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血流调节依赖于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生理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保障脑代谢供需的匹配,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或充血损伤。其调节机制包括心输出量调节、脑血管自动调节、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神经调节以及神经血管耦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机制复杂多样,涉及脑动脉压、脑血流、脑代谢的紊乱。这些参数的紊乱,导致了其脑血流调节功能损伤,而紊乱的脑血流调节功能加重了脑损伤。监测脑血流调节功能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脑血流调节功能可实现床旁连续动态监测。在临床工作中,优化脑代谢及脑电活动,优化心输出量、保证脑血流充足性,通过脑血流自动调节寻找合适的脑灌注压,优化二氧化碳分压提供最优血管储备等治疗是急性颅脑损伤脑保护不容忽视的核心原则。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脑血管自动调节 二氧化碳反应性 神经调节 神经血管耦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磁共振的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对颅脑肿瘤血流灌注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间,来院检查的42名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常规检查、增强MRI检查后,进行3D-ASL检查。以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增强MRI、3D-ASL的应用价值。结果:颅脑肿瘤恶性程度较高者脑血流显著增高,对侧脑血流显著增高(P0.05),但3D-ASL在低级分类、高级分类中的检出率高于增强MRI检查。结论:基于磁共振检查,对颅脑肿瘤患者进行3D-ASL检查,应用价值较高。颅脑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健侧脑半球的 CBF越高,3D-ASL检查越有利于评价头颅恶性度越高的脑部肿瘤的血流量,因此建议采用3D-ASL检查方法。

  • 标签: 磁共振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颅脑肿瘤血流灌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经颅多普勒(TCD)可以动态无创地监测和评估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而颅内压(ICP)是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颅内病情的重要指标。临床工作中一直在探索一种准确、方便的无创ICP监测方法,由于TCD具有床旁无创、低廉快捷的优势,并且通过TCD检测脑血流频谱还可间接评估ICP变化,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结合ICP监测技术和TCD技术,并整合既往文献中基于搏动指数建立ICP评估模型的公式方法,就TCD脑血流频谱评估IC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脑损伤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创伤(TBI)患者不同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对其疗效及脑血流速度、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88例TBI患者,按照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n=45)和晚期组(n=43)。2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HBO治疗,早期组在创伤后1个月内、晚期组在创伤后1~2个月内开始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残疾等级量表(DRS)评分,脑血流速度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77.8%)高于晚期组(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ADL及DR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GCS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晚期组,D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患者的GOS分级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素(GH)、促甲状腺素(TSH)、催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早期组患者治疗后GH水平显著降低晚期组患者治疗后L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FSH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尽早进行HBO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缺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颅脑创伤 脑血流速度 垂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EV1000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住院转归的相关性,了解TBI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特点及EV1000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TBI患者35例。根据去骨瓣前后(分别用0、1表示,将0、1置于相应血流动力学指标后以区分)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将患者分为MAP低常组与MAP正常组、心率(heart rate, HR)高常组与HR正常组、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低常组与CI正常组、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低常组与SVI正常组、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低常组与SVRI正常组,分别分析去骨瓣前后不同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分组间患者入院及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ore, GCS)的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入院及出院GCS的相关性。结果去骨瓣前,各指标的不同分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0低常组与MAP0正常组、CI0低常组与CI0正常组、SVRI0低常组与SVRI0正常组出院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0高常组出院GCS低于HR0正常组(P<0.05),SVI0低常组出院GCS低于SVI0正常组(P<0.05)。去骨瓣后,各指标不同分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1低常组与MAP1正常组、HR1高常组与HR1正常组、SVRI1低常组与SVRI1正常组患者入院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1低常组入院、出院GCS低于CI1正常组(P<0.05),SVI1低常组入院、出院GCS低于SVI1正常组(P<0.05),HR1高常组出院GCS低于HR1正常组(P<0.05)。MAP1低常组与MAP1正常组、SVRI1低常组与SVRI1正常组出院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后,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骨瓣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异常与患者入院GCS无关联;去骨瓣前HR升高和SVI降低与患者出院GCS降低有关,HR高常组和SVI低常组出院GCS分别低于相应指标正常组3.76分、2.73分(P<0.05);去骨瓣后SVI降低与患者入院GCS低有关,SVI低常组患者入院GCS低于正常组3.09分(P<0.05)。去骨瓣后HR升高、CI降低和SVI降低与患者出院GCS低有关,HR高常组、CI低常组、SVI低常组患者出院GCS分别低于相应指标正常组3.77分、3.14分、4.52分(P<0.05)。结论TBI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个体差异大,变化复杂。术中高HR、低SVI及去骨瓣后低CI与患者住院期间转归存在相关性,提示EV1000血流动力学监测对TBI患者很必要。

  • 标签: 颅脑损伤 术中监测 血流动力学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简介:颅脑创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患者在围麻醉期,各种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颅内压升高,造成脑组织肿胀、颅内出血或脑灌注压降低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预后[1]。因此,减少不良刺激和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降低新陈代谢和耗氧量,减轻伤害性刺激,减轻TBI患者因应激因素引起的过度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关键。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性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较强,

  • 标签: 地佐辛 麻醉恢复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并探讨其对脑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两组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静脉泵入,维持3 d。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血流量(CBF)、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动脉与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变化。结果观察组转入ICU后24 h、72 h时MAP[(89.05±10.91)mmHg、(90.24±9.40)mmHg]、HR[(82.42±9.51)次/min、(81.18±8.26)次/min]、RR[(27.03±5.20)次/min、(26.38±4.75)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49±10.41)mmHg、(103.63±11.68)mmHg,(109.52±8.37)次/min、(104.46±9.16)次/min,(32.76±5.71)次/min、(29.59±4.40)次/min](t=7.904、5.208、12.473、11.006、4.326、2.891,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入ICU后72 h,观察组Ramsay评分[(2.72±0.35)分]低于对照组[(3.42±0.40)分],GCS评分[(11.92±1.81)分]高于对照组[(10.14±2.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79、3.565,均P<0.05);观察组CBF、AVDO2和CERO2均较0 h降低(t=2.406、4.908、6.291,均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87、5.493、6.423,均P<0.05);观察组SjvO2[(61.27±4.70)%]较0 h[(51.44±3.48)%]升高(t=9.801,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53.32±3.64)%](t=7.79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静效果,稳定生命体征,降低脑氧耗及改善脑氧代谢紊乱。

  • 标签: 颅脑损伤 催眠药和镇静药 深度镇静 颈静脉球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丙泊酚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的作用。方法:以随机双盲法抽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8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参照组使用常规麻醉,研究组采用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加强术后镇痛镇静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丙泊酚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颅脑超声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在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出生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和非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各筛选40例参与研究。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非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均进行颅脑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Vs、Vd、Vm、RI、PI,以及两组新生儿侧脑室前角的宽度和侧脑室体部的宽度。结果:两组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对比,观察组的Vs、Vd、Vm更低,观察组的RI、PI更高,P<0.05。两组新生儿的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宽度对比,观察组的左侧脑室前角宽度、右侧脑室前角宽度、左侧脑室体部宽度、右侧脑室体部宽度均更小,P<0.05。对照组新生儿脑实质密度适中,脑沟回均匀,双侧脉络丛形态规则,周围侧脑室带无回声。观察组新生儿脑室周围的白质区存在明显增强回声,侧脑室较窄。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在颅脑超声检查时可见明显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障碍,其侧脑室前角的宽度和侧脑室体部的宽度更小。颅脑超声可为临床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颅脑超声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大脑中动脉 血流特点
  • 简介:9200403非胶质肿瘤肢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禇宏伟…//实用癌症杂志.-1991.6(4).-237~23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中间丝蛋白的一个亚型,以往研究认为其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及其肿瘤组织内,并为该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该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GFAP、波形蛋白、角蛋白及结蛋白在唾液腺混合瘤、鼻咽部脊索瘤和肺软骨瘤型错构瘤内的分布.结果三种肿瘤组织内均出现GFAP阳性的瘤细胞,其中

  • 标签: 肺软骨瘤 脊索瘤 中间丝蛋白 错构瘤 瘤细胞 角蛋白
  • 简介:9200756脑胶质瘤的血清蛋白免疫组化研究/李南云…∥中华肿瘤杂志·-1992.14(1).-45~47应用5种血清蛋白抗血清对40例胶质瘤进行免疫组化研究,进一步探索不同分化程度的胶质瘤与血脑屏障(BBB)损害及脑水肿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中血清蛋白的类型、分布及含量与血清蛋白的分子量、血清浓度及肿瘤分化程度等有关。肿瘤恶性程度愈高,血清蛋白沉积愈

  • 标签: 胶质瘤细胞 肿瘤恶性程度 免疫组化研究 血清蛋白 分化程度 脑胶质瘤
  • 简介: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身体畏寒、肩腰部僵酸,大多数人也会出现骨盆周围肌肉僵硬的状况。女性问题专家理学疗法师热海优季女士说:“骨盆周围肌肉僵硬会导致内脏或腿部血流不畅。”需要重点活动贯通骨盆、连接脊柱和股关节的腰大肌。热海女士说:“骨盆前倾或后倾都容易导致腰大肌僵硬,周围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发炎症和疼痛。”

  • 标签: 骨盆前倾 高血流 瑜伽 肌肉僵硬 血流不畅 理学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