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损修复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缺损相关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缺损修复病人的护理主要为心理护理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恐惧悲观情绪、社交障碍、形象改变等方面的心理负担为主,一般护理除了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外,还有助于患者的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颌骨缺损 修复 护理
  • 简介:目的:对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功能重建患者做回顾分析。方法:对8例因良性肿瘤术后,创伤造成缺损患者,进行移植,同期或延期种植术;选择性应用骨粉和生长引导膜;角化牙根移植,义怕修复。结果:8例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除1枚未实现愈台外,37枚修复重逢全部成功,取得面部外形与功能均理想效果。结论:损伤后,采用非皿管化和血管化游离移植,进行即刻或延期牙种植修复技术,能使患者取得功能性重建。

  • 标签: 颌骨缺损 肿瘤 创伤 种植
  • 简介:囊肿摘除后骨质缺损所遗留的死腔不仅导致创口延期愈合,还为后期种植或义齿修复带来不便,常用的消灭死腔的方法有碟形手术、血块充填法、囊腔植术、生物材料置入及袋形缝合术等。

  • 标签: 颌骨囊肿 BIO-OSS 骨修复 应用 术后 袋形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损患者的修复原则及咬合设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36例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缺损患者经我院的修复设计后,所有患者皆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对于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修复损伤应考虑到外形和功能两个方法。

  • 标签: 颌骨缺损 修复方法
  • 简介:摘要面部缺损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修复重建正在追求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和高效率,面部修复材料一直是临床医学和生物组织工程学中的研究热点。该综述对面部缺损的特点及病因、面部缺损的修复方法作了介绍,对面部修复材料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比。纵观全局,目前面部修复材料仍面临许多瓶颈问题,其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 标签: 颌面外科 骨移植物 骨替代材料 组织工程 引导骨再生
  • 简介:[摘要]:颅面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外形和口腔功能,妨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修复重建是涉及多方面理论和技术的难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3D打印技术及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给颅面部的缺损的修复重建带来了新的手段,学者们作出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颅面部缺损修复材料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缺损 修复材料
  • 作者: 白石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数字化技术在缺损修复重建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能大大减少口腔面外科医师主观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实现个性化、精确的重建。移植块被固定于缺损区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组合后的形态及固定的位置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规划与实施以及最终的义齿修复效果,因此,也应被认为是位关系重建的一种形式,数字化技术是位关系重建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方案设计时移植块在缺损区的空间位置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兼顾美观与功能的需求,才能获得理想的位关系。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尝试对这些基本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游离组织瓣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制作的复合型人工预制体在个性化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缺损的患者利用复合人工进行缺损修复,术前对缺损部位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制造快速成型机、复合人工材料及一系列的工序处理后制成三维面模型及个性化的预制体.术中在模型指导下将预制体精确定位与固定。其中3例并明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则予同期或二期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全部面预制体术中能准确快速的就位及固定.无预制体断裂等发生,转移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血运良好.除1例经口内切口患者术后部分伤口裂开予二期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外,余伤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至4年,无预制体移位、排斥等并发症发生,双侧面外形基本对称,外形满意。结论应用CAD/CAM制成的个性化复合材料预制体能达到缺损的精确重建.有效地解决植入体塑形困难.简化了手术程序及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颌面骨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术后形成的第二下角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下颌术后产生第二下角伴下颌边缘不流畅或双侧不对称患者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8~40岁。通过CT行全头颅扫描,应用Mimics 13.0软件建立颅骨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线,根据设计线进行二次截,并于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下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修复前、设计后及术后6个月时下颌角角度,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对称性及设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相符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15 d出现血肿,经口腔换药清洁、引流、加压包扎,术后2周B超下观察血肿已吸收,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颏突意外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39例患者的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左侧118.12°±18.08°、右侧114.60°± 16.01°改善至左侧121.28°±6.96°、右侧121.32°±5.88°,术前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4,P=0.045),术后6个月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529)。比较各例设计后下颌角角度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1),且患者均对第二下角及面型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术后形成的第二下角,既可避免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及颏神经,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 标签: 下颌角截骨 数字化设计 修复外科 定量评价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患者下颌为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上颌为全口义齿修复时是否会出现类似联合症侯群的情况。材料和方法在悉尼联合牙科医院种植中心选择11名符合要求的无牙颌患者,按临床的标准测量步骤对其义齿的适合度、咬合的完整性及上颌前部牙槽的丢失进行测量。结果上颌前部牙槽嵴年均丢失量为0.17mm,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然而,所有患者均出现在咬合时前部牙槽嵴的压力增加,在后退位时单侧或双侧后牙有脱离咬合接触的情况。结论后牙咬合的丧失可能与上颌前部牙槽的丢失无关。然而,为保持修复体的完整性,维持支持组织的健康,定期的咬合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下颌 种植 固定 修复 上颌总义齿 颌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面畸形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多个部位,畸形的表现是三维的,因此矫治方案的设计必须兼顾到各个方面。正确的治疗计划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诊断基础上,特别是牙面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疗,需按选定的最佳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切开并移动牙一复合体至理想设计位置,方能达到矫正畸形、重建正常功能和外形的目的

  • 标签: 颌骨发育过度畸形 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探讨对骨折的护理措施,达到巩固疗效,促进健康的目的,对13例骨折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入院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 简介:缺损的修复目的包括恢复其个性化的外貌和有效的咀嚼功能,这对修复体的可塑性和机械性能要求较高。3D打印技术制备的钛及钛合金修复体不仅与缺损区的外形结构完全一致,而且机械性能可调控,更接近组织,能够承受咀嚼压力,在颅面外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颌骨缺损 修复 3D打印 钛合金
  • 简介:摘要面部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放化疗。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形成大块缺损,较难自行修复;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严重。因此,如何修复面部肿瘤术后的缺损,同时预防肿瘤复发成为临床上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光热疗法因侵入性小、高效且无不良反应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光热材料也应运而生,并应用于光热治疗。为治疗肿瘤相关的缺损,很多研究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光热功能支架,在修复手术后缺损的同时预防肿瘤复发。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光热材料、修复材料和光热功能支架在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解决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及肿瘤复发这一临床挑战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面部肿瘤 光热治疗 三维打印 光热功能骨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牙畸形的临床修复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68例牙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8例患儿成功修复63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92.6%;失败病例包括牙列稀疏3例,牙列拥挤1例,前牙深覆盖1例。63例成功修复患儿牙齿位置稳定、间隙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正常。结论减数拔牙配合矫正器是治疗儿童牙畸形的主要方法,可通过长期坚持治疗改善牙畸形状况。

  • 标签: 牙颌畸形 小儿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引导再生技术联合囊肿刮治术治疗牙源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1.3-2022.3收治的牙源性囊肿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引导再生技术联合囊肿刮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再生技术联合囊肿刮治术治疗牙源性囊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技术 颌骨囊肿刮治术 牙源性颌骨囊肿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