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穿刺静脉中,最典型的就是化疗所致的静脉,化疗给病人带来了不可低估的伤害,其中之一是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造成穿刺静脉,为了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及以后的静脉给药治疗,为了护理安全,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及护理,对穿刺静脉的转归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静脉炎 化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穿孔阑尾穿孔阑尾患者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患者60例,均经手术与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进行CT检查,根据手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穿孔组(24例)与穿孔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CT表现与检查结果。结果穿孔组患者的阑尾直径(10.25±2.64)小于穿孔组的(13.19±3.48),P<0.05;穿孔组患者的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盆腔改变、阑尾周围炎症、阑尾腔内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等CT征象与穿孔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CT可对阑尾及其周围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也可清楚显示阑尾并发症情况,也利于了解阑尾周围邻近脏器病变情况,对于阑尾穿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穿孔穿孔形阑尾

  • 标签: 穿孔性阑尾炎 非穿孔性阑尾炎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急性阑尾患者采用CT鉴别方法来诊断穿孔阑尾穿孔阑尾,并其探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划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甲组(穿孔阑尾)与乙组(穿孔阑尾),比较两组病人CT检查的结果。结果:甲组阑尾腔内粪石、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有害气体、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阑尾周围瘘肿、盆腔炎症改变等数值明显高于乙组,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CT鉴别诊断应用于穿孔阑尾穿孔阑尾中,快速、准确高,对于阑尾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T鉴别诊断 穿孔性阑尾炎 非穿孔性阑尾炎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病是一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因未明。本病侵犯多个关节,而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应强调指出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组织,其他系统的损害也较常见。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症范畴。

  • 标签: 症状体征 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 诊断鉴别 关节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石胆囊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40例急性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38例,转院2例,治愈率95%。结论急性结石胆囊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石胆囊(AAC)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7年1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结石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9例患者,治愈67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7.1%;5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其中1例行中转手术;术后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给予对症处理;6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8~21天。结论急性结石胆囊起病急、病因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是早期诊断的关键,B超及CT检查对早期诊断有帮助。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结石胆囊诊治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58例急性结石胆囊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B超诊断符合率为93.1%,相比于对照组的86.21%,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诊断急性结石胆囊首选B超检查,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标签: 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石胆囊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急性胆石胆囊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32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术后病检显示化脓胆囊21例,坏疽胆囊7例,合并胆囊穿孔2例,单纯胆囊4例。术后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3例,给予抗感染药物后均治愈。4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好转,3例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征,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急性胆石胆囊病情较重、进展快,症状出现48h内确诊并行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 标签: 急性 非胆石性胆囊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鉴别诊断穿孔阑尾穿孔阑尾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穿孔阑尾患者为实验组,50例穿孔阑尾患者为对照组。为患者实施CT鉴别诊断,观察患者影像表现及结果。结果:研究证实,两组患者的CT影像表现是有所不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阑尾直径、腔外积气、腔外粪石、盆腔炎症、阑尾包块、阑周炎症、阑尾壁强化缺损等方面有差异(P<0.05),在腔内积气和腔内粪石对比上无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穿孔阑尾穿孔阑尾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阑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穿孔组(32例)和穿孔组(40例)。进行超声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超声图像表现。以手术判断为标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阑尾穿孔。结果穿孔组阑尾平均直径明显高于穿孔组,(t=3.188,P<0.05);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壁局灶连续中断以及腔外气体多次反射回声,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P<0.05)。穿孔组盆腔积液及肠间隙和右下腹局部强回声明显高于穿孔组(t=3.188,t=7.016,t=8.128,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在鉴别诊断穿孔阑尾穿孔阑尾上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穿孔性鉴别 价值评价
  • 作者: 李堂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CT诊断技术应用于穿孔阑尾穿孔阑尾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并初步疑似为阑尾患者120例开展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鉴别诊断。分析CT检查诊断结果。结果:穿孔阑尾患者的CT征象与穿孔阑尾患者的CT征象表现有较大数据差异,P<0.05。结论:CT可用于阑尾的疾病诊断,对于穿孔穿孔阑尾可以做到准确的鉴别诊断,整体检查时间比较短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及时准确设计与实施,为患者疾病康复提供可靠支持,值得推广。

  • 标签: 穿孔性阑尾炎;非穿孔性阑尾炎;CT;鉴别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梗阻胆源重症胰腺的手术治疗术前术后护理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今的接诊的28例梗阻胆源重症胰腺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的康复状况。结果患者经术前术后的生理心理护理,痊愈者27人,死亡1例,痊愈率达到96.4%。结论对梗阻胆源重症胰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手术 护理研究 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评估SAP患者预后风险,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是否大量饮酒、是否高脂饮食、是否胆囊泥沙样结石、是否高脂血症。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0例SAP患者中,病死9例,病死率为10%。经单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量饮酒、高脂饮食、胆囊泥沙样结石、高脂血症均为影响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大量饮酒、高脂饮食、胆囊泥沙样结石、高脂血症会增加SAP患者病死风险,未来可据此评估SAP患者的预后,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切除 再认识
  • 简介:摘要因因素所引起有瘘型根尖周,当病变范围较大时瘘管常常偏离患牙根尖部;急性发作期炎症波及邻牙,出现轻重不等的叩痛及牙髓敏感性增高;当投照角度不准确时,X线片会显示患牙与邻牙牙根重叠,难于判断患牙的位置,极易出现误诊。

  • 标签: 根尖周炎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关节是一种慢性的关节病变,病理学特征主要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以及骨质再生,严重者可伴有明显的活动障碍、关节腔积液、关节畸形等后果,对于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及心理负担。近年来,我国膝关节骨关节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大部分患者在经过合理的保守治疗后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膝关节骨关节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非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慢性细菌前列腺的临床疗效。方法346例慢性细菌前列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188例(高频电容场治疗+心理治疗+前列腺按摩+α-受体阻滞剂等),对照组158例(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分别治疗6~8周,并随访6~8周,对两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8周,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48.1%,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细菌前列腺临床效果满意,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标签: 综合治疗 物理疗法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