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降水观测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更为精确的气象观测数据信息,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是常用的两种降水观测手段。近些年来,随着以上两种降水观测方式的综合应用,降水观测效率与质量实现了显著提升。为获取更加精确的降水观测数据,本文通过搜集与整理儋州市 4-6 月份的降水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数据之间的精度差别,以期能够为高效开展降水观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降水观测 降水现象仪 人工数据观测 差别
  • 简介: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是最基本的观测要素之一,对分析内蒙古地区降水情况和了解全区旱涝规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自记降水观测记录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这对深入研究我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特征和暴雨强度及其可能造成危害等规律性问题极为不利。为此,国家从“八五”计划起将自记降水观测记录图形化处理列入日程,

  • 标签: 降水时空分布 数据集 观测记录 “八五”计划 内蒙古地区 图形化处理
  • 简介:以闽江沙溪流域2008—2012年水文站及雨量站的实测降水资料为基准数据,利用探测率、击中率、Heidke技巧评分指数、模糊评分、统计参数、降水重心等指标,对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的3B42V6和3B42V7两种降水产品进行精度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日尺度上,TRMM数据在多数情况下能比较准确预报降水是否发生,两种TRMM降水数据的探测率Pd、集中率FH、Heidke技巧评分指数的平均值都超过0.55,3B42V7的漏报率和空报率比3B42V6均有所降低;两种TRMM降水数据在不同降水量级的预测中精度由好到差依次为小雨、暴雨、大雨、中雨,其中小雨预报精度最好,达到良好水平以上,3B42V7的效果更好一点;两种TRMM数据与实测数据的一致性都比较好,其中3B42V6的数据均方根误差、偏差、相关系数都更小;月尺度上,3B42V6降水数据呈现旱季偏差大、雨季偏差小的特征,而3B42V7数据在全年的偏差都较小;年尺度上,两种TRMM数据降水重心位置与实测数据降水重心位置十分接近,纬度方向的变迁路径一致,TRMM数据的空间分布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 标签: 沙溪流域 降水数据 TRMM 3B42V6 TRMM 3B42V7
  • 简介:渭南自动气象站2005年进入单轨运行。在2a的运行中,自动站的压、温、湿、风、地温等气象要素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天气实况,与人工站观测的差值相对稳定,唯独雨量与人工观测差值较大且不稳定。通过对渭南站2005年和2006年汛期(4—10月)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记录统计、对比分析,

  • 标签: 自动站 降水量 数据质量 人工观测 自动气象站 天气实况
  • 简介:通过对2012-08-31-09-02西安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降水量进行自动化连续观测和数据采集,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双翻斗降水传感器为参照,对无锡、华云、天津生产的三种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捕获到的降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分钟及小时累计降水量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最大测量误差均达到技术规格要求;由于设备差异,四种降水传感器在第一次及最后一次捕获到降水的时间上存在约10min时间先后差异。指出各传感器在采集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等方面的差异,为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应用与选型提供参考。

  • 标签: 称重 降水传感器 数据准确性 标准差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降水观测数据,对引起称重、翻斗和人工观测的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称重与翻斗、人工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称重式降水观测捕捉微量降雨类事件的能力略低于翻斗雨量观测;称重式观测比翻斗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54mm,均方根误差为1.22mm;称重式观测比人工观测的日降水量平均偏大0.01mm,均方根误差为0.17mm;称重式观测的日降水量与翻斗观测数值的相关系数为0.9918,与人工观测的日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9981。出现有效降水时,称重式、翻斗式和人工观测在降水量等级上的差别较小。防风圈可显著提高称重式观测固态降水的捕捉率,而称重观测内筒蒸发对夏季降水测量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降水量 称重 观测 相关性
  • 简介:本文主要结合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DZZ6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实际,首先简要介绍DZZ6新型自动气象站系统结构,接着重点对新型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异常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式,最后给出了几点提升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质量的建议,仅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 标签: 新型自动气象站 降水观测 数据异常 分析处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沱沱河气象站使用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实际,对异常降水和气压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最后提出了雨量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日常维护,仅供气象观测人员参考。

  • 标签: 新型自动气象站 降水量 气压数据 分析处理
  • 简介:摘要:峨眉山国家基准气候站是处于海拔3069.9米、相对高差为2500米左右的高山站,常年雨雾日非常多。冬季因雨凇和雾凇冻结十分严重,所以在冬季停用翻斗式自动观测雨量传感器,启用称重式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降水量,但经过多年的观测发现,一般的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对纯固态降水(雪)或正常液态降水较为适用,而对雨雾凇冻结较严重的地方(如峨眉山金顶)就不太适合。为此我们将一套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加装加热装置和另一套同型号未加装加热装置的称重式雨量传感器观测雨量数据进行对比,同时以人工同时段观测量为参照分析,以便确定加热装置在冻结严重地区是否必要和可行。针对以上问题,特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取自于峨眉山国家基准气候站,2020年12月1日到2022年2月28日冬季冻结时段。测场内临近的同型号两个称重式降水设备,一个为不加装加热设备,一个加装加热设备,同一降水时段内20-08时、08-20时累计自动观测降水量做比较,同时以人工同时段观测降水量作为参照,分析在有加热和不加热情况下的降水量差异。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虽然受加热可能有蒸发的不利影响,但有加热装置比没加热装置设备测得的降水量偏高。(2)有加热装置避免了在气温上升时因冻结物融化非降水时段出现的较大野值现象。(3)以人工观测数据为基准,有加热装置比没有加热装置的数据更接近基准实际数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下的降水量,更为可靠。

  • 标签: 降水量 自动观测 对比分析
  • 简介: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年发布的《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选取一定空间范围内相关性、数据完整性均较好的邻近站降水资料,构建参考序列,结合标准正态检验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我国2342个台站年、月降水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采用相关系数权重平均方法和一阶差分方法相结合得到参考序列,以降低因计算方法和邻近站序列长度不一致等引起的参考序列不确定性.最终结果显示:98个台站降水序列存在断点,仅占总站数的4.2%.采用比值法订正上述非均一性的降水序列,订正后的序列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台站降水量变化趋势(1960-2009年)异常的问题得到改善.

  • 标签: 降水量 均一性 标准正态检验 比值订正
  • 简介:  渗透系数是降水计算中重要的参数,施工允许的情况也可在基坑中布置一部分井(这样降水效果更好),但群井计算结果就千万别(群井中单井的出水量)

  • 标签: 深井降水 降水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规模日益扩大,对地下空间的应用开发利用越来越深,同时带来了深基坑无可避免支护和降水的问题。为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深基坑降水技术一直是工程行业在研究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本文以柳州市新园路工程为例,简述管井降水的施工技术及主要施工过程,分析了管井降水施工中所需要注意的步骤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深基坑 管井降水 基坑监测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某基坑工程实例,对工程中地下水文、地质特性和基坑降水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方案、降水技术及降水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就现场管控及降水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基本实现了无明水影响土方开挖、运输,在没有增加预算的基础上较好的完成了地下水控制目标,基坑降水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多影响,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 标签: 基坑工程 地下水 降水方案技术 观测数据
  • 简介:摘要:利用1990—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Land陆地逐小时再分析数据集,统计了新疆不同区域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选择降水偏多的2001年,分析降水偏多成因,结果表明:(1)新疆夏季降水呈现显著的南、北疆区域差异,即北疆降水量远远高于南疆降水量,其中北疆西部天山一带降水量最多,7月平均降水量达到270㎜,在年际和年代变化趋势上,北疆呈下降、南疆呈上升、全疆则缓慢上升的趋势。(2)南、北疆降水量日变化都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午后降水明显增多,10时出现峰值,然后减弱,午夜到凌晨出现第二个峰值,较白天峰值弱。(3)分析降水偏多年2001年的环流形势发现,新疆处于西风槽前、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为新疆夏季降水提供动力条件,水汽主要来自里海、黑海、北大西洋和北冰洋。2001年夏季出现伊朗型南亚高压并持续时间较长,则北疆降水偏多,南疆降水相对较少。

  • 标签: 新疆 夏季降水 南亚高压 水汽来源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副斜井井筒过含水粉砂层期间,井筒淋水大的突出问题,对井筒淋水防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简洁有效的治水方法,保证井巷安全施工。

  • 标签: 井筒 含水粉砂层 地面降水井 应用
  • 简介: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是常用于软土地基加固的工艺,主要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市政道路软基加固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技术展开了探讨,可为相关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钉形双向搅拌桩 地基加固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雨水建设是地下空间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采用气压式降水施工技术,可有效地减少工程造价、减少安全隐患,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并使基坑的降水效益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气动降水 基坑降水 施工技术
  • 简介:摘 要:采用新型的气动降水技术,解决了电力安全隐患及施工场地经常需要拆除、拆除等问题,并能极大地提高基坑降水的利用率。采用空气管路进行空气泵的气动降压,大大减少了用电配电箱和电缆的工程造价,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形象。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施工经验,并总结出一整套的施工工艺,为以后的降水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降水 基坑降水施工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大气可降水量(PWV)对降水与气候、大气校正、InSAR大气效应的去除、灾害性天气预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GNSS气象学领域所研究的重要分支。本文在MODIS近红外反演可降水量原理基础上,采用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法的组合预测模型改进了MODIS三通道加权平均算法中权重因子的确定方法。研究区域内确定了一组最优权系数ω(0.31,0.17,0.52),改进的加权平均三通道比值法精度较二通道比值法精度提高33.5%,较三通道比值法精度提高21.7%,得到高时空分辨率且比较准确的大气可降水量,便于进行更广阔的大气可降水量研究应用。

  • 标签: 大气可降水量 MODIS 组合预测模型 通道比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