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和结肠癌预后的联系,通过TCGA和GEO双数据库构建预后模型,从而量化患者的风险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法本研究运用TCGA和GEO数据库中结肠癌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先将转录组数据进行基因注释并计算基因表达量,对TCGA和GEO中TFs行差异性分析(| log2FC| >1,P-Value(Fdr)<0.05)。取双数据交集的差异TFs行相关预后分析(P<0.01)。利用COX多因素分析计算出预后相关TFs的风险系数和其风险值,应用"survival"和"glmnet"包进行COX模型构建TFs预后模型。绘制出序列集和验证集的生存曲线(P<0.001)及ROC曲线(AUC>0.75),对风险值的分布进行可视化。按风险值分组后计算GSEA富集分析,构建基因集网格,进行靶基因预测,最后进行GO和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取TCGA和GEO数据库两者交集的387个表达差异的TFs绘制热图,火山图及TFs相关的森林图,按照COX多因素分析构建出结肠癌预后模型=0.310×HSF4+0.137×IRX3-0.127× ATOH1+0.290×OVOL3+0.137×HOXC6+0.155×SIX2+0.092×ZNF556-0.444×CXXC5+0.429×TIGD1+0.413×TCF7L1。通过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预后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癌通路,如基础细胞癌与癌症信号通路、局部组织与细胞黏附及细胞外基质等。结论构建的TFs对结肠癌预后模型可量化结肠癌预后风险,其高风险组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该模型是一种评估结肠癌预后的新方式。

  • 标签: 结肠癌 转录因子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成员Krüppel样因子5(KLF5)对肝细胞癌(HCC)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按自身配对法收集126例HCC术后癌及非癌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3.0 cm以上)制作芯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KLF5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价值。收集22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其KLF5水平;以同期40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以评价KLF5异常对良、恶性肝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对数据进行t检验、Z检验或χ2检验。结果HCC组KLF5表达阳性率为95.2%(120/126),显著高于非癌组的38.9%(49/126;χ2 = 14.385,P < 0.001)。KLF5表达与TNM分期(I期35%、II期40%、III期74.4%、IV期78.1%)、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水平、伴门静脉栓塞、HBV感染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相关。单/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LF5高表达为HCC预后独立预测因素。HCC患者血清KLF5水平显著(P < 0.001)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如以血清KLF5 > 800 ng/ml和AFP > 25 μg/L为界,诊断HCC阳性率分别为90.48%和73.81%,比AFP特异、假阳性率低,有助于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结论HCC组织及血中KLF5过表达,它与HCC临床分期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分析KLF5水平有助于HCC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肝细胞癌 诊断 预后 转录因子 krüppel样因子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微钙化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16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前行钼靶X线摄影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微钙化组91例,无钙化组76例,分析研究微钙化影响因素,判断其对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相较于无钙化组,微钙化组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超过2cm占比、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生存率分别为83.52%、80.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微钙化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大小有关,且受ER、EP水平影响,是否存在微钙化不影响患者生存状况。

  • 标签: 乳腺癌 微钙化 钼靶X线摄影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12(TCF12)对前列腺癌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生信分析网站UALCAN、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检索工具(STRING)及METASCAPE分析TCF12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预测TCF12相关基因发挥作用的可能信号通路;构建TCF12沉默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分为空载体组(si-NC)和TCF12沉默组(si-TCF12);分别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划痕实验及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组间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CF12低表达于前列腺癌(正常前列腺组织比前列腺癌为29.967±11.269比26.348±7.9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F12低表达的前列腺癌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于TCF12高表达(正常前列腺组织比前列腺癌为0.142±0.028比0.189±0.0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表达TCF12的前列腺癌患者无疾病生存期[风险比(HR)=0.014,P<0.05]及总生存期[HR=0.064,P<0.05)低于高表达TCF12的前列腺癌患者。TCF12可能通过激素刺激相关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沉默TCF12后,DU145细胞的增殖(si-TCF12比si-NC为0.836±0.004比0.767±0.099,t=7.223,P<0.01)、迁移(si-TCF12比si-NC为74.8±11.2比42.8±9.6,t=7.269,P<0.01)及侵袭能力(si-TCF12比si-NC为121.8±21.0比94.0±12.5,t=3.426,P<0.01)高于对照组。结论TCF12在前列腺癌中低表达并提示预后欠佳。

  • 标签: 转录因子12 前列腺癌 进展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与直肠癌患者病理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49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神经及脉管是否受侵及是否存在癌结节;免疫组化包括Ki-67、p53及p21的表达情况。测量49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病灶ADC值(b=800s/mm2)。对不同组别[包括不同分化程度、T1~2对T3~4,N0对N+、环周切缘(-)对(+)、神经侵犯(-)对(+)、脉管癌栓(-)对(+)及癌结节(-)对(+)]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p53及p21表达组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计算Ki-67标记指数(LI)与ADC值的相关系数。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名医师对ADC值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0.775)。本研究中,T1~2组ADC值显著高于T3~4组(P=0.001);N0组ADC值显著高于N+组(P=0.017)。ADC值与Ki-67LI呈负相关(r=-0.31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ADC值在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ADC值与其病理预后因子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物学特性,有望作为直肠癌非创伤性影像生物标记。

  • 标签: 直肠癌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标记
  • 作者: 黄茂晟 张红梅 陆海燕 黄小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简阳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简阳 641400,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 400062,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肿瘤科,重庆 400062,绵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绵阳 621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析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在简阳市中医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225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院内短期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158)和死亡组(n=67)。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予常规无创正压通气及对症治疗,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病理信息、不良嗜好及入院时CRP、CC-16、PCT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CC-16、PCT预测AECOPD患者死亡的风险,把不同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放进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采取赋值方式明确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60岁、肺功能Ⅲ~Ⅳ级、吸烟、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比例及CRP、CC-16、PCT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分析,CRP、CC-16、PCT预测AECOPD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0.835、0.850。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年龄≥60岁、肺功能Ⅲ~Ⅳ级、吸烟、合并慢性肾脏病、CRP≥61.675 mg/L、CC-16≥0.405 ng/L、PCT≥0.835 μg/L是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肺功能Ⅲ~Ⅳ级、吸烟、慢性肾脏病、高龄及CRP、CC-16、PCT水平增高可增加AECOPD患者的死亡风险。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C反应蛋白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 降钙素原
  • 简介:在动物模型中,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1和G-CSF介导了脑出血后的修复过程。本研究目的在于发现脑出血预后与血清生长因子水平之间的联系。前瞻性收录了症状发生12h内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95例[男性66.3%,平均年龄(67.8+9.8)岁]。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出血患者 预后相关 血清 G-CSF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肝癌的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及免疫浸润对肝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n=365)、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SE54236(n=78)和GSE14520(n=221)中筛选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的共同基因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初筛,通过LASSO-Cox构建生存回归模型,通过标准化得到整合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的复合指数CIRT,根据其中位数将肝癌患者分为CIRThigh组(n=182)和CIRTlow组(n=182),并分析两组免疫浸润等差异。结果共筛选出37个预后相关的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基因,通过LASSO-Cox构建基于其中7个最相关基因的预后预测模型。CIRThigh组患者的M1型巨噬细胞(P=0.032)、M2型巨噬细胞(P=0.009)、静息肥大细胞(P<0.001)、活化自然杀伤细胞(P=0.007)和静息记忆CD4+ T细胞水平较低(P<0.001),而CIRTlow组的静息树突状细胞(P=0.048)、M0型巨噬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P=0.049)、滤泡辅助性T细胞(P=0.004)和调节性T细胞(P=0.001)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富集分析显示,CIRThigh组的TCGA和GSE14520在细胞周期、DNA修复过程中高度富集。在TCGA队列中,CIRTlow组的患者比CIRThigh组的患者总生存更优。对TCGA队列中5年随访数据进行分析,CIRT对于肝癌患者长期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1)。结论在肝癌中建立了基于R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表达谱以及免疫细胞浸润的新的预后指标,CIRT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

  • 标签: 癌,肝细胞 预后生物标志物 免疫浸润 RNA结合蛋白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疗效观察。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疗效的相关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260例脑卒中患者预后运动功能改善的合并检验分析Z=5.53(P<0.00001),OR值=9.12,95%可信区间为5.89~12.35,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合并检验分析Z=7.02(P<0.00001),OR值=9.83,95%可信区间为7.09~12.58。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康复训练 脑卒中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是一种血液净化的新技术,主要是通过间歇性的血液透析治疗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无菌、无致热原的溶液配以生物相容性高、通透性高的滤器,能够消除潜在致炎因素、并且炎性刺激较小。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常可出现出血、坏死等炎性反应,死亡率较高,目前,其发病机制还没有一种确切的说法。血液净化对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将人体内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清除,改善患者预后。故为探讨血滤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致炎因子预后的影响,本次以此为探讨主题进行论述。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重症胰腺炎 致炎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评价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乳腺癌MRI表现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预后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与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就诊的脓毒症患者137例(脓毒症组)和有炎症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59例(非脓毒症组),再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2名(对照组)。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89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GDF15、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并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入院第1、3、7天各个指标的水平,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之间两个指标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脓毒症患者GDF15与PCT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个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价值。结果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的GDF15水平分别为3.22(1.39,6.31)、0.84(0.21,1.66)和0.11(0.09,0.13)μg/L,PCT水平分别为13.10(1.99,50.25)、0.24(0.13,0.68)和0.05(0.03,0.10)μg/L,CRP水平分别为115.80(26.40,184.07)、24.20(11.30,53.20)和0.50(0.50,2.76)mg/L,IL-6水平分别为68.26(21.59,255.46)、33.20(10.81,89.27)和8.82(7.33,11.23)ng/L,IL-10水平分别为11.30(5.88,25.50)、9.34(5.65,16.90)和4.94(4.31,5.31)ng/L,脓毒症组的GDF15、PCT、CRP和IL-6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U值分别为67.681、86.034、44.164和38.934,P均<0.05)和对照组(U值分别为136.475、138.667、120.701和100.886,P均<0.001),脓毒症组的IL-10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对照组(U=80.221,P<0.001)。脓毒症患者的GDF15和PCT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34(P=0.006)。死亡组和生存组的GDF15分别为5.49(3.60,8.25)μg/L和2.03(1.06,3.69)μg/L,PCT水平分别为26.45(11.23,94.25)μg/L和9.08(1.33,22.75)μg/L,死亡组的GDF15和PCT均显著高于存活组(U值分别为3 305.500和3 060.000,P均<0.001)。第1、3、7天死亡组的GDF15与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而CRP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3和第7天的IL-6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GDF15、PCT、CRP、IL-6和IL-10单独及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9、0.938、0.874、0.789、0.698和0.962;GDF15、PCT、CRP、IL-6和IL-10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预后的AUC分别为0.774、0.716、0.522、0.623、0.520和0.839。结论GDF15和PCT在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均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指标联合后临床价值更高,GDF15可能成为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脓毒症 生长分化因子15 降钙素原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分型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 2科的脓毒症患儿160例,收集患儿入科24 h内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同期血样送检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根据患儿入科第1个24小时内病情最差值,按照2015年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76例)、严重脓毒症组(84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34例)、死亡组(26例);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浓度及各种免疫状态构成。结果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相比,IL-2[2.40(2.40,2.55)pg/mL比2.40(2.40,3.76)pg/mL]、IL-6[60.54(23.22,250.38)pg/mL比21.47(8.83,57.94)pg/mL]、IL-10[50.85(21.74,217.12)pg/mL比14.99(9.23,28.79)pg/mL]、TNF-α[2.75(2.40,5.15)pg/mL比2.40(2.40,3.23)pg/mL]和IFN-γ[8.01(4.34,37.28)pg/mL比2.62(2.62,28.56)pg/m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IL-10[99.57(10.51,646.96)pg/mL比23.17(11.74,57.30)pg/mL]、TNF-α[3.08(2.40,5.13)pg/mL比2.45(2.40,3.80)pg/m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混合型抗炎症反应综合征(mixed antagonistic response syndrome,MARS)相比非MARS的死亡风险显著增高(OR 3.750,95%CI 1.302-10.804)。结论IL-2、IL-6、IL-10及TNF-α水平增高与儿童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IL-10、TNF-α水平增高及MARS的发生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当脓毒症患儿出现MARS时需高度警惕不良预后的发生。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 细胞因子 混合型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脑出血后由于手术创伤所致炎症因子表达的升高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人们发现炎症的基本病变形式在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实时存在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短时间内生活无法自理,急需良好的护理。目的评价五常法管理模式结合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自 2016年 3月— 2018年 11月间来中心医院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 A组 (单纯人性化护理 )、 B组 (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 )各 23例,选取同时期来院接收健康体检的健康者 23例作为 C组 (健康对照组 )。观察 A、 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术后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 A、 B、 C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inimummentalstateexamination, MMSE)评分。结果 B组患者相关生命指标变化较 A组平稳; 2组患者术后 24h血清炎症因子 IL-1、 IL-6、 IL-10和 TNF-α显著升高,但 B组患者血清 IL-1、 IL-6和 TNF-α显著低于 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B组患者术后 24h定向能力、记忆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计算能力均显著低于 C组,但仍高于 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MMSE各评分项与 IL-1、 IL-6和 TNF-α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 IL-10不相关。结论五常法护理管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从而稳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炎症因子 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生命指标
  • 简介:摘要脑出血后由于手术创伤所致炎症因子表达的升高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人们发现炎症的基本病变形式在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实时存在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短时间内生活无法自理,急需良好的护理。目的评价五常法管理模式结合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2018年11月间来中心医院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单纯人性化护理)、B组(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各23例,选取同时期来院接收健康体检的健康者23例作为C组(健康对照组)。观察A、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术后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A、B、C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B组患者相关生命指标变化较A组平稳;2组患者术后24h血清炎症因子IL-1、IL-6、IL-10和TNF-α显著升高,但B组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24h定向能力、记忆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计算能力均显著低于C组,但仍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E各评分项与IL-1、IL-6和TNF-α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IL-10不相关。结论五常法护理管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从而稳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炎症因子 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生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采用血液净化对炎症因子的清除及预后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25)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25)行血液净化,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清除情况与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好转率为88.0%,高于对照组68.0%,对比P<0.05。结论血液净化可有效消除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净化 脑出血 炎症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五年来眼球穿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和视力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5年5月因眼球穿通伤在徐州市眼科医院住院的13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人口数据,性别,致伤原因,住院时间,眼部受伤情况,手术处理,初诊和最终随访视力。评价眼外伤评分系统(OTS)对最终视力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在130例患者中,74%为男性。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地区(76%)。大部分(62.3%)的外伤是金属物件刺伤所致,11.5%患者为木制品刺伤所致,其它占26.2%。89例眼(68.5%)出院视力较入院时提高。与预后视力较差相关的因素包括入院视力较差(P=0.000),OTS评分(p=0.021),伤口位置(P=0.000)等。结论该研究显示和眼球穿通伤预后视力相关的重要因素包括首诊视力,OTS评分,伤口位置等。OTS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评估眼球穿通伤患者视力预后的工具。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初诊视力 OTS 伤口位置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检测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3、7和28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根据梗死灶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于发病第1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即开始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水平(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对照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恢复良好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改善者(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发作期间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价脑损害程度和预后

  • 标签: 急性病 脑梗塞 脑缺血 暂时性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分型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 2科的脓毒症患儿160例,收集患儿入科24 h内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同期血样送检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根据患儿入科第1个24小时内病情最差值,按照2015年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76例)、严重脓毒症组(84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34例)、死亡组(26例);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浓度及各种免疫状态构成。结果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相比,IL-2[2.40(2.40,2.55)pg/mL比2.40(2.40,3.76)pg/mL]、IL-6[60.54(23.22,250.38)pg/mL比21.47(8.83,57.94)pg/mL]、IL-10[50.85(21.74,217.12)pg/mL比14.99(9.23,28.79)pg/mL]、TNF-α[2.75(2.40,5.15)pg/mL比2.40(2.40,3.23)pg/mL]和IFN-γ[8.01(4.34,37.28)pg/mL比2.62(2.62,28.56)pg/m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IL-10[99.57(10.51,646.96)pg/mL比23.17(11.74,57.30)pg/mL]、TNF-α[3.08(2.40,5.13)pg/mL比2.45(2.40,3.80)pg/m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混合型抗炎症反应综合征(mixed antagonistic response syndrome,MARS)相比非MARS的死亡风险显著增高(OR 3.750,95%CI 1.302-10.804)。结论IL-2、IL-6、IL-10及TNF-α水平增高与儿童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IL-10、TNF-α水平增高及MARS的发生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当脓毒症患儿出现MARS时需高度警惕不良预后的发生。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 细胞因子 混合型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血清因子的检验及敏感性。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和2022年2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55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时间段内我院体检健康人员共计55例作为对照组,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成员均实施血清因子检测工作,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特异性与敏感性均更高的一个诊断方式为sST2+Ang-2+CysC(P<0.05);各项血清因子水平均更高的一个群组为观察组(P<0.05)。结论: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实施预后评估工作,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对患者实施联合检测,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敏感性,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清因子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