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升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图像采集质量,以满足后端图像后处理的需求。方法:通过分析成像原理、发射光源的调整、滤光镜片的选择以及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环节的优化,得到最适宜的初始采集图像。结果:通过提高不同环节的采集传输质量,最终图像的成像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结论:高性能的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设计将会为后端图像处理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最终能否观测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静脉成像显示仪 发光二极管 USB驱动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技术在下肢静脉栓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我院80例临床怀疑下肢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患者行MSCTV检查,将检测的结果和用彩超进行检查的结果对比。结果运用彩超进行检查的结果比较模糊,很多具体情况无法明确定位,而运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能清楚的看到病患下肢静脉成像,可对病患的栓塞类型进行准确的判断,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检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技术对下肢静脉栓塞疾病进行诊断,MSCTV技术对下肢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MSCTV 下肢静脉 栓塞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双低对比剂联合能谱CT成像技术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到本院接受门静脉检查的患者42例,依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低剂量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常规剂量组,其中,图像噪声、SNR、医师1评分、医师2评分比较(P>0.05),门静脉CT值、CNR比较(P

  • 标签: 双低对比剂 能谱CT成像技术 门静脉成像 图像噪声 SNR CN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脑静脉畸形的患者MR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20例病人均采用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和3DSWI序列扫描,其中有7例病人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SWI序列对脑静脉血管畸形的准确率高于常规MR(T1WI,T2WI)序列。与MRI增强检查准确率一致,SWI图像能够显示细小、放射状的小静脉及增粗的髓静脉和引流静脉

  • 标签: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5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2例经手术确诊PAPVD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回顾性分析PAPVD的MSCTA特点,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进行比对,分析MSCTA与TTE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经手术证实,本组PAPVD包括心上型18例(56.3%)、心内型12例(37.5%)及心下型2例(6.2%)。MSCTA诊断30例、漏诊2例,检出率93.8%;TTE诊断23例、漏诊9例,检出率71.9%;MSCTA检出率明显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7,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的优势,MSCTA技术可直观显示异位的肺静脉数目、走行及汇合情况,对PAPVD的检出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当临床怀疑PAPVD,TTE检查阴性或不能确诊时,应结合MSCTA以防漏诊、误诊。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肺静脉异位引流 计算机体层摄影 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右肾上腺静脉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取我院(2022年6月到2023年5月)收治的开展腹CT增强扫描的患者88例,氖和患者均开展右肾上腺静脉成像技术检查,在检查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44例对照组用常规剂量CT扫描技术,44例观察组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对比右肾上腺静脉成像指标。结果:经对比,观察组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右肾上腺静脉成像检查中,不仅能保证图像质量,还能减少辐射剂量,值得推崇。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技术 右肾上腺静脉成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DSA或临床最终证实的CTPV患者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进行三种层厚及间隔重建,A组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B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0.625mm;C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并且应用3D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血管成像。结果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后认为三组重建层厚及间隔图像中B组为最佳选择的比率分别为92%与96%。MIP图像后处理均清楚显示CTPV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率100%。VR成像显示率48%。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全部显示侧支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层厚1.25mm,间隔0.625mm的重建,并结合多种3D后处理技术(MPR、MIP、VRT)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CTPV的总体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各种病因所致的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共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范围18~70岁。根据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组(12例)、轻度组(22例)、中度组(18例)和重度组(16例)。采取瞬时弹性成像检测患者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行腹部彩超观察患者脾脏大小、门静脉内径和腹水等。收集4组患者的LSM、腹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和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情况,并分析LSM与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LSM、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的差异。结果随着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加重,患者LSM、腹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均显著增加(均P<0.05);LSM与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4、0.55、0.41,均P<0.05)。56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中,未出血患者32例、单次出血患者8例、多次出血患者16例;随着患者出血次数增加,LSM、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均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门静脉高压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 乙肝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5月—2021年1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BCS患者136例。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24~82岁。患者均经CT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观察项目:(1)观察BCS患者的CTV影像学表现;(2)比较CTV与DSA在评估和诊断阻塞血管及BCS合并血栓、肝癌等的差异。结果(1)BCS患者的CTV影像学表现:肝硬化,脾肿大,腹水,尾状叶明显增大,增强早期见尾状叶及肝左叶中央部分迅速强化,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中心扇样强化),延迟强化密度趋于均匀,并可见侧枝循环形成。(2)CTV与DSA在诊断肝静脉节段性阻塞、肝静脉膜性阻塞、肝静脉广泛性阻塞、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下腔静脉膜性带孔阻塞及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00、0.00、0.44、0.13、0.25、0.80,P值均>0.05)。CTV诊断BCS合并肝癌(5例)优于DSA(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两者诊断BCS合并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118)。结论CTV可准确显示BCS患者的血管病变,具有与DSA相当的准确性,而且对合并肝癌的诊断优于DSA,可为BCS的术前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CT血管成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一半患者命名为甲组(给予强化头皮针穿刺),剩余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针对对比剂渗漏情况与影像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乙组的对比剂渗漏情况明显比甲组的对比剂渗漏情况,乙组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甲组的影像质量,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CT血管成像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接受下肢CTV检查的80例患者,直接法40例,间接法40例,观察其检查结果。结果:80例患者通过下肢CTV检查后,确诊62例(77.50%),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检查方式,其中直接法可清晰观察到患者病变的位置、大小、周围血管关系等,间接法观察角度受到限制,两种检查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相比较之下,直接法成像效果更佳,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CTV成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相关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实施治疗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数量为100例。对于所有的患者均需要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形式进行诊断,并需要对于患者实施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确诊,分析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对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的相关价值。结果通过对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验完成后我们发现患者在临床上的曲张静脉最大直径、栅栏状静脉扩张和患者在内镜下进行检查的曲张静脉的形态以及是否出现红色征象有着较大的关系,同时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于患者进行诊断后灵敏度为72%,特异性为90%,均呈现出一种较高的水平。结论在临床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出血风险的预测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形式对于患者进行预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能够预测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方式。

  • 标签: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皮瓣血管走行,放大镜辅助下切取皮瓣,将游离的静脉皮瓣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修复情况,包括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皮瓣,皮瓣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8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水疱,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术后1周皮瓣水疱消退;7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皮瓣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最终坏死。完全成活17个皮瓣,完全坏死1个皮瓣。所有成活皮瓣无臃肿,外观佳,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患指屈、伸活动度良好。16例(除去1例完全坏死皮瓣)成活皮瓣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结果:优11例,良5例。结论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创、操作简单、直观精确等优点,可实现直视下快速设计静脉皮瓣,是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的得力辅助工具。

  • 标签: 外科皮瓣 红外线 静脉 移植 动脉化静脉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E(MR弹性成像)、DCE-MRI(动态增强成像)在EGV(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G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与研究人员共80例,每组共40例,对照组采用DCE-MRI诊断,研究组采用MRE诊断,观察疗效。结果:DCE-MRI是EGV诊断的金标准,经诊断研究组、对照组数据无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MRE对EGV患者的诊断起到积极的,和DCE-MRI的诊断结果相当,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和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03例肝硬化患者行超声、内镜及实验室检查,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度(LS)、LS×脾长径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LSPS)、血小板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指数(APRI)、脾硬度(SS)对有无EV、低危和高危EV、有无EV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有EV与无EV肝硬化患者之间,Child-Pugh分级、LSPS、APRI、LS、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S、SS是诊断EV的独立影响因素。LSPS、APRI、LS、SS诊断EV的AUC为0.84、0.79、0.83和0.89。低危和高危EV患者Child-Pugh分级、LS、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无EV破裂出血患者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为预测高危EV及有无EV破裂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无EV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较弱(r=0.35,P<0.05),与LSPS、APRI、LS相关性中等(r=0.52、0.45、0.51,P均<0.05),与SS相关性较强(r=0.61,P<0.05)。结论SWE对肝硬化患者EV严重程度和破裂出血有较高价值,可作为预测EV分级和破裂出血的无创检查技术。SS对EV的诊断价值高于LS。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 简介: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而改进扫描的对比增强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可对颅内微静脉系统尤其是深部髓质静脉显像,表现为垂直于侧脑室的小静脉影像。SWI在神经系统,尤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评估非常有价值^[1]。2008年,Tong等^[2]首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儿SWI序列上,发现患侧侧脑室旁大量扩张、增粗并垂直于侧脑室的静脉影,被命名为深髓静脉征(deepmedullaryveinssign,DMVs)。近期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DMVs可见度增加能用于预测颈内动脉以及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患者转归及预后预测、临床治疗指导等方面,其临床价值进一步被拓宽。同时,DMVs也见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笔者就SWI上显著DMVs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深部髓质静脉 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将CT诊断结果和MRI诊断结果并与实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诊断的准确率为75.00%,而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中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脑静脉窦血栓的主要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窦血栓
  • 简介:静脉血栓是静脉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血栓年龄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而现在临床使用的影像学方法如常规超声、血管造影、CT及磁共振成像对此往往评价不充分。作为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方法,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组织内部弹性分布的定量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弹性成像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弹性成像技术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