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工业和交通事故增多,颈椎外伤截瘫患者日益增加。我院骨科自1990~2000年共收治此类患者46例,行手术或保守方法治疗,取得一定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18岁至70岁,平均32岁。所有病例入院前常规拍X线正侧位片及作CT或MR检查,C1-2脱位6例,C1-2椎板骨折2例,C4-7椎体骨折38例,合并椎板骨折8例。MR或CT提示碎骨压迫脊髓37例,其中24例合并椎间盘脱出或血肿压迫,无椎管受压9例。完全截瘫18例,不完全截瘫28例。单椎体损伤32例,多椎体损伤14例。

  • 标签: 治疗 颈椎外伤 截瘫患者 骨科 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4例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3例好转出院,1例因原有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结论做好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的整体护理,预防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此类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颈椎外伤 截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合并颈椎损伤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外伤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4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外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并发症,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脑外伤 颈椎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能量颈椎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淮安市急救中心救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或颈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占80%,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占97.5%,20~50岁占92.5%,有合并伤的占80%,急救时伴有意识障碍的占35%;急救时有20%的患者漏诊未行颈部制动。结论颈椎外伤通常见于高能量的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多发于劳动力年龄男性,多有其他系统合并伤。急救时应重视颈椎外伤的可能,对可能的颈椎损伤和昏迷患者均应采用颈椎制动。

  • 标签: 颈椎 外伤 院前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下应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进行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评价其在颈椎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8例择期或急诊颈椎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2组(n=84):Glidescope喉镜组(G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在快速静脉全麻诱导后分别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经口腔插管,记录插管操作时间、次数和并发症,并测量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L)、插管后lmin(T4)、气管插管后3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G组84例患者中,78例一次插管成功,4例二次插管成功,2例插管失败,改为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插管成功率为97.6%;F组84例均成功插管。气管插管过程中2组的HR、SBP、DBP、MAP平稳,而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ideScope视频喉镜插管迅速,成功率高,心血管反应轻微,操作简便,便于携带,适合颈椎外伤患者应用管理气道。

  • 标签: 颈椎 脊柱疾病 喉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插管法 气管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30例外伤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的麻醉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0例患者受伤原因,施行手术,麻醉前准备,术中经过,出现问题、处理及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手术过程基本平稳,后路椎板切除减压20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10例,均按计划完成,术中失血500~1000ml,记录尿量500~1600ml。18例在诱导前已输注胶体液500mL,12例采用氯胺酮诱导,但诱导期血压仍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心率变化不明显,维持快速输注平衡液、胶体液后逐渐恢复。9例患者术中表现血压阵发性增高、心动过缓,其中2例血压190.5/125.0minHg、198.0/139.3mmHg,经静注阿托品和吸入异氟醚、静注依托咪酷加深麻醉后逐渐恢复正常。30例麻醉均满意,手术时间80~240min,自主呼吸均及时恢复,术毕15~30min患者完全清醒,拔管顺利无躁动,术后随访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颈椎骨折脱位伤及脊髓造成不全瘫或截瘫可影响膈神经(C3~5),膈肌运动部分消失,又因肋间肌麻痹可常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围术期呼吸管理尤为重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有效通气量是主要问题。脊髓损伤引起的感觉缺失意味着部分患者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据临床观察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及维持呼吸循环功能,防止误吸,麻醉安全,效果可靠,完善的肌松便于骨折复位。麻醉应以安全平稳为主,气管内插管全麻为首选,是避免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关键。麻醉深浅易掌握,有利于体位改变时循环稳定和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控制。此外,高位截瘫患者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易引发心律失常,为此术中亦应注意患者心电图变化。

  • 标签: 颈椎骨折 高位截瘫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分析卧位检查对外伤颈椎脱位影像显示的影响。方法对3例外伤颈椎脱位病例立位和卧位平片(及CT)检查所显示影像作对比观察。结果3例病例立位和卧位检查影像有显著差异,卧位片出现漏诊。结论卧位检查对外伤颈椎脱位不能充分显示,存在漏诊可能性,在工作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卧位检查 外伤 颈椎脱位
  • 简介:摘要颈椎退行性改变患者高处坠落致后枕部擦伤,伴有双上肢麻木,进行性加重,行颈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遗留颈部活动障碍、双手肌力下降。颈椎退行性改变与外伤共同作用致双手肌力下降。

  • 标签: 法医临床 头部损伤 颈髓损伤 颈椎退行性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外伤颈椎骨折前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手术时机的问题。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2008年诊治外伤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程度、部位以及有无合并椎管狭窄选择不同手术时机及方案。结果颈椎骨折前脱位并颈髓损伤后,早期进行复位、制动,同时进行药物治疗,约一周后病情稳定,采用手术固定、减压治疗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 标签: 外伤 颈椎骨折前脱位 水肿 再灌注损伤 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颈椎骨折前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1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外伤颈椎骨折前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颈椎损伤类型及不同的颈髓受压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所有60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颈椎X线拍片复查显示,所有患者颈椎序列及生理曲度得到恢复,颈椎骨折脱位得到复位。结论外伤颈椎骨折前脱位并颈髓损伤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辅助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颈髓功能获得良好的恢复。

  • 标签: 外伤 颈椎骨折前脱位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外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外伤性下颈椎脱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评价所有患者术后三个月的颈髓损伤评分,对比两种手术入路的效果。结果经术后随访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三个月的颈髓损伤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手术时,不仅应当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还应当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辅助治疗。前后入路的手术方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对于治疗效果也无影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外伤下脊椎骨折脱位 不同手术入路 手术方案 对比研究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精髓损伤并外伤颈椎骨折患者术后整体护理效果和体会。方法:选取淮安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脊髓损伤并外伤颈椎骨折患者 84例 作为研 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2例, 对 常规组和研究组 患者分别进行 常规护理和 整体护理,比较两者的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 总满意率分别为: 95.24%、 78.5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 和研究组 住院时分别 为(23.64±4.52)天 、 (14.31±2.42)天,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对外伤颈椎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节省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外伤性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后整体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外伤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整体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颈椎JOA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外伤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术后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伤情,提升其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保证患者取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外伤性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术后 整体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改良急诊急救在颈椎外伤伴颈脊髓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09月-2022年09月到本院治疗颈椎外伤伴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共104例,按照急救方式不同,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急救价值。结果:实验组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椎恢复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改良急诊急救方式对颈椎外伤伴颈脊髓损伤患者救治,可明显缩短其救治时间和颈椎恢复状态评分,值得运用。

  • 标签: 改良急诊急救 颈椎外伤 颈脊髓损伤 救治时间 颈椎恢复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外伤颈椎间盘突出并颈髓损伤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颈椎间盘突出并颈髓损伤行ACDF治疗36例,采用显微镜辅助手术(显微镜组)和未采用显微镜辅助(非显微镜组)各18例。术后通过门诊随访,随访12~18(平均14)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末次随访ASIA分级、JOA评分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率及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了解内固定情况,术后12个月复查颈椎CT平扫及三维重建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为10(3~48)h。显微镜组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14例,D级3例,JOA评分(2.5±1.0)分。非显微镜组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C级10例,D级5例,JOA评分(2.8±1.5)分。伤后8 h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伤后3 h内,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并予维持量24 h,伤后3~8 h,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后,予维持量48 h。伤后超过8 h,予颅骨牵引制动,并予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1周后行手术治疗。显微镜组手术时间(110.0±25.5)min、出血量(50.0±15.5)ml,非显微镜组手术时间(90.0±28.5)min、出血量(70.0±19.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间融合器松动、移位、下沉,显微镜组1例术后伤口浅表感染,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非显微镜组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经治疗均好转。显微镜组末次随访ASIA神经功能评级C级2例、D级16例、JOA评分(13.0±2.1)分,非显微镜组为C级4例、D级14例、JOA评分(12.0±2.8)分;末次随访CT提示所有病例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外伤颈椎间盘突出并颈髓损伤宜早期行手术治疗,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行ACDF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等优势。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颈髓损伤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124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38—60岁,平均47.2岁,脊髓型颈椎病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9例;C3/4节段15例,C4/5节段29例,C5/6节段42例,C6/7节段38例,单节段97例,双节段25例,三节段2例;均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后在全麻加气管插管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大部分患者颈椎病症状消失,颈椎曲度恢复,手术节段椎间盘具有一定的屈伸活动度,无假体下沉、移位及异位骨化情况。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它保留了颈椎椎间关节的运动,维持了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避免了颈椎融合术所导致的颈椎的总活动度减少,临近节段退变加快的缺点。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 颈椎病 脊髓型 神经根型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