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问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部分病人可以查到血小板抗体,据北京儿童医院1980-1995年因出血性疾病住院病儿4000例统计,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1044例,占25.1%。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增多 出血性疾病 食疗 血块收缩不良 北京儿童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本科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间住院的44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ITP占68%,慢性ITP占32%;男女比例为1.75:1;PAIgG升高占75%,PAIgA升高占5%;发病1~6周前有明确前驱感染者24例(54%);检测到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的急性病例5例(17%),慢性病例11例(79%);在传统治疗方法外,采用更昔洛韦、磷甲酸钠清除病毒感染,急性病人全部治愈,慢性病人疗效提高。结论:ITP特别是慢性病例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采用更昔洛韦、磷甲酸钠清除病毒,可提高疗效。

  • 标签: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病毒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1例31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400 mg口服、1次/d。用药9 d后出现咯血、便血和全身散在瘀点、瘀斑,血小板计数(PLT)1×109/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用莫西沙星,给予止血、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及输注浓缩血小板等治疗。治疗6 d后,患者全身淤点、瘀斑消退,PLT 376×109/L。骨髓穿刺结果提示为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 标签: 莫西沙星 紫癜,血小板减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IP)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含量,研究其在ITP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ITP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血清TNF-α、IL-18含量。结果TIP组血清TNF-α、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TNF-α含量与IL-18呈显著正相关(rs=0.573,P<0.05),与血小板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s=-0.567,P<0.05)。结论TNF-α、IL-18与TTP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NF-&alpha IL-18 白细胞介素-18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护理中将综合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形式进行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患者76例,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8例,综合护理)。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病症改善用时、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期间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综合性护理
  • 简介: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少见病,临床易被忽视而造成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29岁,首次于1982年3月5日因脾大16个月,头晕11个月收住上海新华医院。体检除脾肋下1cm处余无异常。诊断为(1)缺铁性贫血,(2)脾功能亢进。对症治疗42天,血清铁上升至94ug%,脾功能亢进无变化出院。3个月后皮肤粘膜逐渐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及淤斑,间歇鼻衄伴深黄色尿1年于1983年11月14日再次入院。查血常规Hb95g/L、RBC2.8×1012/L、WBC3.2×109/L、BPC76×109/L。骨髓报告:增生活跃.粒:红=2.8:1,粒红系正常。巨核细咆全片37个,原巨核细胞2个,幼巨核细胞6个,巨核细胞过渡型26个,巨核细胞成熟型2个,裸核型1个,成熟期巨核细胞

  • 标签: 巨核细胞 脾功能亢进 上海新华医院 裸核 血清铁 脾大
  • 简介:摘要:目的: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具体治疗和预后分析。方法:将近五年本院收治的TTP病例,根据治疗相关记录,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以及疗效等进行回顾分析,将结果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所有32例TTP患者进行分析可发现,患者男女比例为15:17,均龄为(35.29±14.21)岁,三联、五联征占比分为56.25%与37.5%;观察治疗结局,有6.25%的患者病情加重,6.25%的患者有复发,6.25%的患者难治,46.88%患者存活,53.13%的患者死亡;有78.13%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患者是否进行血浆置换与病死率之间有相关(P<0.05),但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次数是否>4次与病死率之间则无相关(P>0.05);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后Hb与PLT水平升高,LDH则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P患者诊断与治疗需参考具体临床表现与检查相关指标,进行血浆置换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分析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疗效。结果120例患儿中急性型占80%,慢性型占20%,婴幼儿(<3岁)占58.5%,经过随访急性转为慢性ITP2例(1.9%),30%的患儿发病前1~3周有感染史;2.9%的患儿在发病前曾有预防接种史。应用激素和IVIG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结论ITP患儿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本病与感染、预防接种相关。激素与IVIG仍为治疗首选。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紫癜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