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浸渍法在中孔γ-Al2O3膜上制备出V-P-Co-Ce-O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膜,将之应用于非燃料电池型催化膜反应器并研究其可行性及正丁烷制丁烯的反应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和吹好气流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对膜反应器的稳定性也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实验证明,与固定床相比,膜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

  • 标签: V-P-Co-Ce-O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膜 正丁烷 顺丁烯二酐
  • 简介:摘要以丁烯酸酐和正丁醇为原料,以甲苯为带水剂,选取合适的催化剂,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丁烯丁酯。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丁烯丁酯产率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合成条件甲苯20mL,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h,正丁醇和顺丁烯酸酐的摩尔比2.5∶1,硫酸氢钾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丁烯酸酐的7%,在此条件下产品的产率为93.64%,气相色谱测得酯含量为88.31%。用阿贝折光仪测定了产物的折光率,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适宜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品为丁烯丁酯。

  • 标签: 顺丁烯二酸二丁酯 硫酸氢钾 合成 表征
  • 简介:一、前言丁烯酸酐是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它的主要用途是生产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此外,也有较大量的丁烯酸酐用于生产反丁烯酸、酒石酸和苹果酸,以及作为农药马拉硫磷(杀虫剂)及有机药物长效磺胺的原料。丁烯酸酐也是生产醇酸树脂、油漆、染色助剂、增塑剂(如丁烯丁酯)、润滑油添加剂以及脂肪和油脂的防腐剂等的原料。虽然丁烯酸酐用途较广,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供大于求,进一步开发利用,拓宽应用渠道,使滞销产品转化成紧俏产品势在必行。用丁烯酸酐生产市场紧俏的四氢呋喃、γ—丁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 标签: 顺丁烯二酸酐 γ—丁内酯 不饱和聚酯 润滑油添加剂 农药马拉硫磷 醇酸树脂
  • 简介:用四氯化锡(SnCl4·5H2O)作为合成丁烯丁酯的催化剂,在醇酸酐摩尔比2.5:1,反应温度115~120℃,反应时间1.5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20%的条件下,酯收率达97.5%。四氯化锡是合成丁烯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标签: 四氯化锡 催化剂 顺丁烯二酸二丁酯 催化合成
  • 简介:摘要: 针对丁烯酸酐总含量和杂质含量的检测,本研究应用了气相色谱内标法测。 丁烯酸酐样品与BSTFA(三甲基硅烷基) ,在相应的温度下进行十分钟的反应,促进BSTFA与试验样品中的杂质化合物产生稳定衍生物, 通过气相色谱法实施分离后, 利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证明,主成分和不同杂质的色谱峰分离呈现良好的效果,不同杂质的含量都保持1.0%以下的相对标准偏差。可以断定,针对基于正丁烷为原料催化氧化生产丁烯酸酐制作工艺均适合该方式,并且能满足下游用户的要求。

  • 标签: 顺丁烯二酸酐 杂质测定 气相色谱法
  • 简介: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仅次于苯,醋,为第三大酸酐,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另外还用于逐药,涂料,油墨,润滑油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纺织品整理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以为原料可以生产1,4-丁醇,r-丁丙酯,四氢呋喃,马来酸,富马酸和四氢酸酐等一系列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

  • 标签: 顺酐 生产现状 萃氧化法 正丁烷法 技术进展 市场分析
  • 简介:摘要全名丁烯酸酐,是全球酸酐排名第三大酸酐。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造行业,主要包括医药行业、油脂树脂行业以及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等。基于此,文章就生产工艺路线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 标签: 顺酐 生产工艺 路线
  • 简介:以活性炭负载La2(SO4)3为催化剂合成了丁烯丁酯,在醇/摩尔比2.5∶1,反应温度115~120℃,反应时间2.0h,催化剂用量3.0g(丁烯酸酐0.2mol)条件下,酯收率达97.2%.催化剂经处理再生可循环使用多次,且不污染环境,其优点明显.

  • 标签: 活性炭 负载 La2(SO4)3 催化合成 顺丁烯二酸二丁酯 硫酸镧
  • 简介:摘 要:近年来国内 1 , 4 丁醇发展迅速,产能已超过 200 万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整体开工率只有 50% 左右,随着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行业竞争持续加剧,不少企业生产线成本倒挂被迫停产。优化产品结构,开发下游产品也成为行业每个企业的迫切需求。 1 , 4 丁烯醇售价是丁醇的两倍以上,丁炔醇加氢生产丁烯醇联产丁醇是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1 , 4- 丁烯醇;联产;效益     1 , 4- 丁醇有很多的生产方法,但是真正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只有有数的 5 、 6 种。德国 Reppe 开发了用乙炔和甲醛作为生产原料来生产;日本公司三菱化成开发了用丁烯和醋酸来生产 1 , 4- 丁醇;在美国用环氧丙烷来生产的烯丙醇法;还有英国和德国公司合作开发的用 C4 馏分作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的生产成本比较小,竞争力也较强。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竞争愈加激烈。    从国内外行情来说, 1 , 4- 丁醇的发展前景会很大,自 2001 年起,其生产的年均增长率大于 10% , [1] 然而每年的需求量却小于 10% ,这说明它的供求关系是供过于求。再来看我国,我国研究 1 , 4- 丁醇生产技术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利用的是 Reppe 的工艺方法,但是其产量却很低,只有每年 300 吨。到了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加快研究力度,建设了产量为每年 2000 吨的大型装置,但是仍不满足需求。直到九十年代引进了新技术 Davy-Mckee ,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大约为每年 1.5 万吨。    我国的 1 , 4- 丁醇主要消费在 PU 、 PBT 、 THF 、 BGL 等方面,在 2000 年 1 , 4- 丁醇的消耗量约 4 万吨,其中, PU 占 15% , PBT 占 37% , GB 占 15% , THF 占 19% 。 2005 年 1 , 4- 丁醇有 7 , 5 万吨的消耗量,并且这四种化合物的生产比例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1,4-丁烯醇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化工原料,粗品为深棕色液体,精品为浅黄色或无色透明液体,广泛用于农药、医药、化工、电池、造纸领域。

  • 标签: 1 4-丁烯二醇 联产 丁二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未反应原料、副产物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等,对其进行处理使之达标排放,回收其中可利用的物质或能量有重要意义。吐哈石化厂装置采用CONSER公司工艺技术,新增部分尾气回收生产工艺路线,回收40%的尾气中的正丁烷,实现了蒸汽分阶利用,排放的废气中SO2、NOx、颗粒物等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级标准。

  • 标签: 吐哈油田 顺酐 溶剂吸收 尾气循环 挥发性有机物(VOC)
  • 简介:兰州石化公司助剂厂装置中的滑阀主要用来平衡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控制反应器的反应温度,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反应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因此对滑阀进行了技术革新。结果表明,攻关后安装滑阀移动的限位器,并将滑阀控制的气动执行机构改为电动执行机构,反应温度的最大波动差值由攻关前的4.9℃降低为1.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顺酐 滑阀 反应温度 限位器
  • 简介:针对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石油天然气化工厂装置目前的排污现状,以传统的中水回用技术为指导,提出了前端减排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方案,可实现每小时节水33.6m^3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量及废水排放量,年收益164万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 标签: 吐哈 石油天然气化工厂 顺酐装置 中水回用 前端减排 末端治理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工业废水的处理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制定了详细的排放要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化工废水是一种难降解、难治理废水,一般毒害性、危害性较强,且污染性较高,对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压力,其中部分污染物属于致癌物质,对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将结合正丁烷法生产丁烯酸酐的装置,探讨其废水处理方案,并进一步挖掘出处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标签: 顺酐生产 废水废气 处理工艺
  • 简介:反—丁烯甲酯(又叫富马酸甲酯,简称DMF)是美国八十年代开发成功的防腐防霉剂新品.它具有高效、低毒(LD50大白鼠口服为2240毫克/公斤)和广谱抗菌的特点,对霉菌有特殊的抑菌效果,其抗菌活性不受介质酸度的影响.它在许多方面优于国内外目前使用的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等防腐防霉剂,因此,DMF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食品、饲料添加剂.此外,由于具有升华性,可用于不能直接用药剂进行表面和内部处理的物质和场所,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阔.关于DMP的合成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较多.通常的合成方法,是以反—丁烯酸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直接与甲醇反应,经中和、过滤、洗涤、精制、干燥等工艺得到DMF精品.该法的主要问题是收率不高,一般在80%左右.由于甲醇的沸点较低,不便

  • 标签: 二甲酯 抗菌活性 防霉剂 内部处理 浓硫酸催化 饲料添加剂
  • 简介:摘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产品色号以迎合市场需求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本论文旨在研究如何有效调整产品的色号,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将探讨调整色号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色差仪和色彩模型,对色号进行精确测量和匹配。最后,我们将评估调整后的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并有效调整产品色号,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 标签: 顺酐产品 解决方案 色彩模型
  • 简介:摘要:色号在化工、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其稳定性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为了提升色号的稳定性,需要综合考虑合成工艺、化学结构、储存条件等方面因素,并寻找最佳的稳定性提升策略。本文将探讨针对色号稳定性提升的关键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效果评估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顺酐色号 稳定性 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