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气溶胶过滤材料是军用防护器材和民用空气净化器材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溶胶过滤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紧跟国际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发的多种产品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水平。对近期来气溶胶过滤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作一简介.

  • 标签: 气溶胶 过滤材料 军用化学 防护器材 防毒面具 滤毒罐
  • 简介:为开展气溶胶暴露实验研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气溶胶发生暴露装置,实验表明,该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可靠等特点。用DF-92气溶胶发生器喷雾原毒剂,9302A气溶胶发生器喷雾毒剂的正己烷溶液以及用自动控温蒸发装置发生蒸气毒氛均能调控所要发生的动物暴露气溶胶浓度^[1]。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暴露气溶胶浓度的采样与分析,获得了一些可行的检测方法。为DA、DC气溶胶吸入毒理学研究建立技术基础。

  • 标签: 检测技术 DA DC 气溶胶 化学毒剂 二苯氰胂
  • 简介:在三维雾模式内增加气溶胶粒子的长波辐射效应,旨在运用模拟的方法研究夜间城市气溶胶粒子对雾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运用重庆市的地形及有关资料,模拟了重庆市冬季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与不考虑气溶胶粒子情况下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的存在,由于其温度效应,使地面雾形成时间推迟,低层雾含水量普遍减小;适量的气溶胶粒子有助于重庆雾向高处发展;当气溶胶粒子成倍增加后,对雾的形成和发展均有阻碍作用.

  • 标签: 气溶胶粒子 辐射 模式 城市
  • 简介:对北京地区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探讨了气溶胶数浓度分布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逐日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空气相对湿度和里查森数影响。

  • 标签: 谱分布 气溶胶 数浓度 日变化 北京地区 空气相对湿度
  • 简介:1999年6月,日本幸手市内的运输公司物流仓库发生火灾,储存在库内的大量气溶胶制品发生连锁性爆炸燃烧,该仓库及场内的办公楼全部烧毁。在这次火灾中,大量气溶胶制品燃起熊熊大火,火焰冲向天空高达50米,并向仓库周围约100米以上范围飞散。被储存的气溶胶制品主要是杀虫剂,其主成分为危险物品,总量超过规定数量的100倍。另外,仓库内还储有使用LPG的制品。消防队员奋战了35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 标签: 气溶胶制品 储运仓库 火灾 预防 日本
  • 简介:第七届全国气溶胶学术会议于1999年9月6~10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西安306项目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气溶胶、环境、气候。

  • 标签: 第七届全国气溶胶学术会议 西安市 学术交流 大气环境
  • 简介:气溶胶”指的是液体或固体微粒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一种物系。固体气溶胶灭火剂是当今国际上兴起的新型灭火剂,它是随着哈龙灭火剂的淘汰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灭火材料。由于其具有无毒、ODP=GWP值小、储存周期长、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是哈龙产品的最佳替代物。

  • 标签: 灭火剂 气溶胶 气体介质 配方 燃烧速度
  • 简介:介绍了一种放射性气溶胶的快速测量算法,可应用于β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仪中。仪器采用了取样和测量同时进行的全新测量机制,通过在β/α比率法的基础上引入仪器特有的快速测量算法,可使得仪器不仅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同时还具有响应时间短的特点。

  • 标签: 放射性气溶胶 连续监测仪 快速测量算法 探测灵敏度 响应时间 衰变法
  • 简介:结合近年来最新评估的1°×1°人为SO2排放资料,利用三维区域欧拉型硫化物输送模式,研究了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柱含量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尤其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成为东亚乃至全球硫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之一。东亚地区人类活动不仅使污染地区硫酸盐含量显著增加,而且使近海无源区的海域污染加重,人为硫酸盐柱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柱含量中心位置明显偏北,其中污染地区柱含量逐月变化呈双峰结构,分别出现在9月和5月,9月最大。该地区硫酸盐集中在4km以下的大气中,浓度随高度减少。近海海域柱含量秋冬大、春夏小,反映了来自大陆的输送情况。青藏高原地区柱含量变化呈单峰结构,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冬季浓度随高度减小,夏季周边污染物向高原中低空输送,300m左右浓度最大;同时,夏季高原上空维持稳定上升气流,形成物质输送通道,各高度层硫酸盐浓度比冬季大1个量级。

  • 标签: 夏季 含量变化 冬季 浓度 区域分布 近海海域
  • 简介: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下称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浅Ⅱ、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1)气溶胶组:浅Ⅱ度180例、深Ⅱ度100例,伤后6h~2d开始用气溶胶治疗创面,l~2次/d,1.5h/次.(2)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30例,常规治疗.(3)自身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10例,同上用气溶胶治疗,但同一患者部分创面覆盖无菌金属片屏蔽气溶胶(屏蔽组),部分创面不屏蔽(非屏蔽组).观察气溶胶治疗过程中患者创面的大体变化,治疗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并监测其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有无改变.记录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另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同前分为气溶胶组和对照组并治疗.取两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创面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气溶胶治疗后患者创面渗出少,治疗前后均无细菌生长.总体来讲,气溶胶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气溶胶组患者浅Ⅱ度创面伤后(6.3±1.6)d愈合,深Ⅱ度创面(15.1±3.1)d愈合,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同深度创面[(11.3±1.4)、(21.2±1.4)d,P<0.01].自身对照组中,相同烧伤深度的非屏蔽组与屏蔽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气溶胶组大鼠治疗后第3周皮肤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此时恢复较差.结论气溶胶能有效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且使用安全.

  • 标签: 荷负电气溶胶 Ⅱ度烧伤 创面 病理学 生化指标
  • 简介:根据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大气气溶胶的观测结果和气溶胶中有机化学成分的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其化学成分的谱分布特征,并与干净地区的结果作比较,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标签: 城市 大气气溶胶 人体健康
  • 简介:利用一个冰雹云模式与云化学模式耦合而成的二维积云化学模式,研究对流云的输送、微物理转化、云内化学过程、湿清除对S02及硫酸盐气溶胶的作用。云化学模式的结果表明,由于SO2,在向上输送的过程中可溶解于云水和雨水中,从而阻止了SO2向上部的转移,因此对气相SO2来说,云的输送是一个相当无效的过程,而液相清除起主要作用。硫酸盐气溶胶的收支分析表明,降水清除了1.67mol的SO^24,占气溶胶总量的64%,其中液态降水清除了0.72moL,固态降水清除了0.95mol,说明了冰相过程在硫沉降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积云 硫酸盐气溶胶 降水 冰雹云 微物理 云模式
  • 简介:简单介绍了两种不同化学输送模式及其输出的硫酸盐和/或烟尘气溶胶资料,初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同时,在广泛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在整个太阳光谱O.2~40μm波段内共72个间隔上的复折射指数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其整层光学厚度的全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地理分布还是数值大小均基本合理。结合上述资料及计算结果,初步建立了一个全球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资料库,该库对化学输送模式、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的研究都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光学厚度 气溶胶 分布特征 气候效应 资料 辐射强迫
  • 简介:分析了中国华南地区福州、广州、海口、南宁等地196l~1990年太阳直接辐射总量、日照时数、总云量、大气能见度和地面水汽压等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反演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值。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华南地区太阳直接辐射总量和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与60年代相比,80年代各站太阳直接辐射总量的年平均值均下降20%以上,其中广州下降29.2%;日照时数,广州减少了1.1h,福州1h,南宁0.9h,海口0.5h。分析发现,造成下降的原因不是由于云量或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地面能见度的明显减小和大气气溶胶的增加。4站中,14时地面能见度均以夏季最好,最高值出现在7月;而地面能见度最差的季节海口、南宁两站在冬季,福州和广州两站在春季3、4月份。相比较而言,海口能见度最好,福州和南宁次之,广州最差。4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值的大小、年及季节变化与地面能见度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不尽一致,因此,在研究气溶胶的辐射和气候效应时必须合理地考虑中高层大气气溶胶的分布。

  • 标签: 太阳直接辐射 大气能见度 日照时数 大气气溶胶 光学厚度 总云量