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现深藏在日本皇宫内,人们看不到。所以关于“鸿”是个什么样子,碑文书写在碑石的哪个地方,总是弄不清楚。笔者有幸在近年新看到了关于这个碑石的资料,以此为素材,再次探讨“鸿”的实体,及应给与什么的历史评价。

  • 标签: “唐碑亭” 鸿胪井碑 文物考古 渤海史 中国 史料价值
  • 简介:唐代鸿石刻是唐朝与渤海国地方政权关系的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记载与论述该石刻正文的文字及石刻的式样、拓片的版本、鸿卿之名等方面多有错误,以致以讹传讹.本文重新作了考证,以恢复其真实面目.

  • 标签: 崔訢 靺鞨 鸿胪井 石刻
  • 简介:摘要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物,刻石对于见证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在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中,鸿刻石能作为我们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族的演变过程的重要材料;对于唐代政治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刻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史料作用;就文化流变和相关历史的演变发展来看,唐鸿刻石对于唐代与东北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关系研究;渤海国及靺鞨的源流演变研究意义都很重大;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这刻石有力地强调了东北地区领土主权的所有,为保卫国家主权提供了学理上的帮助。因此,研究鸿刻石在当代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鸿胪井刻石 意义 保护 研究 中华民族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性”》是美术史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最富争议的学术著作。该书英文版一经问世,便在东西方美术史学界引起广泛重视,被《艺术论坛》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具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前系主任伊万兰·卜阿评价:“此书完全可以与福柯的《词与物》比肩”。

  • 标签: 艺术史 纪念碑 方法论 20世纪90年代 自觉 美术史家
  • 简介:<正>巫鸿先生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性"》用一种观念("纪念性")对中国几千年间(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六朝)的礼仪建筑和艺术品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涉及政治、宗教、思想、习俗等诸多方面,固然是大手笔,读起来引人入胜。但仔细思考,其中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便显得牵强。一些问题的说明缺少有必然联系的逻辑和证据,感

  • 标签: 中国古代艺术 汉画像石 光武帝 问题说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陵
  • 简介:中国自古就是考试大国,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曾获得欧洲同时代思想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它给予所有民众平等竞争进入国家治理阶层的机会。较之其他国家的世袭等级制度更加理性。中国自古选拔从政人才有两种方式,一是荐举,一是考试。到中古以后,考试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此外除了皇帝的不次擢拔,不再有其他的入仕途径。

  • 标签: 紫禁城 考试制度 殿试 阅卷 选拔人才 国家治理
  • 简介:"师道"说赵王河在哪里?俗人克敬在一张放大了的中国地图上找了老半天,终是没能找见,作者薛子峰在他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文章中也没能交待清楚,克敬就只有瞎揣摩了,那条河好像就在距离上海不远的哪个方位。薛子峰说他前年,回到家乡的赵王河边,拜谒了他的老师胡在的坟墓。薛子峰发现胡

  • 标签: 师道 《新民晚报》 口号 回到家乡 中国地图 里?
  • 简介:看着满山遍野的小松柏,高高低低,深深浅浅,远远望去,挺像那么回事。栽得早的,树干有两把粗,树冠已经郁郁葱葱;刚栽上的,枝条的颜色也透出了新绿……老杨的嘴角漾出笑意,心说,不出几年,又是一座青山。那些小松柏随着微风的吹拂,轻轻摇动枝头,好像是在向老杨点头致意;枝头晃动的“沙沙”声似乎在对老杨说着感激的话:“谢谢!谢谢!”

  • 标签: 故事 《碑》 中国 侯发山
  • 简介:晋婆蹲在河边一块大青石上,身子佝偻着,两只树根一样的手伸进河里,"哗叽哗叽"地揉洗着被子.被子的一部分叠在大青石上,一部分泡在水里.水是清洌的,泛着粼粼波纹的水面上,间或有杂草和白色的泡沫漂浮.

  • 标签: 青石 哗叽 被子 杂草 水面 树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说到学习篆书,小篆是不可绕开的学习内容之一。小篆是大篆的对称,是古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正体文字。它可以简单分为秦小篆、汉篆与清篆,当然其他朝代也有小篆的出现,比如唐代李阳冰小篆等,但比起前三种少之甚少。现在我们主要说说汉篆。提到汉代篆书,首先谈到的就是《袁安》《袁敞》了。

  • 标签: 学习内容 文字发展 秦小篆 李阳冰 篆书
  • 简介:上期讲到了《礼器》中的独体字,这期我们从《礼器》中的合体字开始学习。相较于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独体字,合体字的字形结构相对复杂,其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部首,既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还有半包围结构与全包围结构。

  • 标签: 《礼器碑》 《张迁碑》 字形结构 解析 基本笔画 偏旁部首
  • 简介:中国封建社会自隋以后,各王朝开设科目,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科举制度。文科自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结束,历时1319年;武科自唐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结束,历时1200年。

  • 标签: 传胪 光绪二十七年 至清 光绪三十一年 宋徽宗赵佶 明英宗朱祁镇
  • 简介:1960年7月4日下午5时许,台湾台中慈善寺,一位法师在众僧的念佛声中安然入灭.这位圆寂的和尚法名律航,俗名黄初,安徽省亳州市人,出家前曾是一位中将军人.他的弟子广元(安徽界首人)说他:'在俗为官,廉洁尽职,身经百战,曾无一折,可谓一福将矣;出家为僧,道心坚固,财法两施,受度弥多,可谓一法将矣.'纪昀在中说:'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黄初用自己的实践验证了这句古话.

  • 标签: 黄胪初 生平 中原大战 军事家 佛教
  • 简介:在金石学与篆隶书艺复兴的历史境遇下,阮元适时提出“南北书派论”,从中原书风的分派与流变揭示了南北书风不同的成因及特征等,形成了客观、公允的书法艺术史观,在观念上动摇了“二王”独尊的书法传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包世臣对“派”书法的阐扬,深化了书坛尊的意识。在康有为的总结与建构下,形成了书法载体的“碑学—帖学”论,旗帜鲜明的“尊卑唐”,从而使得派书法大盛于书坛。

  • 标签: 篆隶复兴 南北书派论 邓石如 包世臣 康有为
  • 简介:《礼器》刻立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原存于孔庙同文门下,1979年移至孔庙东庑,现存曲阜市汉魏碑刻陈列馆。

  • 标签: 《礼器碑》 陈列馆 曲阜市 孔庙 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