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的优点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6月所行3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患者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34%-68%,均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结果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OPCABG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 简介:目的:探封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的麻醉处理。方法:16例OPCAB病人,在中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复合异氯醚低溃度间断吸入、异丙酚持镇静注、维库溴安间断追加的综合麻醉中持镇静注硝酸甘油[0.2~2μg/(kg·min)];用多巴胺、苯肾上腺素、硝普钠、艾司洛尔调控病人的血压和心率,分别维持在14~12/10-9kPa和50~70bpm,并尽可能维持稳定。中静注肝素1mg/kg,保持ACT>300秒;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结果:16例中,2例搭桥2支,11例搭桥3支,3例搭桥4支,无1例改用髓外循环。其中10例中未输血,最大输血量为900ml。术后4h拔氯管道管者6例,6h内者6例、8h内者2例,最长1例为18h,无麻醉死亡。结论:术前必须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心功能状况,中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步骤调控病人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深度,是保证OPCAB病人安全的关键。

  • 标签: 病人 术中 OPCAB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麻醉处理 静注
  • 简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是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在跳动的心脏上创造一个相对静止、相对无血的环境进行冠状动脉搭桥。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此类病人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需要尽快完成搭桥步骤,这给手术的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从2007年7月-2009年7月实施OPCABG手术21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配合 手术器械 OPCABG 心功能储备 2009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在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105例手术的手术配合。结果105例病人手术顺利,2例由于病人病情严重中改为体外循环,两例中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无一例死亡。结论护士了解病情,熟悉手术步骤,熟练配合手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护理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n-PumpCABG,on-pump)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ff-pumpCABG,off-pu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2年7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11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on-pump组和off-pump组,对其术后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ff-pump组发生并发症3例,住院死亡1例,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6小时,ICU住院时间平均1.5天;on-pump组并发症20例,住院死亡5例,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8小时,ICU住院时间平均3.6天。结论体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但体外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比体外循环患者低,ICU住院时间短。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 非体外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进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72例患者在手术中的配合措施。结果该72例患者的手术在中配合默契、流畅,对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有极大的帮助,目前72例患者均已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地配合医师,重视手术流程和细节,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做好一切准备。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配合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6年12月66例冠心病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制定科学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计划。结果66例冠心病手术患者通过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监测,临床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病人的围期管理及术后拔管。方法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80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安氟醚等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结果所有病人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分别为(80±42)min、(2.6±2.0)h、(8.4±6.3)h。毕61例病人在4h内拔管。80例预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施行“快通道”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减少病人在ICU的停留时间。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麻醉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5月我院开展6例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中积极协调配合。结果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间4~6h,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等情况,术后恢复好。结论护士术前了解病人病情,与医生沟通,了解搭桥的条数,以及取材情况,备好手术中需要的所有耗材,中配合技术娴熟,做好感染预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对288例入住ICU的60岁以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288例患者中3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出现精神症状,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对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老年患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监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4年我院接治的采用体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在术后恢复各项指标中,ICU治疗时间、心电监测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进食时间和坐起时间在两组差异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对患者术后的疗效分析和随访过程中,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在各个方面都优于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

  • 标签: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疗效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动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7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式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对比,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知,乙组的各项系数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对甲组和乙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乙组的并发几率低于甲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应用价值高,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心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分析208例OPCABG患者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等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我院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脉处于无血状态。结论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娴熟的配合技术和较强的应急能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的损伤。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体外循环组与体外循环组,每组患者50例,手术完成后二十四小时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心肌和肾脏的损伤程度。结果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4小时与24小时的左室舒末径、射血分数、BNP、CK-MB、cTnI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术后8小时与24小时的肌酐清除率、NAG、SCr以及BUN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结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对患者的心肌和肾脏的损伤小,与体外循环相比更具优势。

  • 标签: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 肾脏 损伤
  • 简介:笔者对5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肾功能监测、呼吸道的护理、抗凝治疗的护理及感染的预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3例中行血液透析治疗,本组1例术后24h内出现室性早搏

  • 标签: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 全患者 冠状动脉搭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