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长期摄入过量碘时甲状腺的形态和体视学变化.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碘化钾,饲养6个月后处死观察甲状腺重量,组织学变化,甲状腺滤泡的体视学参数等指标.结果低碘组(LI)大鼠甲状腺明显肿大,呈小滤泡性增生,平均滤泡体积(V)和滤泡表面积(S)均明显低于适碘组(P<0.01),而滤泡表面积密度(Sv)、比表面积(S/V)、数密度(Nv)明显高于NI组(P<0.01).各高碘组甲状腺未发生肿大,但组织学呈现多型性变化;5倍碘组、10倍碘组甲状腺滤泡体视学各项指标与NI组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别;而50倍碘组滤泡的体积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高于NI组;100倍碘组平均滤泡体积(V)和滤泡表面积(S)均低于NI组,而S/V、Nv则高于NI组;50倍碘组、100倍碘组的甲状腺呈现类似LI组的小滤泡增生,但增生的程度远低于LI组.结论长期摄入过量碘大鼠甲状腺虽然未出现甲状腺肿大,但组织学和体视学参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50和100倍碘组的小滤泡增生更为明显.

  • 标签: 碘过量 大鼠 体视学
  • 简介:摘要患者青年男性,双下肢伴髋部疼痛半月余。患者1月前在“康复科”行PT、肌电生物反馈、针灸等康复训练时出现双下肢伴髋部疼痛,右下肢红肿、压痛明显。

  • 标签: 骨质疏松 肾性佝偻病
  • 简介:摘要: 患者青年男性,双下肢伴髋部疼痛半月余。患者 1 月前在“康复科”行 PT 、肌电生物反馈、针灸等康复训练时出现双下肢伴髋部疼痛,右下肢红肿、压痛明显。

  • 标签: 骨质疏松 肾性佝偻病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长期酒精注射中毒模型,探讨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皮层苔藓纤维-颗粒细胞感觉信息突触传递的影响机制。方法20只6~8周龄的健康雄性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酒精摄入组(酒精组),每组10只。酒精摄入组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20%的酒精,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周期均为28 d。注射结束后,在小脑的Crus Ⅱ区清除头皮及肌肉组织,去除颅骨,剥离硬脑膜,利用气体喷射装置在同侧触须垫30 mm处给予吹风刺激,寻找最大反应部位后,在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D-(-)-2-amino-5-phosphono-valerate,D-APV]、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阻断剂(JNJ16259685)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每种药物灌流20 min,两种药物之间用人工脑脊液充分灌流直到波形恢复,期间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小鼠小脑颗粒层电位波形的变化特点。采用Clampfit 10.3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予吹风刺激后酒精组小鼠颗粒层场电位反应的潜伏期(11.8±0.7)ms较对照组(10.1±0.2)ms显著延长(t=-8.041,P<0.05),N1的振幅(1.2±0.1)mV明显小于对照组(0.6±0.1)mV(t=-12.728,P<0.05)。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小鼠颗粒层场电位反应抑制性成分P1波形上升时间[(4.4±0.2)ms,(3.2±0.2)ms]、持续时间[(12.1±0.5)ms,(10.3±0.2)ms]、消退时间[(7.8±0.2)ms, (6.9±0.2)ms]、波形下面积[(7.3±0.2)ms,(4.3±0.2)ms]均显著升高(t=16.100,-11.840,-11.673,-35.576,均P<0.05)。而两组小鼠刺激结束反应波形Roff波的振幅、波形半宽值、波形上升时间和衰减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9,-0.910,-0.789,1.462;均P>0.05)。当酒精组小鼠脑表面灌流JNJ16259685时,给予的5个吹风刺激诱发场电位的振幅较给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小鼠脑表面灌流D-APV后,吹风刺激诱发的场电位P1的振幅[(42.3±1.5)mV]较给药前[(101.1±0.9)mV]及洗脱后[(100.1±2.2)mV]均显著降低(t=106.762,-69.605;均P<0.05),P1的波形下面积[(42.6±1.3)%]较给药前[(100.6±1.6)%]与洗脱后[(97.6±2.2)%]也显著减小(t=88.862,-67.791;均P<0.05),且N2/N1比值(0.3±0.1)较给药前(0.4±0.1)与洗脱后(0.3±0.1)也明显降低(t=2.242,2.121;均P<0.05)。对照组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后,P1的振幅[(110.7±3.2)mV]较给药前[(100.1±0.9)mV]与洗脱后[(102.0±1.7)mV]显著增加(t=-10.173,7.669,均P<0.05),P1的波形下面积[(127.9±3.5)%]较给药前[(100.0±3.1)%]与洗脱后[(115.0±5.3)%]显著升高(t=-18.698,6.447,均P<0.05),而且N2/N1比值(0.5±0.1)较给药前(0.3±0.1)与洗脱后(0.3±0.1)也明显增高(t=-5.669,5.669,均P<0.05)。对照组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D-APV后,面部吹风刺激诱发的场电位与给药前及洗脱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酒精摄入显著压制MF-GC兴奋性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增强小脑皮层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反应,抑制性成分的增强依赖于NMDA受体,但不依赖于1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 标签: 乙醇 小脑皮质 苔状纤维 感觉刺激 颗粒细胞 场电位 小鼠
  • 简介:代谢综合症是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它的症状包括腹部肥胖、高胆固醇、高血糖和高血压。近期,在1月份的《循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大量摄入精制谷物、油炸食品和红肉可增加18%的患代谢综合症风险。

  • 标签: 油炸食品 综合症 代谢 谷物 精制 摄入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酒精摄入对中老年男性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抗骨折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查体中心进行体检的982例45~79岁的中老年男性为调查对象,如有饮酒史则至少5年,按酒精摄入量分为4个等级:不饮酒,少量饮酒(〈50g/d),中等量饮酒(50g~100g/d),大量饮酒(〉100g/d);按开始饮酒年龄分为〈20岁、20~30岁、〉30岁3个等级。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测定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BG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PD),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①与不饮酒组相比,饮酒者血ALP和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且随日酒精摄入量的增加以及开始饮酒年龄的提前而降低更为明显(P〈0.05)。②受试者各组间腰椎骨密度无显著差别,〈50g/d组受试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骨密度亦无显著改变(P〉0.05),但50~100g/d、〉100g/d组和〈20岁、20~30岁组受试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且其抗骨折能力和下肢最大肌力亦显著降低(P〈0.01)。③982例受试者髋部骨密度测定共检出骨质疏松者为423例(47.5%),50~100g/d组和〉100g/d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组和〈50g/d组(P〈0.05);〈20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小饮酒组、〉30岁组和20~30岁组(P〈0.01)。结论长期大量饮酒可抑制中老年男性骨的转换,降低股骨颈骨密度,从而降低股骨颈的抗骨折能力。

  • 标签: 酒精 骨密度 中老年男性 骨代谢 抗骨折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长期摄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6只,8周龄,体重18~24 g,按照体重分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饲料组(C组)、ω-3 PUFAs组(ω组)、对照饲料+POCD组(C+P组)和ω-3 PUFAs+POCD组(ω+P组)。ω组和ω+P组给予特制ω-3 PUFAs饲料[二十二碳六烯酸(DHA)0.14 g/100 g,二十碳五烯酸(EPA)0.03 g/100 g]喂养12周,C组和C+P组给予对照饲料喂养12周。12周喂养结束后,采用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手术的方法制备小鼠POCD模型。造模后第1和3天进行条件恐惧实验和Y迷宫实验。在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DHA和EPA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F)和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DNF)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1β和IL-6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ω组海马DHA和EPA含量升高,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mBDNF/pro-BDNF比值升高(P<0.05),轮替正确率、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IL-1β和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组小鼠DHA与E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和3天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轮替正确率减少,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增加,IL-1β和IL-6含量升高,mBDNF/pro-BDNF比值降低(P<0.05);与C+P组比较,ω+P组海马DHA和EPA含量升高,术后第1和3天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轮替正确率升高,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减少,海马IL-1β和IL-6含量降低,mBDNF/pro-BDNF比值增加(P<0.05)。结论长期摄入ω-3 PUFAs可改善POCD小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升高mBDNF/pro-BDNF比值有关。

  • 标签: 脂肪酸类,ω3 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 小神经胶质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宝宝该吃多少,爸爸妈妈总是犯愁。吃得少了,担心宝宝营养跟不上;吃得多了又担心会不会过早发育。别着急,我们先算算看,每日给宝宝补充多少热量才正好。

  • 标签: 热量 摄入 营养 过早发育
  • 作者: 刘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南阳豫西健和医院,河南 南阳474500
  • 简介:颈动脉位于人体颈部,左右各有一条,是由胸腔内的主动脉发出抵达脑部的血管。负责脑部血液供应颈动脉在颅骨外分为了境外颈内动脉两个分支。颈外动脉主要负责面部和头部的血液供应,而颈内动脉则主要负责供应脑部。当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时,就被称作是颈动脉疾病。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疾病发病率随之提高。例如年龄在50岁左右,这群人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仅有1%。很多人就想着那么年龄大了也不会高出哪去?但殊不知,如果年龄在80岁左右,那么这群人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就会高达10%,这可是整整十倍的发生率,十分的可怕。

  • 标签: 蔬菜摄入;颈动脉
  • 简介:美国阿拉斯加的渔民,54岁的蒂莫西·琼,以前总认为他在海恩斯的家中可以免受工业污染物的危害-海恩斯是一个拥有2400名人口和4000头鹰的城镇,附近有2000万英亩(1英亩=40.47公亩或4047平方米)受保护的未开垦地区。然而在2007年初,琼同意加入了一项由7个州35位美国人参加的调查。

  • 标签: 化学物质 阿拉斯加 污染物 美国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男性跆拳道运动员在平时、赛前一周和赛后的营养摄入和水分摄入情况,研究对象为大学男跆拳道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通过24小时回忆法和用餐记录法对营养摄入和饮料摄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各时期的营养摄入情况。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摄入量Chinese DRIS》标准,利用营养分析程序 CAN-Pro3.0 测量每个人的营养摄入量,寻找改善运动员饮食行和饮水量的方法与方向。

  • 标签: 跆拳道男运动员 营养摄入 饮水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皮层苔藓纤维-颗粒细胞突触可塑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清洁级6~8周龄健康ICR小鼠(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酒精摄入组(酒精组),每组15只,酒精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15%乙醇(1.6 g/kg),对照组小鼠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注射28 d。使用行走障碍实验和转棒疲劳实验观察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电生理膜片钳技术检测吹风刺激诱发的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场电位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两组间及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电生理结果显示,吹风刺激后,对照组小鼠场电位N1波的振幅百分比[(130.4±3.3)%]高于刺激前[(100.6±2.7)%](t=27.07,P<0.01);刺激后N1波的波形下面积百分比[(128.8±4.5)%]较刺激前[(100.2±3.5)%]高(t=19.43,P<0.01)。吹风刺激后,酒精组小鼠N1波的振幅百分比[(97.8±4.3)%],与刺激前[(99.5±5.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刺激后N1波的波形下面积百分比[(96.8±3.6)%]与刺激前[(100.2±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8,P>0.05)。行走障碍实验结果显示,酒精组小鼠错误总数[(3.14±0.19)次]较对照组[(1.52±0.29)次]高(t=17.87,P<0.01),总错误时间[(63.85±9.34) ms]较对照组[(28.93±7.21) ms]长(t=11.45,P<0.01)。两组小鼠转棒疲劳实验数据使用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小鼠的跌落速度和跌落潜伏期均存在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F=4.5,455.1,均P<0.05)。酒精组小鼠第1~7天跌落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组小鼠第1~7天跌落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酒精摄入损害小鼠颗粒层突触可塑性并导致小鼠运动协调功能及运动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 标签: 酒精 小脑皮质 感觉刺激 突触可塑性 运动协调能力 小鼠
  • 简介:目前,临床及实验资料均证实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2型(11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typeⅡ,11βHSD2)缺陷可导致血压升高.甘草甜素和胆酸是11βHSD2的抑制剂,它们通过抑制11βHSD2增加组织局部分泌的皮质醇及降低醛固酮水平致血压升高.高糖是11βHSD2的抑制剂,它是否通过抑制11βHSD2导致血压升高?组织局部分泌的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如何?报道较少.我们进行了初步观察.报道如下.

  • 标签: 高糖 动脉血压 皮质醇 醛固酮 离体肠系膜血管网 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2型缺陷
  • 简介:安德烈·萨金塞夫执导的《无爱可诉》乍看好像一部刑侦惊悚片,实则一出表现精神危机的悲剧,冷峻肃杀中透着一丝诡秘,令人观之不寒而栗。

  • 标签: 诡异 精神危机 惊悚片 安德烈 刑侦
  • 简介:近些年来,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不断增多,使我们再次意识到铝元素对健康的威胁。铝元素摄入污染的预防成为我们的健康话题。

  • 标签: 铝危害 老年痴呆症 铝元素 发病率 健康
  • 简介:你家宝宝,在用'伊可新',还是特意用的不含维生素A的'D-Drop'?孕期一定要请朋友从澳洲或欧洲带回来'多维元素片'——据说那里面不含维生素A?维生素A何以如此令人忌惮了?维生素A的血浓度应该不低于300ug/L,如果是200~290ug/L已属边缘缺乏,低于200ug/L为缺乏。出现暗适应下降,一般意味着血中维生素A的水平已经低至100ug/L以下了。

  • 标签: 伊可新 多维元素片 血浓度 膳食补充剂 暗适应 动物性食物
  • 简介: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主要通过饮食摄入蛋白质’以维持生命运动。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体能不足和某些疾病,如低蛋白血症,但过量摄入蛋白也不可取。研究和观察表明,过多摄入蛋白而缺乏运动,与肥胖、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具有关联性。

  • 标签: 蛋白质摄入 低蛋白血症 物质基础 生命运动 饮食摄入 摄入不足
  • 简介:在日前举行的“反式脂肪酸:健康影响与管理措施”研讨会上,“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TFA)摄入量及风险评估”研究项目评估工作组组长、广东省疾控中心杨杏芬教授介绍,北京和广州两市居民各年龄组的TFA摄入均低于世卫组织推荐水平,由于我国大城市居民TFA摄入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我国居民膳食中TFA的健康风险很低。

  • 标签: 居民膳食 摄入量 健康风险 项目评估 风险评估 世卫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