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β受体拮抗在老年骨质疏松小鼠股骨骨折修复中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选择性雌激素β受体拮抗(PHTPP)阻断雌激素β受体的老年骨质疏松小鼠股骨骨折模型形成实验组,未使用拮抗的老年骨质疏松小鼠股骨骨折模型作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采用组织学检查、动态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周、4周,实验组骨痂总面积、软骨骨痂面积、软骨骨痂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6周,实验组极限负荷、断裂能、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雌激素β受体拮抗通过促进早期血管形成,中期的软骨内化骨和晚期的机械力学性能等作用,能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小鼠股骨开放骨折的修复能力,说明了高选择性雌激素β受体拮抗(PHTPP)可能作为潜在的新药来治疗老年女性骨折。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β 骨质疏松 骨折 生物力学 组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拮抗方案促排卵前使用雌激素预处理的必要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使用拮抗方案进行IVF-ET的104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雌激素预处理分为未预处理组和预处理组,并依据不同卵巢反应(高反应、正常反应、低反应)比较未预处理组与预处理组的临床特征与助孕结局。结果不论哪种卵巢反应性,经雌激素预处理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窦卵泡直径及其变异系数(CV)均显著小于未预处理组(P均<0.001)。未预处理组中卵巢高反应、正常反应和低反应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1 693.4±569.8) IU,(2 242.5±635.8) IU,(2 686.4±833.8) IU]及Gn使用时间[(9.7±1.1) d,(9.6±1.1) d,(9.5±1.6) d]均显著小于预处理组[(1 897.9±508.0) IU,(2 458.9±759.1) IU,(2 942.1±756.0) IU;(10.8±1.1) d,(10.5±1.4) d,(10.5±1.6) d] (P<0.001,P=0.019,P=0.029;P<0.001,P<0.001,P<0.001)。雌激素预处理后,正常反应和低反应人群中,Gn使用第5~6日、第7~8日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卵泡不同步率较未预处理组显著降低(P均<0.05);hCG注射日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数、双原核受精率、优质胚胎数,预处理组均显著大于未预处理组(P均<0.05)。雌激素预处理后,高反应人群Gn使用第5~6日卵泡不同步率(17.7%)较未预处理组(26.7%)显著降低(P=0.012),但其余治疗过程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未预处理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反应和低反应人群中,获卵数、成熟卵数、优质胚胎数在预处理组和未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18)。正常反应人群累积妊娠率预处理组(81.3%)显著高于未预处理组(70.5%,P=0.044),而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全部胚胎冷冻后首次冻融移植妊娠率两组在不同卵巢反应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卵巢正常反应与低反应人群,拮抗方案促排卵前应用雌激素预处理可以改善卵泡发育的同步性,增加成熟卵子数和优质胚胎数,进而改善妊娠结局,而在高反应人群中并未体现出优势,且增加了Gn使用总量和使用时间,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 标签: 拮抗剂方案 雌激素预处理 卵泡发育同步性
  • 简介: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方案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相比较经典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方案,其存在如抑制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起效快、停药后垂体恢复迅速、减少促性腺激素的使用及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等诸多优势。但早期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GnRH-A方案妊娠率低于传统的GnRH-a方案。另有文献报道,虽然GnRH-A方案新鲜周期的种植率降低,但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并未受到影响。研究表明GnRH-A可能改变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但并不影响卵子质量与胚胎发育,对于这一结论尚存在争议。故本文从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和形态学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及妊娠结局等方面就GnRH-A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卵巢高反应人群在体外受精中,可以选用温和刺激、延迟启动的GnRH拮抗灵活的用药方案,既可以获得与GnRH激动长方案一样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控制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当GnRH拮抗方案中使用GnRH激动激发排卵后,全胚胎冷冻保存予期待复苏周期移植,也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 标签: GnRH拮抗剂 体外受精 卵巢高反应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GnRH拮抗治疗的92例初诊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0(65~76)岁。治疗前PSA中位值98.30(32.50~436.75)ng/ml,睾酮中位值12.30(1.51~18.44)nmol/L。M0期26例(28.3%),M1期66例(71.7%);≥T3期67例(72.8%),N1期54例(58.7%)。Gleason评分≥8分80例(87.0%);联合使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58例(63.0%),有特殊基因突变者21例(22.8%)。患者均接受GnRH拮抗地加瑞克皮下注射治疗,每28天1次,首次剂量240 mg,后续每次80 mg。记录地加瑞克治疗后3个月PSA和睾酮变化情况;将PSA最大降幅≥99%的患者,定义为高反应组,<99%者为低反应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地加瑞克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92例使用地加瑞克治疗3个月后,PSA中位值下降至0.64(0.11~3.93)ng/ml(P<0.001),睾酮中位值降至0.45(0.13~0.72)nmol/L(P<0.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反应组48例,低反应组44例。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前PSA与低反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67.11~444.25)ng/ml与88.50(9.91~582.25)ng/ml,P=0.077];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前睾酮水平显著高于低反应组[13.82(7.53~19.43)nmol/L与4.61(0.75~16.12)nmol/L,P=0.030]。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后PSA显著低于低反应组[0.22(0.09~0.82)ng/ml与3.22(0.19~15.88)ng/ml,P<0.001];两组治疗后睾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0(0.09~0.80)nmol/L与0.45(0.02~0.65)nmol/L,P=0.826],均达到去势水平(<1.7nmol/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低是地加瑞克反应良好的因素(OR=0.947,95%CI 0.897~0.999,P=0.039);T分期(P =0.540)、N分期(P =0.363)、M分期(P =0.660)、Gleason评分(P=0.834)、应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P =0.238)和基因突变(P =0.525)均与地加瑞克高反应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地加瑞克高反应的独立因素(OR=0.913,95%CI 0.847~0.983,P=0.016)。结论在真实世界中,GnRH拮抗治疗HSPC患者3个月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睾酮和PSA水平,且疗效不受肿瘤分期、分级、基因突变等影响。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疗效 真实世界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仅,受体拮抗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结石直径小于1.0c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90例。甲组予Ⅸ,受体拮抗(坦洛新缓释胶囊0.2mg,1次/d)治疗;乙组予胆碱能受体拮抗(山莨菪碱片5mg,3次,d)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期限均不超过2周。比较两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复合治疗率的情况。结果治疗观察期间的结石排出率,甲组80.00%(72/90),乙组38.89%(35/90),P〈0.05。结石排出平均时间甲组(4±3)d,乙组(11±3)d,P〈0.05。治疗观察期间因症状加重或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做复合治疗者甲组4例(4.44%),乙组30例(33.33%),P〈0.05。甲组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退出的患者,乙组有20例。结论α1受体拮抗比传统胆碱能受体拮抗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方面具有快速、安全、高效的特点。

  • 标签: 尿路结石 Α1受体拮抗剂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MRA)能够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的过度激活,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根据分子结构,MRA可分为传统的甾体类(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和新一代的非甾体类(如非奈利酮等)。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3种MRA为螺内酯、依普利酮和非奈利酮,在治疗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有所区别。本共识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甾体类及非甾体类MRA的认识,有助于合理选择及应用MRA。

  • 标签: 受体,盐皮质激素 拮抗剂 慢性肾脏病 心力衰竭 高血压 醛固酮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治疗心绞痛的钙拮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硝苯地平是治疗高血压、心绞痛最常用的一种药,属吡啶类钙拮抗

  • 标签: 治疗 心绞痛 钙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鲜胚胎移植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拮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 4月至 2017年 12月期间接受本院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 IVF-ET)治疗的病例共 286例,其中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激动长方案促排卵治疗的1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GnRH拮抗促排卵治疗的 1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 床效果;结果:1.观察组的 Gn使用时间、 Gn使用量、促排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而获卵数及成熟卵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2.观察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的种植率、优质胚胎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3.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 Apgar评分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4.两组的 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新鲜胚胎移植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方案能减少药物使用量及时间,提高妊娠率,具有良好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胚胎移植 GnRH拮抗剂 GnRH激动剂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鲜胚胎移植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本院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病例共286例,其中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长方案促排卵治疗的1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nRH拮抗促排卵治疗的1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观察组的Gn使用时间、Gn使用量、促排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获卵数及成熟卵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种植率、优质胚胎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的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鲜胚胎移植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方案能减少药物使用量及时间,提高妊娠率,具有良好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胚胎移植 GnRH拮抗剂 GnRH激动剂 妊娠结局
  • 简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卵泡募集、生长或闭锁、优势卵泡的选择、卵子成熟度等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方案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分析可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用于评价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的优劣,不同用药方案对其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关键词控制性超促排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9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胺受体拮抗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在过敏性鼻炎(A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鼻炎患者98例,以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4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组胺受体拮抗(盐酸氮卓斯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孟鲁司特钠片),对比两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鼻痒、鼻塞、打喷嚏及流涕等症状缓解效果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组胺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过敏性鼻炎
  • 简介:摘要移植物功能是移植术后受者存活率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受缺血再灌注、蛋白尿、高血压、排斥等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MRA)可有效预防减轻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肾病及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减少慢性肾病者蛋白尿及心血管并发症高风险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此,MRA可能有助于改善移植物功能进而提高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后存活率。本综述介绍了MRAs新近相关研究进展,旨在将其应用于肾移植受者以期改善预后。

  • 标签: 肾移植 盐皮质激素 终末期肾病 存活率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内异症相关的痛经、非经期盆腔痛和性交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和消除疼痛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GnRH-a)在内异症药物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可有效缓解内异症相关疼痛并可预防内异症复发,但GnRH-a过度抑制雌激素水平和最初使用时的点火效应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困扰。非肽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已在其他国家上市,其为口服剂型,用药方便,用药初期无点火效应,使用后迅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雌激素水平。非肽类GnRH拮抗复合制剂可长期使用,用于缓解内异症相关的痛经和非经期盆腔痛。本文从药物特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对近年来GnRH拮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通常需要麻醉用药,肌松药是全麻处理中辅助用药,可提升麻醉效果,促进手术安全完成。但在全麻术后,通常可见残余肌松作用,此时须使用拮抗,消除肌松作用的相关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全麻后使用肌松拮抗药物的必要性,说明用药重点注意事项,并分析了肌松拮抗药的发展进程。

  • 标签: 肌松拮抗 全麻 特殊患者 肌松残余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方案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拮抗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发育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分为第3日(day 3,D3)单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单优组),D3双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双优组)和单囊胚移植组(单囊胚组)。其中新鲜周期单优组301个周期、双优组253个周期、单囊胚组12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单优组84个周期、双优组136个周期、单囊胚组396个周期;全胚冷冻首次FET单优组69个周期、单囊胚组161个周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新鲜和FET周期单优组、双优组、单囊胚组及首次FET周期单优组与单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结果各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周期中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与新鲜周期单囊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妊娠率[46.18%(139/301)]、持续妊娠率[40.86%(123/301)]、多胎妊娠率[0%(0/139)]显著低于双优组[58.89%(149/253),P<0.001;52.17%(132/253),P<0.001;30.20%(45/149),P<0.001],种植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FET中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持续妊娠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但均显著低于单囊胚组[62.88%(249/396),P<0.001;63.89%(253/396),P<0.001;55.30%(219/396),P<0.001],多胎妊娠率[0%(0/27)]则显著低于双优组[20.37%(11/54),P=0.013]。首次FET单优组的持续妊娠率[27.54%(19/69)]显著低于新鲜周期单优组[40.86%(123/301),P=0.040],首次FET单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63.35%(102/161)]、种植率[63.98%(103/161)]显著高于新鲜周期单囊胚组[50.39%(64/127),P=0.027;51.97%(66/127),P=0.040]。结论拮抗方案单胚胎移植能显著降低多胎妊娠率;新鲜周期移植D3单优质卵裂胚可获得与D5单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而FET周期移植单囊胚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 标签: 拮抗剂方案 单囊胚移植 单卵裂胚移植 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