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49-2游泳池式反应堆增加了一回路能动破坏虹吸功能,以弥补手动破坏虹吸阀门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打开的不足.在改造前,分别计算了在不同孔径的虹吸破坏孔下一回路正常运行时的漏流和事故情况下虹吸破坏能力.根据计算结果,在堆水池内一次水管道6.5m高处打了一个1.6cm直径的孔作为能动破坏虹吸孔.验证表明,新增的能动破坏虹吸孔即不影响反应堆的正常运行,也具备了破坏虹吸的功能.

  • 标签: 49-2游泳池式反应堆 -回路 非能动破坏虹吸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核电站能动能动系统的运行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比较两者的特点,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其影响。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核电站 能动系统 非能动系统 运行原理
  • 简介:摘要:根据HAF102-2016《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中的要求,核动力厂要求增设附加用的用于设计扩展工况的安全设施,或扩展安全系统的能力,来预防严重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严重事故的后果,或保持安全壳的完整性。本文通过对机组能动系统功能及过程进行分析,梳理调试中的重点关注工作,并总结各电厂调试经验,为后续机组调试提供借鉴及参考。

  • 标签:
  • 简介:针对石环水系某倒虹吸进口挡土墙基础发生的管涌破坏,介绍了管涌及现场检查情况,分析了管涌成因。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了封堵渗漏通道、墙后填土等应急处理措施及止水重造、基础灌浆等后续处理,收到良好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借鉴或参考。

  • 标签: 挡土墙 基础管涌 成因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破坏性检测(NDT)技术在水泥强度评估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超声波法和回弹法在历史建筑加固项目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本文展示了它们在评估不同区域混凝土强度差异方面的有效性和互补性。同时,文章探讨了破坏性检测技术的当前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集成,以及面临的挑战,包括提高对复杂结构的检测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最后,文章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技术进步和跨学科合作将如何推动NDT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水泥强度 非破坏性检测 强度评估
  • 简介:能动技术在核电工程领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列举了能动自然循环在核电系统中的应用,对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能动自然循环可靠性分析目前的数学研究方法,并简要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能动自然循环的发展方向。由于能动自然循环存在失效的可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对能动自然循环物理过程失效及其可靠性予以足够重视和积极研究;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系统运行过程中要能动能动相互结合,同时选择精确模型,完善能动可靠性分析方法,准确实现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

  • 标签: 自然循环 非能动 可靠性 失效
  • 简介:摘要现浇混凝土楼板因外加剂的使用不当,在浇筑完成后会出现裂缝等施工质量问题,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留下隐患。本文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采用破坏性加载试验的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评估并验证楼板的承载力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以保证建筑物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 标签: 现浇混凝土楼板,非破坏性试验,外加剂
  • 作者: 汪路路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20
  • 机构:身份证号码:420606198704066012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混凝土微观结构的组成与特性,以及传统检测方法的问题与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介绍了破坏性检测方法的原理与技术,包括声波检测技术、磁力检测技术和微波检测技术。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基于数据挖掘的异常检测算法以及结合多种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方法。这些创新方法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评估和维护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展现了现代科技在建筑材料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混凝土微观结构 非破坏性检测 声波检测 磁力检测 微波检测
  • 简介:摘要:文章对先进能动压水堆机组稀释达临界的原理及过程进行介绍,总结了达临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分析了达临界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为后续核电厂的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 标签: 核电厂 稀释达临界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基于破坏性检测技术对手机外壳进行质量评估。通过使用X射线、红外线和超声波等技术,分析手机外壳的表面缺陷、材料性质和内部结构等关键参数,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破坏性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评估手机外壳的质量,并提供定量化的评价指标。

  • 标签: 非破坏性检测 手机外壳 质量评估 实验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路桥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破坏性试验检测作为评估路桥结构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破坏性试验检测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背景,随后详细阐述了常见的破坏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最后探讨了破坏性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 标签: 路桥工程,非破坏性试验检测,结构性能评估,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破坏性测试技术在地基检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在不对地基结构造成任何损害的情况下,评估地基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本文综述了地基检测中常用的破坏性测试技术,包括声波透射法、动力电阻率法、跨孔电磁波法、地震勘探法和地下雷达法,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破坏性测试技术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地基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地基检测 非破坏性测试 发展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的破坏性检测方法。首先介绍了混凝土强度破坏性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接着,通过实践应用案例,详细阐述了破坏性检测方法在工程中的实际操作与数据处理过程,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对破坏性检测方法的误差来源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破坏性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指导意义。

  • 标签: 建筑主体结构 混凝土强度 非破坏性检测 改进措施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随着破坏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公路试验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这些技术的公路状况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地质雷达(GPR)、声波反射技术和数字成像分析等方法的综合应用。系统旨在实现对公路结构完整性的连续监控,并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来预测公路的维护需求,从而提高公路的维护效率和安全性。

  • 标签: 非破坏检测 公路监测 地质雷达 声波反射技术 数据分析
  • 简介:美国核管会(U.S.NuclearRegulatoryCommission,简称NRC)在对能动核电厂AP600和AP1000进行安全审查过程中,提出对安全系统监管(RegulatoryTreatmentofNon-SafetySystem,简称RTNSS)的安全要求,这是NRC对能动核电厂监管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介绍了NRC提出RTNSS的历程、监管要求和实施程序,并研究了我国能动核电厂的安全相关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监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于RTNSS相关安全要求与我国最新发布的核安全法规的一致性,作了评估说明。

  • 标签: 核电厂 非能动安全 监管 非安全相关系统监管
  • 简介: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APl000的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和换料水箱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c型传热管数量和冷却剂入口温度对热交换器换热性能和换料水箱内热分层、自然循环现象的影响。分析表明,总体通流面积不变,随着传热管数量增加,热交换器出口温度变小,水箱水温整体提升,热分层现象显著,自然循环趋势明显;质量流量不变,随着冷却剂入口温度的增加,入口流速增加,热交换器出口温度变大,但降温幅度也变大,水箱平均水温升高,热分层范围扩大,自然循环流速加快。

  • 标签: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换料水箱 数值模拟 FLUENT C型传热管
  • 简介:本文基于热声效应原理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测温装置,用于弥补现今核反应堆内以热电偶等方式测温缺乏能动特性的不足,可以提高在严苛环境下仪表测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利用DeltaEC热声计算软件对设计的热声测温装置各个组件尺寸进行了优化,目标是使得各个组件组成的系统性能最佳,即在同等工作条件下装置内气体震荡幅度最高。经过优化后,通过改变热端温度找到了热端温度与装置内声波频率的对应关系,近似为一条一次函数直线,因此新型的测温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能动测量。

  • 标签: 热声效应 非能动 核安全
  • 简介:摘要:2020年3月26日,某电厂1号机组执行安全壳喷淋信号(1)逻辑试验后,在试验恢复阶段发现NaOH(氢氧化钠)回路疏水阀158VR持续有水滴流出,在后续的处理和验证阶段,同时开启NaOH(氢氧化钠)回路隔离阀125VR、疏水阀158VR和虹吸破坏阀908VR,持续时间14.95h。本文对事件过程以及疏水阀158VR和虹吸破坏阀908VR维持开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且针对安全壳喷淋碱回路安全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虹吸破坏阀 含气率 气蚀
  • 简介:描述了一种采用HPGe探测器γ能谱法无损测量核材料铀样品并计算样品的生产(纯化)年龄与同位素丰度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其他任何标准源或参考源,对样品的形态(固体、液体)和形状没有限制,由铀样品自身所含多γ射线核素的γ能峰来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由能峰计数率、相对效率、γ射线发射概率等参数确定铀同位素的比值,由^234U与其衰变子体214Bi的活度比值计算其生产年龄。对一个铀总量约5g、^235U浓缩度约90%的24mL液体铀样品,用两套HPGe探测器分别测量不同能区范围的γ能谱:在平面型探测系统获取的低能区能谱中,用^235U的γ能峰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计算了^234U、^228Th(232U子体)与235U的相对比值;在同轴型探测系统获取的高能区能谱中,用^228Th及其子体的γ能峰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计算^238U、^214Bi与^228Th的相对比值,综合计算得到铀样品生产年龄(-32a)及铀同位素丰度,并与样品经过放化分离后,质谱法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生产年龄与丰度比偏差均在5%以内符合。

  • 标签: 高浓铀 铀年龄 丰度 Γ能谱 相对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