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融合治疗Ⅳ型跟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共收治跟Ⅳ型骨折25例,其中严重骨折(切开复位无法修复距下关节面)13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及跟钢板内固定关节融合取髂骨植(46%)治疗。手术入路选用外侧入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68个月,平均26个月,优良率达82.4%。结论跟Ⅳ型骨折常合并有严重粉碎骨折和跟后关节面或距后关节面的软骨损伤,很难自行愈合。即便愈合后易可能早期形成性关节炎,因此应早期行关节融合且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关节融合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融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融合治疗的患者66例参与研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融合治疗的患者,围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 综合护理
  • 简介:长期以来颈前路减压,植融合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脊髓前方受压的有效方式。理想的颈前路手术应达到以下目的:(1)直接彻底减压;(2)重建丢失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3)牢固的融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减压、植、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方式…。但在不使用器械的融合中,植可能因塌陷、挤出、吸收或不稳定压入椎管而失败。植块后移可致颈髓损伤,前移则导致食管、神经、血管的损伤。又由于植块与上下椎体接触面之间的微动,可致植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 钢板内固定 减压 配合 椎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植融合、椎间植融合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其中行椎间植融合的患者共46例,行后外侧植融合的患者共24例,对两组患者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植融合率、JOA下腰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椎间融合组低于后外侧融合组(P<0.05),中出血量及植融合率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两组相比较JOA升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均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有效的手术方法,两者植融合率相似,后外侧融合手术时间短,中创伤小,但规范的操作是植融合率的保证。

  • 标签: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 简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融合内固定为首选式。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融合内固定13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术后护理 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术前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治疗的患者,对这21例患者的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垫结合自体粒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中椎体间融合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 2010年 6月至 2016年 4月 36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病例,男性 216例,女性 151例,平均年龄 62.7岁。有腰椎融合手术指征,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同种异体垫加用自体粒椎体间植。通过术后 3月、 6月、 9月、 12月、 18月的随访,观察临床椎体融合效果。结果:术后 9月椎体间植良好,融合,结论:此种植方法对椎体间融合治疗效果良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保证腰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 标签: 同种异体骨垫 自体骨粒 椎间融合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减压植融合内固定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9例颈椎前路减压植融合内固定的患者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并发症,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植块良好愈合。结论:医生与护士的默契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椎前路 植骨融合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单节段17例,双节段18例,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复发,其余病例术后6.5个月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间植融合,融合率为92.9%(39/42)。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明显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植融合率。

  • 标签: 腰椎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21例患者的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配合的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我院10例进行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显效8例(80%),有效2例(20%),无效0例(0%),总有效率为100%。并且10例患者术后都没感染,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植块良好愈合。结论在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中医护人员相互默契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20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的患者,对入选患者中配合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03.5±14.2)min,平均出血量为(405.6±35.6)mL,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护理配合得当,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预防中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

  • 标签: 术中护理配合 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21年11月到2022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21例患者的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椎间融合器植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人工椎间融合器植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症38例,根据邹德威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38例病例均获得椎间融合。优2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人工椎间融合器植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植融合率高,可保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在脊柱创伤的外科治疗中,脊柱融合是基本的式之一。脊柱融合的转归不仅取决于宿主和局部因素,还取决于所选用的植块的材料。理想的植块的材料应具备生成、传递、诱导及结构上能够承受机械负荷的特性,自体块无疑成为移植材料的“金标准”,但是与自体有关的供区并发症及取量的不足限制它的临床应用^[1,2]。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代用品 临床应用 陶瓷基质 同种异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