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实施下腹部手术的40例患儿,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他们划分为A组与B组,A组患儿实施静脉全麻复合骶麻,B组患儿实施单纯静脉全麻,仔细观测这两组患儿在手术后各个时间点上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这两组患儿均有一定的麻醉效果;在各个观测点上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骶麻相比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且副作用低,减轻患儿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下腹部手术 静脉全麻复合骶麻 单纯静脉全麻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加强对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具体方法是对188例静脉全麻患儿的观察及护理,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是必须加强对静脉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就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后的结论是在患儿全麻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中紧密的护理配合,术后密切护理观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标签: 小儿 静脉全麻 护理
  • 简介:病人能在麻醉、安睡或深度镇静下接受检查和治疗对操作医师和病人都是有益的,在内镜检查中未用静脉内镇静的病人对内镜检查的痛苦的承受能力比镇静的病人要低得多,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是在常规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一定剂量的镇静剂

  • 标签: 中的应用 全麻镜 诊疗中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静脉全麻用药和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0例,ASAI~Ⅱ级,根据术中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速率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IS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维持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心率60~80次/分钟;B组维持BIS值40~60。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插管后(T1)、插管至手术开始时(T2)、手术30min时(T3)、手术60min时(T4)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Steward评分达4分时间。结果A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比B组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和Steward评分达4分时间均较B组长。结论BIS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指导麻醉药的合理使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静脉全麻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全麻手术病人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手术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了静脉全麻的麻醉方式,并对所有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查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护理静脉全麻手术病人,可以使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全麻 手术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全麻下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围术期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总结回顾18例静脉全麻ERCP病人护理经过和病例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手术并康复或好转出院,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全麻ERCP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良好的术前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是手术安全、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 标签: ERCP 静脉全麻 护理
  • 简介: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go up obviously during examination.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P<,  96例观察组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完成内镜操作,检查前后两组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在入室均无差别

  • 标签: 中的应用 全麻镜 诊疗中的
  • 简介:目的:应用脑电图(EEG)对静脉全麻病人各期进行监测研究。方法:对19例腹部手术病人分别进行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手术中及停药一小时的EEG监测及描记,结果:在麻醉诱导时EEG均可呈现典型的爆发性抑制,似在额叶向全脑抑制,每次等电位持续时间的知短与麻醉深有关,结论:本组静脉复合麻醉药主要作用于在脑皮层,可使得EEG出现典型的爆发性抑制,此改变似以额叶向全脑抑制,我们试图利用等电位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麻醉的深度,而普鲁卡因复合液在麻醉中主要起到维持麻醉深度的作用。

  • 标签: 脑电图 普鲁卡因 复合麻醉 监测 静脉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全麻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成因,以及对应的预防机制展开深入分析,有助于帮助患者对深静脉血栓加强认知,与医护人员实现深度合作,平安度过全麻术后的恢复阶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凭静脉全麻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全麻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全凭静脉全麻,观察组行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全麻,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000,P=0.0082<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全麻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优于全凭静脉全麻

  • 标签: 全凭静脉全麻 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全麻 小儿麻醉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采用静脉全麻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27例,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27例,采用静脉全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肿瘤剥除术 静脉全麻 硬膜外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术前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同时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择期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进入手术间前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一起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入室前小儿的反应和入室后呼吸、循环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手术过程中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现呼吸道阻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讨论术前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同时注射能减少患儿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减少了注射药物次数,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和心理创伤。

  • 标签: 小儿 静脉麻醉 注射时机
  • 简介:摘要误吸指由于病人咽喉反射迟钝或消失,胃内容物进人气道,造成气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Mendelson综合征)。麻醉下返流较呕吐更常见,因为是一种"无声"的动作,不易被发现,更易发生误吸。小儿麻醉较成人麻醉其风险更大,据统计,小儿麻醉相关性心跳骤停原因中呼吸道通气问题导致的缺氧占第一位,其中因误吸而造成的死亡率超过成人。因此,预防和处理误吸在小儿静脉全麻手术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1例小儿静脉全麻手术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吸,探讨误吸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 标签: 小儿静脉 误吸 预防和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和单纯静吸全麻在妇科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妇科病房近4年共计76例行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接受腰-硬联合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和静吸全麻。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维库溴铵、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动脉压、维库溴铵、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明显改善麻醉效果,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麻醉方式。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和 腹腔镜 阴式子宫切除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94例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行中医正骨病人的护理配合,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麻醉配合,正骨的准备与配合,及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等,所有患者均在无痛、无知晓状态顺利的完成正骨术。认为通过完善的准备,与专业的护理,可以使病人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以无痛无知晓状态完成骨折复位,同时能提高复位成功率。

  • 标签: 丙泊酚 静脉全麻 中医正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