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光石沟铀矿床伟晶岩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指出了二者存在的差异。认为光石沟铀矿区伟晶岩是灰池子岩体多期分异后残余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残余岩浆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初步建立了光石沟铀矿区伟晶岩的宏观和微观标志,对今后该区找和科研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含矿伟晶岩 非含矿伟晶岩 差异性
  • 简介:摘要:新疆中阿尔泰位于红山嘴断裂与阿巴宫断裂、巴寨断裂之间,主要为早古生代变质岩系,构造强烈,侵入岩发育,主要是深成岩,浅成岩次之,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

  • 标签: 伟晶岩 中阿尔泰 稀有金属矿 锂矿
  • 简介:雅江残余盆地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其地质构造环境、伟晶岩脉形成机制、伟晶岩脉类型有密切关系。北缘甲基卡地区主要受印支末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热隆事件影响,伟晶岩脉成群成带发育,形成大型、超大型锂稀有金属,南缘打枪沟地区缺乏岩浆热穹窿构造,仅表现为岩浆期后花岗伟晶岩残余熔浆分异演化,沿岩体内外接触带发育低类型伟晶岩脉,以铍化为主,兼有锂化。

  • 标签: 稀有金属矿 穹窿构造 伟晶岩脉 雅江残余盆地
  • 简介:鄂西铁矿建造由泥盆系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及铁质岩组成。共生岩石组合具有明显的稳定型沉积特点,石英净砂岩、泥质岩、灰岩及具有鲕状结构的铁质岩均形成于稳定陆块的滨海环境。建造内未发现火山沉积和热水沉积,物源均来自周围古陆。建造形成过程中,盆地拗陷幅度小,沉积物厚度薄,属地壳沉降和物源补偿低速率共生模式。

  • 标签: 建造分析 沉积铁矿 泥盆纪 鄂西
  • 简介:黔东注溪钒岩系为跨震旦-寒武系留茶坡组及下寒武统九门冲组第一段。通过对岩系标志层的初步研究和对比分析,确定该区钒化地段一般分别分布于该标志层之上、下10-15m地层厚度范围内,这一特征为该区及其它地区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钒矿 标志层 对比分析 黔东注溪
  • 简介:本文根据目前鄂钢铁固体废料的产生及使用情况,通过初步试验,提出了综合利用这些废料的方案,并对其使用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含铁废料 配料 环保粉 固体废料
  • 简介:摘要稀有金属Li、Be、Nb、Ta等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资源,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然而,由于长期对其资源的开采,使得阿尔泰地区的稀有金属矿床已经面临着资源枯竭的挑战和威胁。所以,本文在对阿尔泰地区稀有金属矿产勘查的过程中发现,新疆阿尔泰地区的Li、Be、Nb、Ta等稀有金属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且呈现出赋存的特性,借此,必须要以此为突破点,为找提供优势性条件,这不仅对于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有助于我国稀有金属矿床资源的增加。

  • 标签: 新疆阿尔泰 稀有金属 伟晶岩围岩 蚀变带 电气石 找矿意义
  • 简介:石英脉金矿石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石英,其含量约为50~95%左右。金属矿物含量介于0~15%之间,黄铁矿是最主要的硫化矿物,其次还有磁黄铁矿以及少量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脉石除石英外还有绢云母、斜长石、白云母、方解石、正长石等。金矿物主要是游离自然金及银金矿,多呈细粒状及细脉状产出在黄铁矿中,少量产在黄铜矿及石英中。金与黄铁矿的共生关系极为密切。此类矿石根据矿物组成、氧化深度、共生关系等特征,价值显著。所以近年来,予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鉴于此,本文特以鑫汇金矿为研究主体,就鑫汇金矿控构造与金石英脉找的相关性展开探析。

  • 标签: 金石英脉 金矿 找矿 构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某铜矿铜0.58%,并含有0.0085%的钴,钴主要赋存于毒砂中,属砷难处理矿石。针对该铜矿的矿石性质特点,试验采用铜钴依次优先浮选工艺回收铜和钴,解决了铜精矿砷高的问题,获得了合格铜精矿。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26.03%、砷0.30%、铜回收率96.19%的铜精矿以及钴品位0.26%、砷7.45%、钴回收率40.38%的钴精矿。

  • 标签: 含钴铜矿 含砷 优先浮选 降砷 回收钴
  • 简介:1989年初,贵州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曾将大方县二叠系龙潭组合黄铁矿粘土岩定名为累土石粘土岩,尔后省地矿局地质实验研究所和113队亦将其定名为累托石。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主要粘土矿物应是伊/蒙不规则间层矿物。1.X射线衍射特征:粘上岩分离重矿物后的粘土部分X射线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d值1.0~1.5nm范围内均有一个明显的峰值,这是伊/蒙间层矿物特征标志。在0~5℃范围内,

  • 标签: 累托石 粘土矿物 伊/蒙间层矿物
  • 简介:通过甲基卡花岗岩体及伟晶岩脉实测剖面,研究其岩石学特征,分析其其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以中-细粒结构为主,可见白云母、黑云母等矿物。组成伟晶岩脉的长石、石英等矿物普遍较粗大,岩脉中可见锂辉石矿物。由于岩石中普遍可见富铝矿物白云母,因此推测岩体可能来源于地壳物质。花岗质岩浆形成后发生了液态不混溶作用,分离出伟晶岩熔体并交代围岩使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

  • 标签: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稀有金属 构造背景 甲基卡
  • 简介:分析了铝土正浮选尾矿的性质,系统研究了正浮选尾矿处理Pb(Ⅱ)废水,结果表明,对Ph(Ⅱ)40mg/L的废水,尾矿用量为5g/L,处理时间为1h,在pH〉6.2的条件下,Ph(Ⅱ)去除率接近100%。通过动电位检测,尾矿吸附Pb(II)离子后,等电点从3.63升至5.86。溶液化学计算分析表明,尾矿去除铅离子的较佳吸附pH值为6.2,对应主要组分为Pb^2+、PbOH^+。

  • 标签: 铝土矿 正浮选 尾矿 Pb(Ⅱ)
  • 简介:摘要对金品位含量4.6g/t、铅含量4.6%的石英脉硫化矿石进行选别,经过不同选矿方法的试验对比,得出了全泥氰化+氰渣选铅为最佳流程,获得金的氰化回收率为95.91%,铅回收率84.82%,浸渣品位铅44.15%、金0.52g/t。较好的回收了有价金属,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石英脉硫化矿石 有价金属 全泥氰化。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铜厂坡铜矿地层特征及围岩蚀变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找突破,通过对地层特征及围岩蚀变的对比分析,发现矿床和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关系密切,蚀变呈多元化,分带性,多期次性明显,对指导本区找的确定及寻求找突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铜矿 构造 围岩蚀变 矽卡岩化 含矿层 矿体
  • 简介:摘要:获各琦铜矿是一处重要的铜矿床,其赋存地层和岩性对周边区域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旨在分析该矿床的地层和岩性特征,探讨其对周边区域找矿工作的指导意义,获各琦铜矿赋存于中下statistician统统一,与火山岩及侵入岩体密切相关,这一特征为周边区域勘查相似矿床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化蚀变带等特征也对找矿工作有指导意义,总的来说获各琦铜矿的地层和岩性为周边地区找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获各琦铜矿 含矿地层 岩性 找矿意义
  • 简介:根据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构造作用过程中携带大量的能量(力),在作用于不同属性地质体时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由此,剪切带构造在浅变质碎屑岩区和长英质花岗岩区中的变形特征差异较大。以黔东南地区平秋剪切带为例,厘定剪切带构造在不同尺度上表现特征,并通过构造地球化学剖面探讨该剪切带的性,确定剪切带构造与该区金成矿的关系。

  • 标签: 平秋金矿 剪切带 黔东南地区
  • 简介:彩花沟铜黄铁矿位于南天山萨阿尔明山早古生带岩浆被动陆缘造山带东段.出露地层主要为具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建造特征的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具层控矿床形态特征.该矿床具成矿作用复杂、成矿多期性,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点,其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沉积-火山热液富集叠加。改造型铜黄铁矿矿床.理论构建出的彩花沟铜黄铁矿综合找模式,是以“中基性钙碱性火山岩+物探激电极化率异常和剩余重力异常+绢云岩化+硅化+孔雀石化+绿泥石化+石膏化”为核心的找模式.

  • 标签: 彩花沟 含铜黄铁矿 火山喷发 综合找矿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氟量为1450ppm的牙膏再化根龋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不含氟牙膏组(对照组)和1450ppm氟牙膏组(实验组)。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检查根面龋的硬度、病损范围、菌斑指数,用电阻抗(ECM)仪测量根面龋的电阻值。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9名受试者参加研究(实验组89名,对照组90名),156名(87.6%)完成整个研究。研究结束时,实验组根面龋的龈缘距离高于对照组[(0.34±0.42)mm和(0.19±0.36)mm,P=0.021)];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1.25±0.78和1.56±0.77,P=0.015):LgECM值高于对照组(3.52±0.54和3.24±0.40,P〈0.001);根面龋变硬的数量百分比高于对照组(34.18%和15.58%,P=0.027)。结论氟量为1450ppm的牙膏可以有效地再化根面龋。

  • 标签: 根龋 含氟牙膏 电阻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