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就目前城市发展来看,地下交通是现在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主要方式之一,盾构法施工也是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盾构法开挖隧道技术已非常成熟,也是地下轨道交通运用最广泛的施工方法。盾构法具备掘进、拼装、运渣功能特性,是一种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本篇论文只是浅析盾构最常见的几种渗漏水原理及预防措施,希望对工程项目有所借鉴。

  • 标签: 盾构法 渗漏水 管片 预防措施 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治疗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23例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前进行宣教,术后进行制动、密切观察皮瓣颜色与血运等科学护理。结果23例皮瓣移植术患者的皮瓣成活良好,达到预期效果。结论皮瓣移植围手术期的科学护理可明显地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 标签: 额部预构皮瓣 移植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以湖南省某高速上一座刚桥为研究对象,依据现行公路桥梁规范和最新理论采用桥梁结构通用计算软件midas2022对该刚桥的拱度进行计算分析。文中详细论述了刚拱度的设置过程。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指出了影响拱度的主要因素。为本桥施工和监测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为类似悬臂拼装施工提供参考。

  • 标签: 刚构桥 有限元 预拱度 悬臂拼装
  • 简介:摘要:本文以我单位总承包的电动客车工程技术中心项目第三批试验车间总承包工程为载体,介绍了碰撞模拟试验台大型埋尾板安装施工技术,阐述了一种大型埋尾板的加固、微调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安装流程。

  • 标签: 特构基础 预埋尾板 安装 加固 微调
  • 简介:摘要:本文以我单位总承包的电动客车工程技术中心项目第三批试验车间总承包工程为载体,介绍了碰撞模拟试验台大型埋尾板安装施工技术,阐述了一种大型埋尾板的加固、微调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安装流程。

  • 标签: 特构基础 预埋尾板 安装 加固 微调
  • 简介:摘要:大跨径连续刚桥多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为了消除施工过程中各种荷载以及后期运营阶段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等各种因素对桥梁线形的影响,需要设置拱度。本文以某连续刚桥为背景,利用MIDAS/Civil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分别按二次抛物线和余弦曲线进行分配成桥拱度,对比分析,为同类型桥梁拱度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连续刚构桥 预拱度 二次抛物线 余弦曲线
  • 简介:摘要: 拱度优化能进一步解决大跨径连续刚桥在使用中出现的跨中下挠问题,本文在采用桥梁博士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同时,以经验公式为基础,结合多年工程实践,总结出更适合工程实际的拱度优化公式,采用该拱度优化公式,能使大跨径连续刚桥线型更加美观合理。

  • 标签: 连续刚构桥 跨中下挠 预拱度优化
  • 简介:摘要计算连续钢桥梁中成桥拱度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求解连续刚桥梁跨中成桥拱度设置值,将影响其运营期间跨中挠度值增大的多种主要因素给定合理量值并考虑相互耦合作用,建立多种不同跨径组合的在役刚桥梁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求解。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项式拟合,最终推导出适用于主跨跨径200m以内的连续刚桥梁跨中成桥拱度估算公式,并与规范解、经验解、实测值进行对比,证明了该估算公式的适用性。

  • 标签: 桥梁工程 连续刚构桥 成桥预拱度 拟合 估算公式
  • 简介:摘要:连续刚桥的混凝土主梁在收缩徐变和温差作用下,梁体会产生回缩或伸长,使得边跨支座中心线偏离设计位置。本文以某在建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桥为工程依托,采用商业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该桥梁在施工和成桥两阶段的支座位移量和偏量。

  • 标签: 连续刚构 边跨支座 预偏量
  • 简介:摘要在周边环境复杂的大型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支护桩采用顶紧钢格斜支撑相比于水平内支撑结构,具有施工方便简单,布置灵活,经济及安全可靠等明显特点。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钢格斜支撑支护结构的施工,并通过监测进行验证,为今后类似工程支护施工提供借鉴。

  • 标签: 深基坑支护 钢格构斜支撑 预顶紧 基坑监测
  • 简介:摘要:随着全国电网的建设,变电站工程中装配式技术应用、BIM技术应用以及组装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尤其土建工程中湿作业逐渐减少。在青海省内变电站工程中支架基础均为杯口承插式,只有主变设备区支柱绝缘子基础为埋地脚螺栓。德令哈750千伏变电站工程设计的支架基础为埋地脚螺栓式基础,较以往杯口式基础施工难度较大、精度控制要求高。本工程全站68组构架基础(4352根地脚螺栓),520个支架基础(4160根地脚螺栓),共计8512根埋地脚螺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皮肤撕脱后通过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重建足部血供,足底撕脱皮肤原位回植的可行性及功能。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共收治足底皮肤撕脱、无回植条件且皮肤无严重挫伤8例,均为男性,年龄22~60岁;左侧4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碾伤5例,重物砸伤1例,机器绞伤2例;撕脱程度:足跟部逆行撕脱3例,顺行1例,由内向外1例,全足底1例,全足套状撕脱伤2例;皮肤撕脱面积:5.0 cm×11.0 cm~15.0 cm×33.0 cm。均急诊采用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嵌合移植,将肌瓣置于足底进行,修剪足底撕脱的皮肤覆盖肌瓣,筋膜瓣放置足背肌腱上非负重区域,皮瓣覆盖足部其余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0 cm×12.0 cm~15.0 cm×33.0 cm,携带肌瓣体积5.0 cm×10.0 cm×1.0 cm~7.0 cm×15.0 cm×2.0 cm,筋膜瓣面积5.0 cm×8.0 cm~10.0 cm×15.0 cm。术后抗凝、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肤颜色、质地、肢体行走功能等情况。结果本组8例中,1例的撕脱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其余7例撕脱皮肤均成活,术后2周有血管反应;移植的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获得6~36(平均21)个月随访,成活足底皮肤颜色、质地与健侧相同,半年后足部撕脱回植皮肤膨隆逐渐消失,1例出现足部皮肤与正常皮肤交界处磨溃,其余7例长期行走均无破溃发生。2例于3个月内负重时有面团感,后逐渐稳定。8例撕脱皮肤上可见明显角化层,外形、功能满意,感觉恢复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S2 2例,S3 4例,S4 2例。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重建足部血供,可使足部撕脱皮肤原位回植成活,并恢复部分功能。

  • 标签: 足底撕脱皮肤 嵌合移植 预构 负重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黏膜尿道修复成人复杂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就诊的复杂型尿道下裂成年患者,均进行二期手术修复。一期口腔黏膜尿道,采取口腔黏膜长5.0~6.0 cm,宽1.0~1.2 cm;二期行尿道吻接,并应用阴囊皮瓣覆盖创面。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患者术后阴茎外观及排尿情况。结果共纳入114例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28岁;既往曾行修复手术1次者22例,2次者69例,3次者23例;距前次手术时间6~60个月,平均25个月;其中36例伴有尿瘘,52例伴有尿道外口狭窄,58例伴有阴茎瘢痕。46例阴茎创面应用阴囊中隔皮瓣修复,68例应用阴囊筋膜皮瓣修复,皮瓣大小1.2 cm×3.0 cm~3.0 cm×5.5 cm。术后6例并发尿外渗,经换药、理疗及局部清洁,2~4周自行愈合;2例出现阴囊皮瓣远端血运障碍,形成尿瘘,半年后再次手术修复;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94例患者获得6~84个月随访,平均37个月,所有患者阴茎无弯曲,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及尿瘘,阴茎外形良好。18例患者来院复诊,行尿道超声及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显示再造尿道光滑,移植黏膜伸展性良好,尿道内无残余尿液。结论采用口腔黏膜尿道,二期修复成人复杂型尿道下裂,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尿道下裂 多次手术 口腔黏膜 尿道预构
  • 简介: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同种异体移植促进皮瓣的血管再生,从而提高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并标记新西兰大白兔的BMSC。在实验兔腹部两侧构建皮瓣,两侧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股血管周围经皮注射已标记的BMSC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7天追踪观察BMSC移植后的成活情况,术后第14天掀起以股动静脉为轴心血管的岛状皮瓣,分别对两组的岛状皮瓣进行BrdU/vWF的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对岛状皮瓣中的VEGF进行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岛状皮瓣形成后第7天,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BMSC异体移植后成活良好;实验组皮瓣内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内BrdU标记阳性细胞胞浆内有vWF信号;将皮瓣制成岛状皮瓣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3.1±2.6)%、(51.5±7.5)%,P〈0.05。结论异体移植BMSC可促进皮瓣的血管再生,提高皮瓣存活率。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预构皮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语言的式观揭示了语言的整体性和体验性。语言式是形式与功能或意义的结合体,既包含语义又包含语用信息,其本质是人类对在客观世界反复经验和体验到的事物事件、事件状态、结构、关系、及情景情境的抽象化、概念化的结果,其意义必须参照具有丰富百科知识的背景框架才能得以确切的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语言式教学结合学习者对所经历事物、事件的体验与理解,将词汇、句法、语篇及语义和语用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 标签: 构式观 语言教学 经验和体验
  • 简介:摘要在接近既有建筑物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相对于整体内支撑支护结构,采纳采用支护桩加加轴力钢格柱斜抛撑结构,具有一定布置灵活方便土方开挖经济及安全等特点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斜抛撑围护结构的方案设计及施工等,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 标签: 深基坑 支护 斜抛撑 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技术进行术前,采用上臂外侧骨皮瓣游离移植联合自体残留掌骨基底关节块带蒂移位修复累及掌指关节的手部复杂缺损、重建患手掌指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收治7例手部复合组织缺损并累及掌指关节近端半关节缺损的病例,常规术前应用3D技术,在电脑上用3D软件模拟手术,并打印患手实体模型,根据掌骨基底关节面倒置移位后掌骨缺损大小,对拟用上臂骨皮瓣的骨量和形态进行。术中按拟定设计方案,利用残留掌骨基底关节面,带蒂转位至掌指关节缺损处,修复关节囊,重建掌指关节;同时切取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掌骨骨骼及手背软组织缺损。术后所有病例进行早期系统康复锻炼,定期观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4年,移植骨皮瓣存活良好,骨折一期愈合,患手伸屈活动功能及握力恢复满意,皮瓣痛、触觉恢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显示结果: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上臂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对患手的功能和外观非常满意,并返回到日常工作岗位。结论应用3D技术进行术前,利用上臂外侧骨皮瓣游离移植联合残留带蒂掌骨关节面移位可精准、同期重建掌指关节功能并修复骨骼皮肤缺损,患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为外伤性累及掌指关节的复合组织缺损的手功能重建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打印,三维 外科皮瓣 掌指关节 骨移植 组织移植 功能恢复
  • 简介:式复制是式修辞化的一种具体方式,可复制的式在能产性方面会有差异。式复制的主要特征是:以子图式式为主、语义合成性降低、式语义概括化、使用积极修辞、具有变异性。修辞化是一种语用调整的现象,是式发生变异的动因。基于使用的式语法应重视修辞在式演变中的作用。

  • 标签: 修辞化 构式复制 构式变异 子图式构式
  • 简介:目的探讨带骨间背动脉血管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2015年9月,采用带骨间背动脉血管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8~57岁,平均35岁;桡骨8例,尺骨4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100%,前臂旋转功能优良率90%以上。结论采用带骨间背动脉血管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操作简单,为移植骨提供了有效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增强抗感染能力,为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预构骨瓣 骨缺损 骨移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骨间背动脉
  • 简介:文[1]研究了“困境中圆解围”,本文给出球解围的两种情形,聊以助兴。

  • 标签: 构球 球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