会;六、举办首届郑和文化节秧佬鼓大赛;七、成立晋宁县郑和研究会;八、出版发行《郑和故里文化丛书》四册;九、举办首届郑和文化节书画展;十、举办商贸一条街活动及园艺、花卉展销等活动。

  • 标签: 文化节 郑和 故里 中央电视台 社会舆论氛围 节庆活动
  • 简介:福建省长乐市是我国著名侨乡,也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传统的古代港口城市。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均在此驻泊,短则月余,长达数月,等待季候风起,经虎门扬帆出洋。长乐市为弘扬郑和精神,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发展航运事业与海洋经济,促进与海外的友好往来与经贸合作,在全面修缮郑和遗迹的同时,还集资兴建反映郑和七下西洋的纪念性建筑——郑和广场。广场自西向东分别建设有:郑和航海馆、

  • 标签: 郑和 西洋 遗迹 航海 友好往来 史传
  • 简介: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是以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命名的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民办初中校,在办学中,学校团委将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找寻载体、尝试创新,深入开展团队特色活动。

  • 标签: 郑和精神 引导学生 南京 外国语学校 发扬 外语教学
  • 简介:我站在你的身后站在你当年的起锚地,我来得太晚站在时间的身后,我看到620年前你的背影,高大魁伟,聚散风云但我看不到你的脸,你面向大海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郑和的背影》
  • 简介:西安在明朝之前称为“长安”,由于其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十个王朝建都于西安、咸阳一带,时间长达一千多年。

  • 标签: 郑和 西安 祖籍 历史活动 明朝
  • 简介:晴朗无云的天际,郑和的船队如一条身躯庞大的巨龙,横卧在江苏太仓刘家港外宽阔的江面上,大小200多艘船一字排开,

  • 标签: 和平使者 郑和 刘家港
  • 简介:1405年7月I1日,一阵嘹亮的号角划破清晨的天空。龙江造船厂人头攒动,赶来看热闹的老百姓把船厂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当一艘长148米,宽60米的巨船身披金灿灿的阳光,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造船厂 老百姓
  • 简介:出席由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的全体人员,怀着崇敬与悼念的心情,于7月4日上午祭扫郑和墓,宣读《祭郑和文》。全文如下: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学术论坛 人民政府 领导小组 江苏省 纪念
  • 简介:六百年前,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率领一支睥睨晚古今的庞大船队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的荣光。继汉代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唐代气度恢弘的远交近抚、宋代举国上下的笔墨流香和元代辽阔疆域的金戈铁马,明代拓展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蓝色丝绸之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向海外全面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同时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土地和财富的再分配。据史籍记载与专家考证,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间,

  • 标签: 郑和 新时代 中国古代历史 丝绸之路 中国形象 中国历史
  • 简介:1956年在南京牛首山出土了明宣德八年(1433年)所建造的弘觉寺舍利塔地宫包括带有铭文“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铜鎏金喇嘛塔等在内的一些文物。经考证,该铭文中的“李”字不是作为姓氏解释,而是“使者”之意,此地宫实为法名是“福善”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真身墓,即归葬处。但是,学界有些专家认为此说理由还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物的研究和鉴定,认为出土文物铜鎏金喇嘛塔铭文为郑和亲笔所书,这为确认郑和归葬处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

  • 标签: 郑和笔迹鉴定 云南遗存郑和亲笔题记 福建遗存郑和亲笔题记 南京遗存郑和亲笔题记
  • 简介:郑和是云南人,但江苏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郑和研究起于百年前的梁启超先生,2005年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掀起高潮。江苏的郑和研究走在全国前列,成立研究会,创办会刊,组织和参与学术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 标签: 江苏 郑和研究会 郑和研究 历史回顾
  • 简介:南京郑和艺术团成立于1997年11月,八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为丰富广大中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为促进精神文明,繁荣南京大都市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先后共演出650场,与60多个国家、300多个世界语协会和个人建立了友谊,被誉为“江苏省世协优秀集体”。

  • 标签: 歌舞演出 艺术团 郑和 南京 文化娱乐生活 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