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少见、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近年,关于MPM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新的治疗药物和临床试验结果不断涌现,本文对MPM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解读,力求推动临床更好地诊断和治疗MPM。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手术是治疗MPM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文献报道的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术期死亡比例,手术的生存获益和适用人群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将回顾MPM的手术指征,并讨论和比较以宏观切除(macroscopic complete resection,MCR)为目标的胸膜外全肺切除术(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EPP)和胸膜切除术/剥脱术(pleurectomy/decortication,P/D)在MPM治疗中的作用,同时展望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内的其他治疗方式的进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起源于胸膜组织的一类侵袭性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发生率不高,但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左右。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是目前指南共同推荐的一线方案,增加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将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但发生耐药后,尚没有能够带来明确生存获益的抗肿瘤治疗方案。目前包括NCCN指南在内的国际国内指南目前无推荐的标准的MPM二线方案,临床上常应用的方案为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单药化疗,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3个月左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被证实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其疗效与PD-L1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在不可切除的MPM中,PD-1/PD-L1抑制剂治疗在一线和二线及以上治疗中均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部分结果也获得了国际指南的引用和推荐,但总体疗效改善有限。本文对国内外MPM治疗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尝试寻找未来改善治疗疗效的方向和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了30例我院经CT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结果30例病例中CT表现患者均有广泛胸膜增厚和增强结节。25例合并叶间裂的增厚。21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胸膜收缩、胸廓塌陷。6例胸壁侵犯。2例心包转移。3例肋骨转移。4例胸膜钙化。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着帮助临床作出决策及直接介入治疗的重要价值。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我母亲患恶性腹膜间皮瘤已有2年多了,发病时会出现腹水。母亲曾做过7次化疗,但没有任何效果。我母亲现在很瘦,一点儿食欲也没有,做儿女的心里十分难受,不知道怎样才能帮母亲缓解病痛。

  • 标签: 恶性腹膜间皮瘤 临床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一例以大量血性腹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3岁患儿,经腹腔镜探查、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恶性腹膜间皮瘤。经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和静脉化疗治疗,术后半年无复发和转移。恶性腹膜间皮瘤罕见,预后差,病死率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应用低频超声及高频超声对24例超声诊断为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病例,全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7%(22/24)。结论超声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直观显示,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恶性腹膜间皮瘤
  • 简介: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与石棉暴露相关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潜伏期长、早期诊断困难、晚期预后差等特点,化疗、放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疗效不佳。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新兴策略,多个临床试验均展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单药或联合方案在MPM一线、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其中纳武利尤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伊匹木单抗(CTLA-4抑制剂)成为各大指南推荐的首个应用于MPM的一线免疫治疗方案,是免疫治疗在MPM领域里程碑式进展。本文总结免疫治疗在晚期MPM中的现状,重点强调ICIs及靶向间皮素免疫治疗在MPM中的应用和疗效预测因子的进展。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间皮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术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行胸膜检,特异性病理诊断14例,胸膜活检阳性率71.43%。结论胸膜活检对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皮胸膜活检的阳性率可达71.43%,可作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胸膜肿瘤 间皮瘤 胸膜活检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提高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经胸腔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62例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其影像表现。结果:62例中,49例为局限型,13例为弥漫型,38例为良性肿瘤,24例为恶性,带蒂者15例,附于肋胸膜者4例,30例附于脏层胸膜。结论:影像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胸膜间皮瘤的形态和范围,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胸膜间皮瘤 X线 CT MRI
  • 简介:瘤细胞呈立方状,    纵隔恶性间皮瘤首先应与纵隔转移性癌鉴别,恶性间皮瘤呈双向分化

  • 标签: 例文献 文献复习 纵隔间皮瘤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胸膜间皮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CT征象与特点。结果诊断胸膜间皮瘤有意义的影像征象包括: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肋骨骨质破坏;有石棉接触史者可出现胸膜斑、胸膜钙化;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CT增强特征有:增厚的胸膜一般有明显强化,肿瘤有囊变、坏死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在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有价值,但影像征象特异性不显著,与其他胸膜病变鉴别仍有难度,临床应结合病史及实验室资料综合判断。

  • 标签: 胸膜间皮瘤 CT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本例恶性腹膜间皮瘤晚期患者,通过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后,CA125降至正常,病灶评估达到稳定,患者临床获益明显。该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稳定病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腹膜间皮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来源于胸膜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因MPM起病隐匿,局部侵袭性强,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MPM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患者的生存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及时反映国内外MPM诊疗的新进展,提高中国MPM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在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结合专家意见,制定了中国MPM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指南的内容覆盖MPM的流行病学、诊断、病理、治疗及随访等。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规范
  • 简介:摘要腹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al tumor,WDPMT)是一种罕见的间皮来源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女性。本文报道1例术中偶然发现的腹膜WDPMT,肿瘤镜下形成乳头状、管状结构,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未见间质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alretenin、D2-40、WT-1、HBME1和BAP1。测序发现CDC42基因错义突变,未检见TRAF7基因突变。荧光原位杂交未见CDKN2A和NF2缺失。结合病例分析和新近文献进展,总结腹膜WDPM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病理学进展,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处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防止过度治疗。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28岁。因胸闷20天,加重2天,于1996年12月8日入院诊治。无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检查:心脏B超示心包大量积液;胸部正侧位片示,右肺下野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双肋隔角闭塞,隔面不清;心影呈普大型,心前后间晾均捎失。胸部CT平扫见右侧胸腔中等积液征.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征,心包大量积液征;右肺下叶近斜裂处后侧有约3.8cm×2.8cm软组织块影,前部与叶间裂相连.后下部与肺实质融为一体。增强扫描见肿物呈中等强化.心包呈节段性不规则强化,左侧胸膜亦有部分不规则强化。

  • 标签: 心包 恶性胸膜间皮瘤 脑转移 心脑 左侧 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