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例乳腺MALT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0岁,左乳3例,右乳5例。均为外上象限单发肿物。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2例。均无B症状。其中7例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确诊后均行化疗,疗效评价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例。随访时间2~154个月。全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0.0%和50.0%,中位生存时间144.00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8.29个月。结论乳腺MALT淋巴临床极为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多数为单发肿物,对化疗反应较好,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乳腺肿瘤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对1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胸部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肺淋巴瘤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眼部MALT淋巴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细胞为分化良好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和bcl—2多弥漫(+),T细胞表面抗原(-)。CD10、cyclinD1(-),2例CD5(+)。Ki67较低。结论:MALT淋巴是眼部最常见的淋巴,眼眶发病占首位,其次是眼喻、泪腺、结膜。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与良性反应性增生等鉴别比较困难。通常需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恶性度不高,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1例9岁男童以面色苍白、脐周疼痛起病,辅助检查提示贫血,13C呼气试验阳性,胃镜可见炎症、溃疡,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PCR检测诊断儿童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仍有肿瘤病灶存在,予以化疗,预后良好。该病儿童少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无好转时需考虑此病,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检查可明确诊断,低剂量化疗预后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治疗及随访结果。MATL淋巴肺部原发极为罕见,相关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误诊,需行免疫组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可达到治疗目的,为后续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该病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

  • 标签:
  • 作者: 王虹霞 钱竹韵 陶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100020(现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眼科 20005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100020(现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 2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的诊治经验,探讨外科手术在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诊治的86例肺MALT淋巴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27~78(56.7±10.6)岁。48例(55.8%)因体检异常就诊发现;38例(44.2%)因出现症状就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病灶位于左肺17例,右肺49例,双肺19例;局限单肺叶56例,多肺叶29例。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的斑片实变影(39例)和实性结节或肿块(37例)。术前确诊8例(9.3%)。58例完全切除病灶,其中10例辅助化疗;17例仅切除主要病灶,其中8例辅助化疗;余11例因诊断不明行肺活检,其中6例行化疗,1例行放化疗,4例未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失血量(202±118)ml,术后住院(6.7±4.7)天。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围手术期输血5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肺复张差行气管镜吸痰2例和乳糜胸1例。术后失访3例,余83例术后随访24~219个月,中位随访6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83例患者5年和10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95.0%和76.8%,5年和10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是75.7%和35.1%。完全切除病灶者的PFS率优于非完全切除病灶者(P<0.001),但两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55例完全切除病灶患者,术后化疗和未化疗的OS率、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MALT淋巴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惰性淋巴。非手术方式确诊率很低。外科手术能显著提高确诊率,又能根治切除早期局限病灶达到较好疗效,对本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肺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患者的临床 、胃镜和病理特征。 方法:将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 ,录入该时段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以及胃镜活检确诊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的患者 63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 63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表现均不存在明显的特异性,而在 63 例患者中,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61 ( 96.83% ),对胃镜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的病灶主要发生于胃窦、胃体,但对患者进行首次胃镜下活检阳性率不超过 50% ,本次研究中仅为 29 ( 46.03% )。 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在目前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并不存在特异性,而患者的胃镜下检查结果表现较为多样化,提高临床以及胃镜医师对于这种病症的认知,并尽可能提升胃镜下活检阳性率和活检标本的质量,能够有助于提升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的临床诊断率,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这样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病情早期明确,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来说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分析 幽门螺杆菌 胃肠道疾病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52例早期胃MALT淋巴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
  • 作者: 赵林俊 刘芳勋 王小沛 刘卫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3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淋巴瘤科,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淋巴瘤肿瘤内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2019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效果、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男女比例为0.6∶1.0。早期患者约占76%(52/68)。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其次为放疗和化疗。总有效率为94%(60/64),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2%(46/64)。中位随访4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3%,总生存(OS)率为83%。预后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P=0.011)和国际预后指数(IPI)(P=0.017)是PFS的独立预后指标,白蛋白正常和降低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77%和50%,IPI评分<2分和IPI≥2分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0%和48%;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16)和白蛋白水平(P=0.025)是OS的独立预后指标,LDH正常和升高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87%和67%。白蛋白正常和降低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2%和73%。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对治疗敏感,预后佳,患者白蛋白及LDH水平是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21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治的6例大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结果显示:男2例、女4例,年龄62~87岁,病变位于直肠3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乙状结肠+直肠1例,息肉病型1例、炎症型2例、黏膜下隆起型3例,表面呈“树枝样外观”5例;2例行内镜下切除、1例行外科手术联合化疗、1例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2例因个人原因选择随访,1例失访,其余5例随访21~73个月均预后良好,内镜及影像学复查均未见复发。提示对肠镜检查中发现位于左半结肠的黏膜下隆起型病灶,表面呈“树枝样外观”时,应考虑到大肠MALT淋巴的可能性,在早期诊断的前提下,内镜下切除治疗有成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潜力。

  • 标签: 肠肿瘤 大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内镜诊治 树枝样外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MALT淋巴)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吉林省临江市医院诊治6例MALT淋巴的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HP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3%,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不表达CD5及CD10。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依靠常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MALT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膀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收治的1例原发性膀胱MALT淋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以下尿路刺激征伴血尿为主要症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切除,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MALT淋巴,术后辅助予以R-CHOP方案化疗,随访9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出现明显肿瘤复发迹象。结论原发性膀胱MALT淋巴早期发现是有效干预的关键,推荐行TURBT术获取病理组织学标本并明确诊断,多数患者经积极化疗可获得长时间无生存或潜在的治愈。

  • 标签: 膀胱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7例原发胸腺MALT淋巴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中6例为女性,患者常无明显不适,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就诊。行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原发胸腺MALT淋巴。实验室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抗核抗体、抗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其中4例有干燥综合征病史。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PET-CT检查并密切随访,截至2019年7月患者生存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原发胸腺MALT淋巴临床罕见,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相关,此类患者预后好,若无治疗指征,可密切随访,避免过度治疗。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胸腺 干燥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MALT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DCT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MDCT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MALT淋巴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88±12.56)岁,年龄范围为37~75岁。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其中4例患者为体检发现。MDCT影像示5例患者为肺实变影,2例MDCT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1例MDCT表现为右肺上叶近肺门侧肿块。6例患者MDCT影像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3例伴有胸腔积液,2例伴有病灶内局部支气管扩张;6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其中仅2例患者呈明显强化;4例患者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结论原发性肺MALT淋巴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其MDCT影像表现以肺内实变影多见,病变内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造影征发生率较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但其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

  • 标签: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