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降雨诱发的区域性滑坡和泥石流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预测滑坡和泥石流是减轻其危害的重要途径。这些方法包括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或根据诱发滑坡的因素进行初步预测。由于大范围滑坡监测成本高,后一种方法更适合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根据实时雨量和预报雨量进行滑坡预报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区域性滑坡 降雨阈值 I-D阈值曲线 年均降雨量
  • 简介:摘要:降雨诱发滑坡的预测与防治是滑坡灾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降雨诱发滑坡的基本原理,然后在对滑坡基本特征、成因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降雨诱发滑坡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我国降雨诱发滑坡的发生特征,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降雨 滑坡 预测 防治
  • 简介:资料和信息的掌握程度对发布美国降雨诱发滑坡变化预警是非常有用的。目前联邦和荚圈各州都发布了太平洋沿岸少数区域和受大西洋飓风潜在影响区域的预警信息。然而,通常这些州都缺乏提供持续支持的资源或者缺乏扩大其他地区的服务范围。美国的少数区域有作为滑坡报警系统的基础降雨阀值。但是,这个降雨阀值的数量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范围是在三个国家数量级和一个小区域的数量级之间,诸如县级。前期的湿度条件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干湿季节明显的区域。浅层滑坡的预警包括受影响区域的具体信息、滑坡发生概率和预计选择的时间,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如西雅图WA区域的实例研究阐明的。西雅图确定的四级预警图(无、观察、观测、预警)是根据观察和预测的累积降雨阀值的超额数以及降雨强度.时间阀值和土壤湿度实时监测相结合得出的。根据历史数据分析,阀值性能的改变取决于降雨特征,阀值超额数与给定滑坡发生的概率相一致。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期间,西雅图的经验对美国西部沿岸的滑坡预警提出了一些挑战。

  • 标签: 浅层滑坡 泥石流 预警 阀值 降雨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建立双鸭山市滑坡地质灾害数据库,综合分析突发性滑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空间分布规律,开展气象条件(主要是暴雨)与滑坡的相关性研究,拟用逻辑回归分析把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当次降雨量和前期土壤含水量相结合构建气象预警模式,以提高其预警准确性。

  • 标签: 滑坡 降雨量 土壤含水量
  • 简介:近年来,泰国由降雨诱发滑坡发生频率及势头日益增加,这与气候变化的影响一致。鉴于此,滑坡对丘陵和山岭地区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影响也相应增大。在由降雨诱发滑坡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潜在威胁的地区,采取了非结构性滑坡防治措施(包括预警和灾害填图)以及结构性防治措施。对于滑坡预警而言,排荐的最好方法是采用临界前期降水指数(API)。此外,结合现代地理空间技术的确定性灾害填图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分析各种情况的有效平台,包括降雨和土地覆盖/土地使用的改变。最终,有关利用聚酯聚合物土工格栅设计和建造加固土壤边坡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降雨可影响加固边坡结构的性能,因此,回填物的硬度对含水量或润湿是极其敏感的。

  • 标签: 气候变化 滑坡 防治措施 灾害填图 地质结构物
  • 简介:降雨诱发滑坡可以利用模拟滑坡降雨的时间进行预测。本文论述了采用的降雨诱发滑坡预报(FLAIR)模型。该模型适用于预报复发性滑坡,是以确定位移函数Y(.)即边坡位移发生与前期降雨的关系的为基础的。一旦定义了该位移函数,就有可能确定它的临界值,超量部分说明可能有新的位移要发生。FLAIR模型已用于意大利北部山麓地带的阿尔单斯ljj脉西部,Lanzo山谷发生的一些情况,这些地方的边坡泥石流是主要的滑坡类型。本研究推动了MoniFLalR预警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边坡灾害预报的开发研究。本文描述了该系统的详细情况及其性能。

  • 标签: 暴雨 预警 意大利西北部
  • 简介:摘要:浙江地区因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等原因降雨型山体滑坡频发,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对降雨型山体滑坡总结其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浙江 降雨型山体滑坡 防治
  • 简介:滑坡是池州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滑坡的形成除与地质条件有关外,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很重要的诱发因素.通过分析大量的滑坡资料和气象(雨量)数据,研究和探讨了滑坡的发生与降水特征之间的关系,发现滑坡的发生与近3天内的降水强度、过程降水总雨量、降水的持续时间等关系十分密切.结合国内邻近省区的分析结论,建立了一个用日综合雨量预测滑坡的数学统计模型,并对池州1995、1998、1999年3次滑坡等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过程进行了检验,效果良好.

  • 标签: 地质灾害 滑坡 暴雨 日综合雨量
  • 简介:摘要嵩县白河滑坡是受2010年7月强降雨影响诱发的上部顺层、下部微切层的大型古基岩滑坡。根据现场调查资料,阐述了滑坡区基本地质条件及滑坡基本地质特征,分析了滑坡变形牲征与成因机制。指出白河滑坡的发生是其独特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坡体临空、岩层产状上陡下缓、顺向坡地质结构、岩性软硬相间、棋盘格式的裂隙网络、不良的地表排水条件等为内因,长期持续的强降雨入渗则是其外部诱因。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属于孔隙水压力诱发的平推式地质模式,强降雨滑坡的触发因素。为此,本文重点从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讨论降雨对白河滑坡的作用机理,建立了二维极限平衡状态下的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并对临界水位高度进行推导,以此做为初始渗流边界条件,研究地下水水位和渗流场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降雨过程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白河滑坡 成因机制 降雨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收集铜仁地区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典型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对滑坡渗流场演化特征影响。

  • 标签: 降雨强度 渗流场 地表径流
  • 简介:摘要选取石灰溪滑坡作为铜仁地区典型滑坡,采用SLOPE/W调用SEEP/W中针对不同的降雨历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滑坡的稳定性系数,研究不同的降雨历时作用下的滑坡稳定性演化规律,对降雨滑坡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滑坡稳定性 降雨历时 极限平衡理论
  • 简介:摘要:通过累计降雨量和变形位移分析,累计降雨是触发土质滑坡变形的主导因素,并对滑坡体后期变形趋势进行了预测,针对同类型滑坡稳定性提出了相关防治建议。

  • 标签: 累计降雨量 变形位移 土质滑坡 主导因素
  • 简介:摘要山区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气象、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强降雨是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激发因素之一。浙江东南部某地,受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山区地质灾害频发,主要以近年来受台风影响发生地质灾害时雨量情况,分析强降雨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时的雨量特征值,从而得出山区地质灾害临界降雨量,为政府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提供数值参考,以此保证山区人员、财产的安全。

  • 标签: 强降雨 山区地质灾害 特征值分析
  • 简介:摘要结合工程实际,主要研究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的数值分析方法,探讨水力传导系数和容水度的确定方法以及边坡稳定的非连续安全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现状的问题,从而对降雨对非饱和岩体滑坡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滞水构造对降雨滑坡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滞水构造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和滑坡发生机理的分析,本文发现滞水构造中的地下水在滑坡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通过调节、润滑、排水作用,对降雨滑坡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防治降雨滑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滞水构造 降雨型滑坡 控制作用
  • 简介:摘要:现阶段公路工程的建设大面积展开。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效的关注施工质量,避免滑坡等实际危害的发生。因此,必须遵循公路滑坡的地质勘探报告,有效地分析并避免地质隐患造成的损害,系统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提升滑坡路段的稳定性。

  • 标签: 公路工程施工 诱发滑坡成因分析 解决办法
  • 简介:基于1951—1998年的铁路重大洪水灾害资料,对中国铁路洪水灾害频次、致灾程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1998年,中国铁路年均发生3.1起重大洪水灾害,重大洪水灾害造成全国铁路年均行车中断63d,其中1954、1960、1981、1991和1996年是铁路洪水灾害严重的年份。铁路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但行车中断天数在8月最多。从铁路洪水灾害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发生洪水灾害次数最多的线路是兰新线,其次是京广线和陇海线,致灾程度最严重是淮南线。对中国不同区域铁路洪水灾害的致灾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铁路 强降雨 洪水灾害
  • 简介:利用陕西黄土高原47a地质灾害和相对应的降雨资料,在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基础上,采用面平均雨量确定各易发区的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量,各易发区的临界雨量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滑坡和崩塌的临界雨量明显不同,一般滑坡临界雨量均高于崩塌;高易发区的临界雨量并不一定低于中易发区和易发区。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和日综合雨量方法,确定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诱发滑坡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25、35、65mm,诱发崩塌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15、30、50mm。

  • 标签: 陕西黄土高原 地质灾害 日综合雨量 降雨临界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地质灾害的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灾害是影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重要制约因素。尽管早在2003年国土资源局就和中国气象局一起合力开展了对地质灾害气候预警的调查,但是最近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为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判能力以及降低地质灾害给我们带来危害的影响,在北京签订了相关协议,这一举措给各省在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这一方面提供了借鉴。2004年7月广东省第一次展开了地质灾害和气象预报的预警工作,广东省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由此拉开序幕。但是,由于预警技术不完善以及缺少科学性的指导,广东省对地质灾害研究的程度还不够深入,仍然不能精准把握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范围。本文综合考虑广东省在地质灾害和气象预警做出的努力,统计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希望对广东省的预防工作有一定帮助。

  • 标签: 广东省 强降雨 地质灾害 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