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柱,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颈性眩晕 颈夹脊 按摩 针刺疗法
  • 简介: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夹脊及项丛刺治疗源性头痛100例,采用项丛刺,纵向取下脑户(位于枕骨下正中凹陷中)、风府、哑门,横向自风府至完骨作6等分,每1等分为1个穴位,左右两侧为12个穴位;另取双侧2至7夹脊。每日针刺1次,5d为一疗程,间隔2d行下一疗程。治疗1~4个疗程全部病例均达到临床治愈,可见针刺夹脊及项丛刺治疗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 标签: 颈夹脊 颈源性头痛 项丛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针夹脊穴配合微波治疗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80名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施以电针夹脊穴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微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颈椎活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度均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微波治疗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电针 颈夹脊穴 颈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中国整脊学在治疗颈椎病时,应用了骨空针调压法,针刺华陀夹脊穴。本文介绍其操作方法及穴位的解剖和注意事项等。

  • 标签: 颈华陀夹脊穴 骨空针调压法 颈椎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刀松解周腧穴及腰夹脊穴治疗方法在腰综合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以2014年4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腰综合症治疗的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一位患者采用针刀松解周腧穴及腰夹脊穴、阳陵泉穴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60名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有16人,占据比例为26.67%,治疗效果显著的有34人,占据比例为56.67%,稍有好转的患者有7人,占据11.67%,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人,占据5%。结论在腰综合症的治疗方面,针刀松解周腧穴及腰夹脊穴、阳陵泉穴治疗方法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治愈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将会极大地促进患者的治愈率,减轻病痛,应该在临床医学中予以推广和大力应用。

  • 标签: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 腰夹脊穴 阳陵泉穴 颈腰综合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针刺风池、天柱、完骨及夹脊穴治疗中风后复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中风后复视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初次就诊病历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对照组选取精明、球后、攒竹、阳白、太阳、四白、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作为治疗穴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刺风池、天柱、完骨、夹脊穴作为治疗穴位。两组均每天行针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7 d针刺5次,14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复视像距离、复视主证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复视像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主证积分在各方面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配合针刺风池、天柱、完骨、夹脊穴治疗中风后复视可降低复视像距离、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相对常规取穴效果更佳。

  • 标签: 中风 复视 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夹脊穴温针隔姜灸对CSA的应力应变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观察的方法,从2000年1月开始对来我院就诊的CSA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双号(治疗组)采用温针隔姜灸疗法,单号(观察组)只用单纯针刺疗法,两组的穴位、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都一样,至2005年1月,每组治疗89例,观察CSA应力应变所致性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89例患者重、中、轻度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4、34、11例,治疗后为4、2、0例,对照组治疗重、中、轻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2、39、18例,治疗后为16、14、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CSA,患者的应力应变及眩晕症状改善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力应变 眩晕 颈夹脊穴 温针隔姜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夹脊穴及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4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及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颈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针刺夹脊穴及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建议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神经根性颈椎病 针刺颈夹脊穴 颈三针 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 疗效
  • 简介:摘要夹脊穴治疗范围主要以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疾病为主,在脑瘫、脊髓损伤、中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且具有较好疗效;治疗手段较为丰富,包括针刺、电针、艾灸、叩刺、火针、穴位注射、温针灸、点刺放血等。但总体治疗范围相对狭窄,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运用偏少;在临床上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较少;治疗方法大多为针刺与电针,其他方法的应用偏少;夹脊穴对于失眠、抑郁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临床应用偏少。

  • 标签: 夹脊穴 针灸疗法 临床研究 现代文献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盘龙针刺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当中分别选取36例对照组和36例治疗组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对照组的36例患者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治疗组的3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盘龙针刺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BASDAI、BASFI、BASMI和脊柱炎症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盘龙针刺夹脊穴联合温针灸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和减轻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盘龙针刺颈夹脊穴 温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超微针刀刺激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电针刺激夹脊穴治疗,观察1组予以超微针刀刺激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予以超微针刀刺激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与临床治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2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观察1组,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与观察1组的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针刀刺激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具有显著效果与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超微针刀 颈夹脊穴 运动疗法
  • 简介:华佗夹脊穴其定位为“以背部正中线为基点,从第1胸椎棘突下起至第5腰椎脊突下止,从正中线两侧各旁开0.5寸处是穴,每侧17穴,左右共34穴,并归入经外奇穴,现多将“华佗夹脊穴”简称为“夹脊穴”。其临床运用中范围较广,如腰椎间盘突出,腰痛,颈椎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吉兰巴雷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呃逆,强直性脊柱炎,失眠,冠心病,过敏性鼻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疗效卓著,以往研究以华佗夹脊穴治疗疾病分类进行了总结,但往往不同的治疗方式带来的治疗效果不经相同,本研究就近10年华佗夹脊穴的不同针刺方法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在临床的应用做一个综述。

  • 标签: 华佗夹脊穴 治疗方式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