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世界各个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对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作为多种灾害中的其中一种,短时强降雨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本文对短时强降雨的天气过程以及危害分布特点都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措施,希望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天气过程 气象服务
  • 简介:通过对江西五大江河流域内的测站降水进行统计,分析了各流域的暴雨、连续大降水过程降水气候特征;同时还对各个流域一些重大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普查,得出了一些统计事实.为今后制作流域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流域 暴雨 强降水 天气系统
  • 简介:应用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PWV变化特征明显不同,稳定性降水过程PWV变化较为平缓,呈明显的单峰结构,对流性降水过程水汽变化程度剧烈,呈震荡趋势,而混合型降水具有两种性质降水的共同特征;降水过程中的GPS/PWV阈值表明,GPS/PWV资料在降水天气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大气可降水量 稳定性降水 对流性降水 混合型降水
  • 简介:本文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铜川汛期5-9月每个降水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找出了适合本地降水过程中出现最大降水日(即:峰日)中期预报的模式。

  • 标签: 灰色系统 GM(1 1)模型 降水 预报
  • 简介:本文通过2001年5月23日夜间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初步找出了发生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江淮切变南压,高空华北低涡东移入海后,涡旋云系在海上重新加强并在高空东北气流的引导下,呈反时针旋转,重新登陆本省东部地区,造成同一天气系统,先后两次影响本市,以致出现夜间的突发性降水

  • 标签: 降水天气 天气预报 形成原因 气象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7年6月13—14日玉树地区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上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形势,玉树地区处在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且存在明显切变,同时北部高空槽东移南压,南北系统交汇比较明显的地区在玉树南部地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玉树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且其值在72~80℃之间,并存在高能舌,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为此次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 标签: 玉树地区 强降雨 物理量场 成因分析
  • 简介: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玎坐标模式,运用常规报文资料获得初始场,对1999年5月25日~26日的一次华南大暴雨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模式的降水场、形势场预报结果较好,TS评分较高,模式对暴雨的位置、强度、中心都有较好的预报;对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得出物理量分布的一些特征对暴雨发生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 标签: η坐标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 简介:利用加密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产品对2010年8月19—22日辽宁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雨情特点、环境条件、水汽输送、能量场、中尺度云团的演变特征、雷达反射率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持续性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此次暴雨过程包括冷涡东移和低涡北上两个降水阶段,总体表现为过程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和局地爆发性强的特点.西风带长波槽稳定,副热带高压和日本海高压维持,"东低西阻"形势明显;东北冷涡、高层幅散、低层切变、低空急流及地面气旋等高低空系统耦合.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在降水区汇合,水汽条件充沛.随着锋面系统东移,暴雨区具有极强的动力抬升条件.中α尺度云团发展,对流云团的组织化特征明显,冷云砧面积决定了强降水范围.多普勒天气雷达强回波长轴方向与回波移动方向一致,"列车效应引发局地强降水,回波具有后向传播特征,回波垂直结构表明此次暴雨具有低质心的热带降水特点.

  • 标签: 强降水 东北冷涡 能量锋 MCC
  • 简介:摘要:2021年国庆期间,山西多地经历了极端强降水天气。强降水引发一些地区发生山洪和地质灾害,部分河流出现险情,防汛压力较大。太原机场也未能幸免,以下是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回顾与总结。

  • 标签: 强降水 太原机场 气象观测
  • 简介:通过对0509号台风“麦莎”造成临安市局部地区特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和云系演变及地形对台风降水影响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特殊地形对降水增幅效应显著。这对今后预报台风暴雨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台风 暴雨 天气形势 地形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泌阳县2013年8月1日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处在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大环境中,高空槽系统配置,由低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强降水天气。高空槽主要处于陕、晋相接处、陕西南至川东北一带,沁阳位于高空槽线之前。这样的高空形势场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条件。T-lnP图对于强降水天气的分析具备一定的指示作用。多普勒产品能够有效反映此次强降水天气系统内部结构,对于强对流临近天气的预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泌阳县 强降水 环流形势 多普勒雷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500hPa天气图、风云2号卫星、地面气象要素等资料对2017年3月18日林芝机场强降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林芝机场一次典型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在高空槽落后于温度槽的情况下,有助于槽的加深;在孟加拉湾水汽通道建立,强烈的上升运动,在配合林芝机场高海拔特殊地形下,使得林芝机场产生持久降雪低云天气。

  • 标签: 强降雪 高空槽 温度槽 卫星云图 春季 林芝机场
  • 简介:运用旋转主分量方法对分布于全国621个站点的候降水量和2214个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分析。得到4个季节的降水气温主特征模态及其相对应的时间变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分解得到的特征模态较好地反映了全国不同区域降水温度演变的差别,依据各模态的相关系数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降水温度天气区。最后。获得表征全国不同天气特点的252个代表站,这些站的资料可作为提高要素客观预报、扩展服务领域的基本资料。

  • 标签: 候降水量 旋转主分量 特征模态 天气区 代表站 降水天气过程
  • 简介:摘要:2020年5月的大连较往年有很大的不同,整个5月阴雨连绵,出现多场强降水,日照少,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和降水时间很长是今年5月的最大气候特征,平均降水量167.7毫米,比常年偏多2.3倍,是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本文利用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大连气象局观测资料等对五月份降水天气进行统计和案例分析,总结预报经验。

  • 标签: 降水量大 强降水
  • 简介:摘要:气候增暖趋势加剧引发不少极端灾害性天气,给各个地区群众的生活与经济发展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短时强降水与暴雨作为出现几率较大的气象灾害,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评估。本文首先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概念与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究了短时强降雨暴雨气象服务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暴雨天气 气象服务
  • 简介:摘要: 西藏昌都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横断山区,平均海拔3500m以上。因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程度高,所以当地的天气过程与气候特征比较复杂。目前针对西藏昌都市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短时强降雨预报,仅依赖于数值预报模式的降雨量预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大多强降雨分析研究仅局限于几次暴雨过程,无法得到很好的预报指标。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利用历史资料做统计,(短时强降水标准为:1小时10毫米以上)分析昌都短时强降水的观测资料,通过大尺度大气环流、热力和动力效应的综合分析,发现短时强降雨过程的物理机制,以期能为西藏昌都市的短时强降雨天气预报,提供更有利的参考。利用昌都市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西藏昌都市发生的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通过分析大尺度大气环流作用、热力作用以及动力作用揭示此次持续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和持续机制,分析发现: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昌都市上空汇合,利于产生强降水;此次降水具备充分的水汽条件与强烈的上升运动,配合着中低层明显辐合与高层明显辐散。

  • 标签: 西藏昌都市 短时强降水过程 物理机制
  • 简介:摘要:2021年7月24~26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以下简称乌兰县)出现了日降水量超历史极值降水天气过程。研究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一次单日降水量超历史极值的强降水,乌兰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日降水量突破了历史极值,具有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征。EC模式的降水预报在此次过程的起始时间、降水落区等方面最接近实况,在强对流预报中,应注意参考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的指示。

  • 标签: 乌兰县 降水 天气形势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6年8月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利用NECP1*1资料以及FY2G卫星逐小时TBB资料,对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584脊线前部为本次暴雨提供了有力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本次过程红外亮温TBB在-8℃以下低值区域内出现短时强降水,根据亮温演变来看,云从南部山区向北移动过程中发展,造成暴雨天气;和田上空水汽幅合较强,假相当位温低值中心,大的强天气威胁指数以及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叠至区域与本次暴雨出现区域对应较好。

  • 标签: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暴雨
  • 简介: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C气象卫星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08-08-20发生在渭河下游的对流性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和贝湖冷槽分裂南下冷空气在渭河流域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在卫星云图上有圆形暴雨云团特征,tBB低值中心对应强降水中心;暴雨发生前自动气象站地面要素特征表现明显,地面能量锋区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的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性。

  • 标签: 渭河下游 暴雨 自动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